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9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4?2015年对60份不同地理来源、生育期组为MGⅢ的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分析和E基因型鉴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MGⅢ大豆品种生育期相近,但生育期结构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MGⅢ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V期)较短(开花较早),生殖生长期(R期)较长,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高;黄淮海品种和南方MGⅢ组品种V期较长(开花较晚), R期较短,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低。北方春大豆MGⅢ组品种的开花期受播期影响较其他地区同生育期组品种更为明显。中国MGⅢ组大豆品种存在6种E基因型,其中E1e2E3E4和e1-asE2E3E4分布区域广,覆盖播季类型多,而在8个美国MGⅢ组品种中只鉴定出1种E基因型(e1-asE2E3E4),表明中国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性状上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比较不同播期下MGⅢ大豆品种E基因在生育期性状上的平均效应值发现,含显性位点越多的材料,其V期越长,R期越短,R/V值越小。反之亦然。不同E基因对开花、成熟期的增强效果不尽相同,且春播时各显性基因的效应值均比夏播时大。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育期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与R/V值负相关,但单株荚数与R/V值正相关;黄淮海大豆品种的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与R/V间无显著相关性;南方大豆品种分枝数与V期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改良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显著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时间长,导致以结瘤为代表的营养生长和以开花为代表的生殖生长在物质和能量需求上存在激烈竞争。本文综述了蔗糖、植物激素以及miRNAs等植物信号分子对大豆开花和结瘤调控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大豆开花、结瘤的协同调控机制,以期对明确大豆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黄淮地区是典型的一年两熟产区,冬季基本是小麦,夏季为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过去由于单产水平较低,加上进口大豆冲击,大豆种植的比较效益低,明显不如玉米、花生等,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07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成立,为黄淮大豆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一支由大豆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加工、农经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黄淮区域专家组组建起来。有了稳定的经费支持和明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大豆品种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生育期多样性及分布规律,不仅是该区品种合理布局及区内外种质交流的迫切需要,而且可为全国大豆生育期分组和基于生育期组的大豆种植区划提供参考。【方法】以分属MG000、MG00、MG0、MGⅠ、MGⅡ和MGⅢ的21个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在扎兰屯、赤峰、呼和浩特、杭锦后旗和额济纳旗等5个地点,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生产上收集的120个代表性大豆品种进行田间种植,每个品种选整齐一致的15个植株定点观察,分株记载播种期、出苗期(VE)、始花期(R1)、生理成熟期(R7)和完熟期(R8),初霜时记载未成熟材料的最终发育时期。以出苗至生理成熟期(VE—R7)日数作为判定生育期的依据,应用"分年度划分法"对供试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同时,对代表性品种做地理分布调查,明确其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最北界限。【结果】供试内蒙古大豆品种归属于MG0000—MGⅢ这7个生育期组,其中3个早于MG000划分下限1.0—7.4 d,将其归入到MG0000,6个属MG000、20个属MG00、43个属MG0、35个属MGⅠ、8个属MGⅡ、5个属MGⅢ。MG0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北麓及呼伦贝尔高原东北部地区;MG000分布于大兴安岭东麓近山地区、呼伦贝尔高原的西部及阴山南北高寒地区;MG00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以东较冷凉地区、阴山前后冷凉地区局部和阴山东段大兴安岭南部冷凉地区;MG0分布于大兴安岭以东嫩江流域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传统农区及通辽市、赤峰市北部山区及阴山山脉前山较暖地区;MGⅠ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南温凉区、赤峰丘陵山地温凉区及阴山南麓温凉区;MGⅡ分布于大兴安岭岭南温和区、阴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和河套梁外温和区;MGⅢ分布于西辽河平原温热区、大青山南部梁峁地、河套平原灌溉区和阿拉善高原绿洲地区。根据品种分布区域,参照当地农业区划和气象资料,形成了基于品种生育期组的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种植区划方案,绘制了各生育期组品种的种植区划图。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品种引种方案和区域试验分区调整方案。【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分布区域广,生育期生态类型丰富。通过生育期分组,可优化品种布局,加强区内外种质交流,提高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针对性,加速品种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品种自贡冬豆在正常花芽分化和开花逆转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光周期处理包括连续短日照(SD, 12 h)、连续长日照(LD, 16 h)和13 d短日后转入长日(SD13d-LD)3种。结果表明, 自贡冬豆在连续短日条件下可正常开花结实;经13 d短日照处理后移至长日照下约50%的植株发生开花逆转,另外50%的植株形成短的顶端花序;在连续长日照下保持营养生长。短日照不仅促进大豆的生殖发育, 而且加快出叶速度。短日处理3 d基部叶腋开始分化花芽;13 d顶端分生组织开始分化花序,19 d顶端花序分化结束,29 d植株开花。SD13-LD处理,在移至长日照的最初14 d内,顶端分生组织继续分化花原基,但分化速度比连续短日处理慢,分化出的花芽数目少。长日处理20 d(出苗后33 d)左右,约50%植株的顶端分生组织逆转到营养器官的分化。在连续长日条件下,顶端分生组织一直分化叶片。