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5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兽用抗生素头孢噻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头孢噻呋 (Ceftiofur,其钠盐的商品名为NAXCEL○R,盐酸盐的商品名为 EXCENEL○R)是美国普强公司于 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兽医专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其分子式为 C19H17N5O7S3 ,化学名为 [6 R-[6α,7β(z) ]]7- [[(α-氨基 - 4 -噻唑基 ) (甲氧亚氨基 )乙酰 ]氨基 ]- 3- [[(2 -呋喃羰基 )硫代 ]甲基 ]- 8-氧代 - 5-硫杂 - 1-氮杂双环 [4 ,2 ,0 ]辛 - 2 -烯 - 2 -羧酸 ,结构式见图 1。该药 1988年在美国首次上市 ,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活性和药动学特点 ,陆续被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正式批准用于肉牛、奶牛、马、猪、羊的呼吸道…  相似文献   
42.
伊维菌素微球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皮下注射伊维菌素 (IVM )微球悬液 (5 0mg/kg及 10 0mg/kg)和害获灭 (1%伊维菌素 ,0 5mg/kg) ,RP HPLC UV法定量 ,研究了IVM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害获灭皮下注射给药 ,药 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 ,主要动力学参数为 :t1/2ka=7 2 4± 2 96h ;t1/2ke=36 38± 8 6 6h ;tmax=2 1 4 6± 4 82h ;Cmax=2 2 53± 2 32ng/ml;AUC =174 9± 318ng/1.h ,其动力学参数表现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且与其它动物有明显差别。微球皮下注射一周后 ,血药浓度呈较稳定状态 ,到第 4 2天 (高剂量组 )和第 32天 (低剂量组 ) ,血浆中测不出H2 B1a(低于 2 5ng/ml)。以房室模型拟合 ,微球高低剂量组均符合有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主要药动学参数均表现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43.
抗寄生虫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高效、广谱、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在国内外兽医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苯骈咪唑类和伊维菌素是用得最多的抗蠕虫药,聚醚类抗生素是较常用的抗球虫药,有关抗寄生虫药的药动学研究也多集中于这些药物。1.苯骈咪唑类药物的药动学1.1药物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苯...  相似文献   
44.
以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得二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 F16 株)和兰氏 C 群类马链球菌( C55 1 20 )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16m g/ L及 16m g/ L。肌注给药对猪支原体性肺炎及链球菌病的实验性治疗结果表明,低、中、高剂量二氟沙星组(25、5、10m g/kg)及蒽诺沙星组(25m g/kg)用药 5 天(每隔 12 小时给药一次)对猪支原体性肺炎的治愈率分别是 80% 、90% 、100% 及90% ;而支原体感染对照组的自愈率为10% 。低、中、高剂量二氟沙星组及蒽诺沙星组(25m g/kg)用药 4 天(每隔 12 小时给药一次)对猪链球菌病的治愈率分别是 50% 、80% 、80% 及 80% ,而链球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 50% 。  相似文献   
45.
基因芯片在抗微生物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自动化的DNA测序及基因表达研究工具。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抗微生物药物提供了大量潜在靶位。因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抗微生物药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之一。本文从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靶位研究、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病原菌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以及新药筛选、用药个体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6.
