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篇
  50篇
综合类   366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麦类作物DNA原位杂交及其在远缘杂种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物种基因组DNA探针和克隆的专化性探针,对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和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进行了染色体D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探针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小麦远缘杂种中的异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先后对二个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Badger、M#-2A)、一个八倍体小簇麦双二倍体、三个小黑麦易位系(宁麦8026、Amigo、Apollo)、一个小黑麦代换系(84056)和二个小簇麦附加系(94009-5-4、94009-5-9)进行原位杂交和异源染色体的检测,均获得较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2.
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了瘦素(leptin)长形受体(Ob-Rb)反应和正义RNA探针,用原位杂交法研究了5冰头2-3月龄母猪下丘脑内瘦素长形受体mRNA的分布定位,结果表明,猪瘦素长形受体mRNA分布于下丘脑的的弓状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室旁核,室周核和下丘脑外侧区。  相似文献   
73.
噬菌蛭弧菌Bd-9五种保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的不同保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保藏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保藏方法中以冷冻干燥法保藏效果最好,21个月的复活率为100%,其次为4℃营养肉汤液保藏法和-20℃甘油保藏法,17个月复活率均为67%。  相似文献   
74.
制备转基因小鼠特有的DIG标记探针,应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转基因小鼠外周血细胞的遗传性状进行分析,检测其合子类型,以挑选纯合子小鼠用于保种。结果杂合型小鼠61%的细胞有一个荧光信号,而纯合型小鼠约24%的细胞有两个荧光信号,48%的细胞有一个荧光信号,野生型小鼠无荧光信号。因此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作为检测转基因小鼠遗传特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5.
栽培稻、斑点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基因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栽培稻总DNA为探针,对栽培稻(AA)自身、斑点野生稻(BB)以及药用野生稻(CC)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并以斑点野生稻总DNA为探针,对自身和药用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以此研究A、B、C 3个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B、C基因组之间都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其中AA与CC之间的信号最强,BB基因组与AA基因组次之,BB基因组与CC基因组的信号最弱.说明A、B、C 3个基因组之间的亲缘关系,A与C最近,B与C最远.  相似文献   
76.
FAV-Ⅷ型禽腺病毒口服接种感染2日龄SPF雏鸡,攻毒后取不同日龄的肝脏于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并进行石蜡包埋,石蜡切片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结果表明:着染部位主要出现在坏死灶或血管周围成团或散在的淋巴细胞胞浆内,在病情严重时5 dpi开始增多,12 dpi表达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到30 dpi基本消失。说明鸡包涵体肝炎过程中肝脏IL-2的mRNA大量增加,可能与T淋巴细胞的增多有关;而且IL-2作为免疫增强剂与抗病毒感染和病症恢复也有关。  相似文献   
77.
育成猪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头健康长大杂交猪 ,体重 (2 5 .5± 1.4 )kg ,用于研究 7~ 11周龄猪免疫学特征。于 7、8、9、10、11周龄时 ,自前腔静脉采血 ,用显微镜法计数红、白细胞总数 ,经姬姆萨染色后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定量检测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 ,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浓度 ,5 0 %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补体总活性 ,同时 ,用植物血凝素 (PHA)皮肤试验检测迟发型超敏 (DTH)反应。结果明示 ,7~ 11周龄猪免疫反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即猪免疫系统已发育完全 ,适于用作免疫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8.
仔猪海马结构及其周围皮质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研究了5头仔猪海马结构及其周围皮质内生长抑素mRNA的分布。结果表明生长抑素mRNA主要分布于海马的始层和齿状回的多形层,偶见于海马的辐射层和锥体细胞层,此外,在内溴区和海马旁回内也见到标记细胞,主要位于深层。  相似文献   
79.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靶DNA类型、染色体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0.
D异抗坏血酸(D异维生素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品抗氧、保鲜剂。本研究利用紫外线等射诱变方法,通过连续多代诱变选育出一株斑青霉u-169的菌株,摇瓶发酵对糖收率平均达45%,产酸量最高可达43.7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