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2篇
  29篇
综合类   25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针对撞击式油茶果破壳装置破壳率低和碎籽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破壳装置。该装置由破壳组件、加料装置、动力及驱动装置、机架等组成。破壳组件主要包括外壳体、转子、叶轮,三者同轴安装,形成破壳空腔,利用转子和叶轮的高速旋转,使油茶果与转子及外壳体内壁发生撞击完成破壳。在运动过程中确保足够大的撞击力从而提高破壳率,采用圆弧面导料板可有效降低碎籽率。以油茶果含水率、主轴转速和导料板安装角度为影响因素,以破壳率和碎籽率为评价指标,对破壳装置进行L_9(3~4)正交试验,结果,当油茶果含水率约为60%、主轴转速为425 r/min、导料板安装角度为75°时,破壳率可达95.37%,碎籽率可降至4.27%。  相似文献   
82.
选择通过Scrapy框架爬取ALA的招聘广告数据,结合官方的人口数据和薪资数据,全面分析美国图书馆岗位需求特征。通过描述统计和地域分析方法处理包括分类数据,数值数据等规范化数据以及通过textRank和TFIDF的文本挖掘方法和人工分类招聘需求的方法处理非规范化文本数据,描绘图书馆员目前的工作环境与就业情况以及分析新环境下对图书馆员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同时结合i School的图书馆硕士的课程设置,分析课程设计与图书馆要求是否匹配,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对图书馆求职者和培训机构的建议。笔者以招聘数据为基准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图书馆岗位。笔者以招聘数据为基准从多角度全面分析了图书馆岗位,得出结论包括:(1)图书馆工作是分布广泛的,有薪资吸引力的;(2)目前图书馆工作以用户服务为核心和重点;(3)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技术类占比可观,但是技术类工作的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服务需求;(4)图书馆各部分联系紧密,需要图书馆员掌握整个信息处理流程;(5)图书馆招聘主要对工作经验,项目经验要求高,出差时间少,主要学历要求是硕士;(6)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岗位主要来源;(7)iSchool所设置的课程整体上是符合图书馆需要的,但是具体细节仍有可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3.
研究旨在探讨雉鸡与AA~+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性能、肠道菌群及肉品质之间的差异。试验选用成年雄性环颈雉与AA~+肉鸡各50只,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分为预饲期(7 d)与正式饲养期(14 d)2个阶段共21 d。结果表明:雉鸡的日增重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采食量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料肉比极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的全净膛率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的屠宰率、胸肌率与腿肌率均高于AA~+肉鸡,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雉鸡腹脂率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的脾脏指数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雉鸡血清中的球蛋白数量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5);雉鸡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数量与乳酸菌数量均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5),雉鸡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5)。雉鸡肌肉剪切力极显著地高于AA~+肉鸡(P0.01),雉鸡胸肌与腿肌中粗蛋白的含量极显著的高于AA~+肉鸡(P0.01),雉鸡胸肌与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极显著地低于AA~+肉鸡(P0.01)。  相似文献   
84.
85.
86.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态势,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采自广西的349份流产胎儿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6种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病原的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4-2017年,6种病原的猪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36.00%)、PRRSV(16.00%)、PCV2(9.00%)、PRV(7.00%)、PPV(6.00%)和CFSV(5.00%),样品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27.06%)、PRRSV(6.18%)、PRV(5.88%)、PCV2(3.82%)、CSFV(2.35%)和PPV(2.35%)。季节因素对6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JEV在夏季、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季、冬季检出率较低;PRRSV一年四季检出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CV2在春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检出率较低;PRV在春季、冬季检出率较高,夏季、秋季检出率均为0;PP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检出率为0;CSF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检出率均为0。流产胎儿以单一感染为主,6种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单一感染情况,单一感染率JEV最高(23.82%)、PCV2最低(0.59%);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2016年双重感染情况较多,且感染组合多样;三重感染情况较少、仅在2016年送检样品中发现1例,未发现四重及四重以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7年,JEV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已成为广西部分猪场母猪流产最主要病毒性病原。PRRSV和PRV仍是目前引起广西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陈旧,不仅影响学生接受现代科学知识,而且也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新编《园艺植物育种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植物育种学内容体系改革方面若干重大问题,如改革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专业课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适应专业面拓宽后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要求,以及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的求实创新等。  相似文献   
89.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初步构建了包括各类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区网络;不同类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差异较大,且面积普遍偏小;河流和淡水湖泊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占总数的83.14%,以鱼类及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缺少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水生植物等的保护;保护区聚集度指数为0.72,呈高度聚集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和川东等地。保护区快速建设期接近尾声,未来应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保护区网络。  相似文献   
90.
陆域自然保护区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社会发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科研人员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致危原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事实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中从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2个角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整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中的前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选址和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