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应用于牛乳的可行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30 kV/cm、600 μs、200 Hz PEF处理可延长牛乳在4 ℃下冷藏的货架期到24 d.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分别检出28种和31种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SPME法提取2种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用时间-强度(OSME)的GC/O法鉴定其中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了鲜牛乳中9种带有明显风味特征的物质,PEF处理牛乳中检出13种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02.
以5a生‘霞多丽’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栽植密度30cm×300cm、60cm×300cm、90cm×300cm、120cm×300cm对其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cm×300cm栽植密度下,葡萄单位面积产量最低,而30cm×300cm栽植密度下,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60cm×300cm栽植密度下葡萄单果穗长度和百粒质量最大,葡萄果穗的单位质量也高于其他处理,且其叶片叶绿素SPAD、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栽植密度,品质较其他栽植密度优。因此,60cm×300cm栽植密度更有利于葡萄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白首乌中C21甾苷的热回流提取工艺条件,为促进白首乌C21甾苷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年生滨乌一号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4个因素对白首乌C21甾苷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采用4因素3水平分析法对白首乌C21甾苷热回流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白首乌C21甾苷提取量(Y)与乙醇体积分数(A)、料液比(B)、提取温度(C)和提取时间(D)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22.76+0.81A+0.85B+1.10C+1.44D+0.32AB–0.18AC+0.11AD+0.94BC+0.66BD+0.57CD–1.14A2–2.00B2–1.98C2–1.59D2.各因素对白首乌C21甾苷提取量影响效果的排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4个因素及料液比与提取温度、料液比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白首乌C21甾苷提取量的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热回流提取白首乌C21甾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17(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白首乌C21甾苷提取量为23.56±0.432 mg/g,与预测值(23.79 mg/g)接近.[结论]响应面优化的热回流提取工艺可有效提取白首乌C21甾苷,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实施间作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新型种植模式毛葱、葵花和黄豆间作栽培技术;科学配方施肥,及时追肥;采用机械精细整地播种;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草害。结论:毛葱、葵花和黄豆间作栽培增效显著,每公顷对比玉米增加收入4万元左右,是农业种植业调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5.
为探明玉米-白首乌间作对玉米和白首乌的生长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玉米-白首乌间作、玉米单作和白首乌单作3类种植模式,调查玉米和白首乌的病害发生及产量等性状变化.结果发现,玉米-白首乌间作处理较单作处理,玉米的锈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10.22、12.88,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97、5.10,大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1.87、2.82;白首乌的霜霉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4.2%、14.7%,褐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5.2%、15.6%,其黄酮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提高了8.42%、6.58%,多酚含量分别提高了15.87%、13.97%,甾体总苷含量分别提高了10.07%、9.45%,且块根产量分别增加14.5%、13.8%.结果表明,玉米间作白首乌栽培模式能有效改善原来叶片的分布位置,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来增加光能利用率,通风透光有利于降低病害发生,进而提升玉米和白首乌的综合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6.
本研究旨在筛选低细胞毒性和低弓形虫毒性的有机溶剂。Vero细胞在96孔板培养12 h后,将培养基更换为200μL分别含0、0.1%、0.3%、0.5%、1%、3%、5%、10%(V/V)的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甲醇的完全培养基,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孔,继续培养12和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评价4种有机溶剂对Vero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对宿主细胞毒性最小的有机溶剂并确定其安全浓度;弓形虫接种Vero细胞12 h后,弃上清后分别加入含有0、0.1%、0.3%、0.5%、1%、3%(V/V)的DMSO、二甲基甲酰胺、乙醇和甲醇的完全培养基120μL,接种36 h后判定各组溶剂对弓形虫增殖的影响,计数感染细胞数并计算相对感染率,筛选出对弓形虫增殖影响最小的有机溶剂及其安全浓度。结果显示,对于Vero细胞,DMSO、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和乙醇分别在其体积分数低于1%、0.1%、3%和1%时无明显毒性;对于弓形虫,DMSO、二甲基甲酰胺、甲醇和乙醇对弓形虫增殖的安全添加浓度分别为1%、0.1%、1%和0.1%。本研究表明,DMSO、甲醇对Vero细胞、弓形虫的毒性较小,可作为水溶性较差药物进行抗弓形虫筛选时优先选择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07.
<正>近年来,肉鸭规模化养殖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8年我国商品肉鸭(即35~42日龄上市的肉仔鸭)出栏量约35亿只,鸭肉产量约680万吨。随着肉仔鸭养殖数量的增加,饲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大棚网上平养技术逐步得到了推广与普及。大棚养鸭建舍费用低,网上平养与传统地面平养相比大大改善了鸭舍的饲养环境,鸭群与粪便隔离,减少了患病风险,提高了饲养密度与羽绒品质。随着我国环  相似文献   
108.
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原料,探索即食南美白对虾仁的加工工艺,对去腥方法、调味配方、烘干方式及杀菌条件等制作工艺的关键步骤进行研究,制作出风味独特、口感良好的即食茉莉花风味虾仁,最佳风味工艺条件为:在100 mL纯水中加入6.00 g茉莉花水、0.25 g胡椒粉、0.35 g鲜酱油、0.50 g蚝油,煮沸熬煮浓缩至70 mL后加入0.10 g生姜粉、2 mL黄酒,纱布过滤后用于腌制调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混合脱腥的最佳条件为:姜粉2%、红茶1%、黄酒2%,脱腥后的南美白对虾几乎无腥味;先后于80、50℃烘干后得到较好品质和风味的虾仁制品,这对南美白对虾的开发和应用及提高产品的多样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确定紫心甘薯、黑莓、苹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及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饮料。【方法】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比较不同稳定剂对复合果蔬汁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复合果蔬汁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复合果蔬汁最佳配方为: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的体积配比为5∶3∶2,蔗糖30 g/L,并添加1.2 g/L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结论】以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混合制备复合果蔬汁,能使糖含量高的紫心甘薯汁和酸度很高的黑莓汁有效互补,再结合苹果汁的风味,其口味、色泽、营养具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0.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农牧交错地区不同农田耕作方式对其水分环境的影响过程及规律,选择翻耕地和免耕地两种土地耕作类型,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在作物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有随降雨量周期变化的趋势,无论是何种耕作方式,除生育期降雨外,播前底墒也是土壤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土壤贮水能力免耕地大于翻耕地;0~80 cm土壤水分的空间剖面自上而下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失水层(0~30cm)和中层贮水层(30~80 cm)。③用SPSS统计软件进一步对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其关系方程为拟和三次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