氟苯尼考在猪的群体药动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临床消化道和呼吸道细菌性疾病猪 2 15头 ,其中原种猪 91头 ,杂交商品猪 12 4头 ;公猪 112头 ,母猪 10 3头 ;体重范围 5~ 4 1kg,平均为 18.6 8± 0 .4 7;日龄 6 3~ 117天 ,平均为 85 .2 4± 0 .78。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第 1组动物数量为总体数量的 2 / 3,共 14 6头 ,为模型组 ,用于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 ;第 2组动物数量为总体动物数量的 1/ 3,共 6 9头 ,为验证组。给药前测定每头猪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猪颈部肌肉注射 30 %氟苯尼考注射液 ,剂量为 2 0 mg· kg- 1体重。给药前采一次空白血浆及血清 (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 ,给药后随机采样 ,每只猪采样 2~ 4次 ,就整个群体而言使采样时间均匀分布于药物的吸收相、分布相和消除相内 ,采样时间为给药后 0 .183~ 4 8.36 7h,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应用 NONMEM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 ,包括药时数据、猪只的体重、日龄、性别、种属及血清生化指标、对研究组数据拟合发现最佳药动学模型为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药动学参数随机效应及自身变异的最佳模型均为对数加法模型。体重对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 ,机体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基本呈线性关系。种属对吸收速率常数有显著影响。把研究组得到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值应用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从主动外排机制、膜孔蛋白缺失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等几个方面探讨,临床分离的20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耐药分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0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gyrA83、gyrA87、parC80的突变率分别为95%、85%、55%。gyrA和parC共同突变的有11株,突变率为55%;20株多重耐药菌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主动外排机制,主要介导对部分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氟苯尼考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当添加外排泵抑制剂PAβN后多数菌株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都降低了2倍~256倍。利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外排泵Acr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证实所有,临床分离菌外排泵表达都增高;20株分离大肠杆菌中,部分菌株缺失OmpC或OmpF蛋白,同时缺失这两个蛋白的只有3株。部分菌株OmpF蛋白条带附近存在有多重耐药相关蛋白(Mar)。本研究结果揭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高水平的耐药表型是主动外排机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的改变及其它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洛美沙星对实验性鸡葡萄球菌病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国内新近研制的氟喹诺酮类长半减期药物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疗效进行了本研究。以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洛美沙星及对照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用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进行饮水给药5d的疗效试验。结果表明,洛美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对鸡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11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125、0.25、1.0、32mg/L。25、50、100mg/L洛美沙星饮水给药对鸡葡萄球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66.7%、80%、76.7%,有效率分别为90%、96.7%、96.7%。50mg/L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治愈率则分别为76.7%、80%,有效率分别为93.3%、96.7%。50、100mg/L洛美沙星及50mg/L恩诺沙星3个饮水给药组鸡的增重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  相似文献   
49.
头孢喹肟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头健康杂种猪,随机交叉设计试验,头孢喹肟按1 mg/kg的剂量分别进行耳缘静脉和颈部肌肉单点注射给药,给药间隔时间为1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头孢喹肟的药物浓度,用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3P97处理血清中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给药后,猪血清中头孢喹肟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0.16 h,t1/2β为1.34 h,V(c)为0.24 L·kg1,cl‘.)为0.26 L·kg-1·h-1,AUC为3.97 mg·L-1·h;颈部肌肉单点注射给药后,猪血清中头孢喹肟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为0.08 h,t1/2α为0.84 h,t1/2β日为2.76 h,t(max)为0.32 h,C(max)为1.80 mg·L-1Cl(s)为0.25 L·kg-1·h-1,AUC为4.12 mg·L-1·h,F为102.37%.  相似文献   
50.
二氟沙星残留检测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FX-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显微克隆技术成功筛选出5株特异性分泌细胞株1a6、2b4、4a4、X1和X2。将X1株细胞株直接注入小鼠腹腔获取腹水,腹水纯化后效价达1:1638400。蛋白质含量为6.86mg/ml,单抗X1属IgG2a亚型。X1株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标准曲线方程为Y=0.4813-3.1067X(R=0.9510),最低检测限(LOD)为2ng/ml,线性范围为0.002-5μg/ml,DFX对其IC50为0.085μg/ml。单抗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对沙拉沙星最高可达10.9%,对兽医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卡那霉素、盐酸四环素、磺胺甲噁唑和氯霉素等没有交叉反应。Ci-ELISA反应中McAb对低浓度的乙腈和丙酮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低浓度的甲醇对McAb的结合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