还讨论了叶片和花器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MiniMax是从美国引进的一个生育期短、植株矮、籽粒小的大豆遗传资源,具有成为大豆基础研究模式材料的潜力。本文从3个方面对MiniMax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1)参照DUS测试指南,观察、记载了该品系的植物学特性;(2)设置短日照(12 h)和长日照(16 h)两种光周期处理,结合不同播期试验(春播模拟低温、夏播模拟高温),观察不同光、温条件对其生育期、株高、籽粒大小的影响;(3)利用与生育期、株高、籽粒大小等性状相关SSR标记,解析该品系在这些位点的等位变异特点。结果表明,MiniMax在北京夏播自然光照条件下,生育期63.1 d,株高39.0 cm,百粒重4.6 g。不同光、温处理对其籽粒大小影响较小,而对株高和生育期影响较大。MiniMax的光周期敏感度和光温综合敏感度接近于中国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而温度敏感度与黄淮夏大豆品种相当。在短日+高温条件下,MiniMax的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短、植株矮、籽粒小,可作为生长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的研究材料;而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其生育期长、植株高、占用空间大。在MiniMax中检测到与生育期相关的QTL 5个(FT 2-1、Pod mat 13-3、R7 2-2、R3 1-3和R7 1-3),与株高相关的QTL 5个(Pl ht 13-3、Pl ht 17-2、Pl ht 13-2、Pl ht 7-2和Pl ht 11-3),与籽粒大小相关的QTL 5个(Sd wt 6-4、Sd wt 7-3、Sd wt 10-1、Sd wt 12-3和Sd wt 13-8)。作者认为,MiniMax籽粒小,在适宜的光温条件下具有生育期较短、株高矮、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可作为大豆研究模式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豆育种家年会于2008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40多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大豆育种工作的专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部分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大豆行业科技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大豆科技支撑计划育种项目参加人及部分特邀嘉宾共84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周期反应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设置短日照(12h)和长日照(16h)两种光照处理,对58个近年育成的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系)进行光周期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大豆光周期反应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品种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随着主产地纬度的降低而增强;本试验建立了一种以短日开花促进率为评价指标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鉴定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周期短、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分析鄂伦春旗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及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比较该区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的差异,探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4年在鄂伦春旗域内均匀采集的7722个耕地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类型判别及有机质、全氮含量测定,并与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施肥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和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通过相同区域近30年间有机质、全氮含量的比较分析鄂伦春旗土壤肥力变化动态。盆栽试验供试品种为‘北豆26’,设置23.24、41.45、60.21、81.37、98.71 g/kg等5个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在大豆开花期、成熟期分别记载发育进度和农艺性状,收获后考种获得产量性状数据。近30年来,鄂伦春旗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由127.24 g/kg下降到64.82 g/kg,降幅达49.06%。对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沼泽土有机质含量由165.9 g/kg下降到67.89 g/kg,降幅为59.08%;暗棕壤由120.9 g/kg下降到63.83 g/kg,降幅为47.20%;棕色针叶林土由149.2 g/kg下降到103.79 g/kg,降幅为30.44%;草甸土由111.5 g/kg下降到66.61 g/kg,降幅为40.26%;黑土由88.7 g/kg下降到65.63 g/kg,降幅为26.01%。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施用化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异,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81.37 g/kg时,化肥对大豆的增产作用效果不明显。鄂伦春旗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49.06%,表明缺少有效土壤培肥措施的耕种对土壤有机质消耗极大。不同土类有机质平均含量随耕作年限的延长而下降的幅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沼泽土降幅最大,黑土降幅较小,暗棕壤居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即使不施用化肥,也能获得较高产量。因此,提高有机质含量是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根本性措施。作者认为,轮作倒茬和秸秆还田是最重要的土壤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16S rDNA V3区PCR-DGGE技术,对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对土壤中部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部分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的细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时间变化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高蛋氨酸大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这一作用随大豆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到成熟期已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