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3篇
  48篇
综合类   148篇
农作物   8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为明确小麦地方品种和生产主栽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MFLP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有效性,利用MFLP标记技术对24个地方品种和12个来自河北、山东和河南的生产主栽品种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NTSYS pc 2.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研究。结果表明,5对MFLP引物共扩增出279 条具有特异性的多态性谱带。主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9~0.8746,其遗传距离比较近;而地方品种间及地方品种与生产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利用34个MFLP指纹图谱标记位点编制了分子检索表,能成功区分36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MFLP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小麦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32.
紫外线-B增强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粳稻品种沈农6014及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紫外线-B增强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自然光照(TCK)处理、紫外辐射增强5%(T1)和增强10%(T2)处理.结果表明:紫外线-B增强能够降低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水稻籽粒糙米率(0.66%~7.06%)、整精米率(5.65%~18.88%)、平白粒率(22.17%~40.16%)、籽粒面积(2.61%~6.25%)、脂肪酸含量(1.23%~54.19%)和食味值(1.07%~16.78%),使籽粒中蛋白质含量(4.65%~10.71%)和直链淀粉含量(0.56%~4.81%)增高,且紫外线-B增强在T2处理下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高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将CIMMYT种质Pob46和Pob45分别导入东农250的父本自交系吉846和母本自交系444中,研究CIMMYT种质对其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吉846改良系和444改良系所配杂交组合的株高及穗位均有所降低,有利于增强组合的抗倒伏性;百粒重普遍增加但产量普遍降低,仅有个别组合增产;其它性状如雄穗一级分支数和行粒数等,二者改良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4.
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设置短日照(12h)和长日照(16h)两种光照处理,对58个近年育成的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系)进行光周期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大豆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品种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随着主产地纬度的降低而增强;本试验建立了一种以短日开花促进率为评价指标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周期短、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5.
适应干旱气候的水稻早熟品种晚插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保证水稻正常生产,2008年以水稻早熟品种秋光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对插秧期、灌水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6月5日插秧时全生育期可节水1 350m3·hm-2,产量仅比最高产量下降1.0%,即产量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含量随插秧期后延和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6.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分别以两种培养基:(R1)0.8%琼脂+1/2MS基本培养基+50 mg/L kan和(R2)草炭与蛭石(3 ∶ 1)混合物+1/2MS基本培养基+50 mg/L kan,对转基因生菜试管苗生根和移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炭与蛭石3 ∶ 1混合物代替琼脂为支持物,可以显著提高转基因生菜试管苗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38.
微量元素锰对马铃薯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早大白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锰浸种处理,研究锰对马铃薯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锰元素处理M1(MnSO4 0.05%)、M2(MnSO4 0.15%)可促进马铃薯各生育时期植株的生长和叶面积的扩大,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现蕾期和生育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气孔导度增加,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和运输,但高浓度锰元素处理M3(MnSO4 0.25%)对光合效率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9.
低温驯化期冬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分析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在低温驯化期适应性的差异,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测定叶片和分蘖节处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抗寒性较强的东农冬麦1号的电导率低于济麦22;在低温驯化期,两个品种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升高,其中东农冬麦1号两个部位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济麦22。  相似文献   
40.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