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问题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界面理论与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带相结合,从界面理论、生态脆弱带、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出发,从基本特征和结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界面和生态脆弱带的相关性,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地里边界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移动窗口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生态脆弱带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有无除草剂的影响下,研究不同密度三裂叶豚草(0、0.08、0.32株·m-2)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三裂叶豚草对大田旱生作物的危害表现.结果表明:未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的株高要大于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株高;施除草剂条件下,苗期大豆分枝数随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在结荚期,则随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荚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花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可通过向农田中适当的施用除草剂抑制三裂叶豚草对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植物竞争及在杂草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是塑造植物体形态和生活史的动力因素之一。植物竞争即植物之间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负相互作用,只要植物共享某种资源就存在大小程度不一的竞争。从竞争的概念与种类、竞争的理论系统及在杂草科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描述竞争的本质特征。通过杂草与作物竞争的特征,对杂草进行适时防治,为更有效防治恶性杂草奠定理论基础。竞争的理论在生产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60对SSR引物对东北5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其中40对SSR引物扩增出40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10.2个,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1.2203~2.6392,平均为2.0560,东北野生大豆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②41~43.N×124~126.E区的野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春玉米田杂草的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通过对玉米田杂草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防治中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建立了杂草密度和玉米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清种玉米田中杂草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为7.41-8.00株/m~2,间种苜蓿田中杂草治理的生态经济阈值为8.43-9.47株/m~2.当田问杂草密度低于其生态经济阈值时,不需要防除.  相似文献   
6.
水氮配合对春小麦灌浆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氮素营养对春小麦灌浆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施氮处理的春小麦旗叶脯氨酸和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于光合产物积累减少,增施氮肥使旗叶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45%~75%之间时,增施氮肥使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氮肥的效应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比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结果表明:竞争条件下,菊芋具有光竞争优势,对豚草造成弱光胁迫,使豚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到抑制,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非气孔限制是竞争条件下豚草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见,菊芋竞争对三裂叶豚草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混种种群中菊芋密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盆栽,并以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的稻田杂草野慈菇(Sagittatia trifoliaL.)的取样测定,研究野慈菇在不同生育期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特点以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野慈菇的叶柄长和叶片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处理间的变异度较小;从开花前期到结实期,野慈菇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生物量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根茎>生殖附属器官(花葶)>花,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增大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在结实期分配格局则为:根茎>叶>果>生殖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营养贮藏器官——根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下降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上升趋势.同时,在低供氮量下(CK和N1),氮素成为限制因素,野慈菇以营养生长和无性繁殖为主;在高供氮量下(N2和N3),野慈菇则以生殖生长和有性繁殖为主.供氮量影响野慈菇营养繁殖器官和有性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策略,使其生长和繁殖策略都出现权衡.  相似文献   
9.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高;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在间种苜蓿田中,前期高密度杂草的较大,而在生育后期则为低密度杂草的较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植物全氮含量的在清种玉米田的生育前期杂草密度为25和100株/m~2时值较高,间种苜蓿处理下杂草密度为50株/m~2的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野生大豆种皮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种皮的透水性,种皮结构的电镜扫描和酸蚀种子萌发,对野生大豆种皮构造与种子休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子属于典型硬实,栅栏层是引起种皮不透水的主要原因,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酸蚀20~30 min能有效打破种皮的不透水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