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丽杰  徐玲玲  华霄  陈卫  陈坚  陈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27-11828,11851
主要研究了美国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美国食品工业总量、主要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在过去10年中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研究开发投入对于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试图从美国食品工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行业发展特点,为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该文探究了亚麻籽表面黏质物的存在对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提油率的影响,并对热水浸提法脱除亚麻籽黏质物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随亚麻籽表面黏质物的减少而升高,未脱黏亚麻籽的提油率为69.20%±1.51%,渣相含油量为26.00%±1.24%。经100℃浸提脱黏后,黏质物的脱除率为94.69%±1.94%,此时亚麻籽的提油率可达84.26%±0.63%,渣相含油量降低至10.45%±0.89%。对热水浸提脱除黏质物的工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体系p H值、料水比以及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发现在浸提温度85℃、p H值3、料水比1:7 g/m L、浸提2次,每次浸提60 min的条件下,黏质物的脱除效果最好,脱除率为97.88%±0.69%,脱黏后亚麻籽的提油率可达84.47%±0.53%,亚麻籽油和蛋白质的损失率分别为0.70%±0.16%和10.78%±0.41%,且浸提脱黏过程对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品质(酸值和过氧化值)无显著影响。此外,浸提脱黏过程还可有效去除亚麻籽中的抗营养因子生氰糖苷,使生氰糖苷的含量由浸提前的(242.6±0.8)mg/kg显著降低到浸提后的(7.1±0.6)mg/kg。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热水浸提脱黏工艺,显著提高了后续水酶法提取亚麻籽油的提油率,同时也有利于亚麻籽多糖的回收和亚麻籽粕的进一步利用,为亚麻籽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丽杰  徐玲玲  华霄  陈卫  陈坚  陈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419-11420,11444
主要研究了日本食品工业近10年的发展状况,包括日本食品工业总量、主要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规模企业分布在过去10年中的变迁,并着重探讨了日本食品工业的聚集度状况,试图从日本食品工业发展历程中提炼出行业发展特点,以期为我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开设的情况,分析归纳了两国代表性院校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异同点,提出了《食品化学》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应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酸性浸润干燥辅助低水耗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传统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过程中乳状液生成过多,耗水量大等问题,该文在低料液比1:2.5 kg/L的条件下,探究了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结果表明,酸浸润预处理通过影响亚麻蛋白的溶解度,有效提高水代法中的清油得率,由未处理时的18.95%±0.91%提升至83.27%±0.67%。水代法提取亚麻籽油的工艺优化结果为:pH值9.0、温度50℃、料液比1∶2.5 kg/L、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清油得率为82.88%±0.30%。在水代法提油后的水相中添加50%原料质量的纯水重复提取渣相后,渣相残油率从3.97%±0.11%降至2.09%±0.04%。剩余乳状液经木瓜蛋白酶破乳后,总清油得率为93.44%±0.29%。水代法得到的亚麻籽油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成品亚麻籽油标准。该研究为亚麻籽油的高效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应用于牛乳的可行性杀菌工艺,结果表明,30 kV/cm、600 μs、200 Hz PEF处理可延长牛乳在4 ℃下冷藏的货架期到24 d.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气质联用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鲜牛乳和PEF处理牛乳中分别检出28种和31种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采用SPME法提取2种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用时间-强度(OSME)的GC/O法鉴定其中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现了鲜牛乳中9种带有明显风味特征的物质,PEF处理牛乳中检出13种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与温和热(15、30和55℃)对蛋清的协同杀菌效果,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PEF在15、30和55℃下对大肠杆菌的致死作用都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7),杀菌动力学常数K值在4.5-13.2×10-3 (1/μs)之间。杀菌动力学常数K是电场强度和温度的函数,温度越高,电场强度越大,其杀菌一级动力学常数越大,表明PEF与温和热的协同效应越强。本文还确定了PEF与温和热对蛋清液杀菌的工艺, PEF(35kV/cm,400μs)在55℃下能够显著增强对蛋清液中四种指示菌的杀菌效果。PEF(35kV/cm,400μs)在15℃下可使蛋清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下降3.2、3.6、3.4和2.8个对数值;当温度升至55℃,四种指示菌的致死率分别提高到5.4、5.8、6.5和4.3个对数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制作果蔬咀嚼片的最优配方。[方法]以新鲜番茄、胡萝卜、橘子、南瓜为原料,经过打浆、真空冷冻干燥、粉碎后制成果蔬粉。考察淀粉、糊精、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作为咀嚼片填充剂对产品硬度的影响;比较甘露醇、山梨醇、蔗糖为矫味剂对产品口感的影响;研究各种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对软材品质的影响。并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果蔬咀嚼片配方进行优化。[结果]最佳配方为果蔬粉用量50%(W/W),β-环糊精用量21%(W/W),淀粉用量9%(W/W),甘露醇用量10%(W/W),山梨醇用量10%(W/W),用10%(W/V)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作为润湿剂喷洒9次。[结论]制备得到的片剂表面光滑完整,酸甜适中,咀嚼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顽固乳状液的破乳处理提高花生游离油提取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水相法同时提取花生油脂和蛋白质工艺中往往形成可观的乳状液,经蛋白酶破乳可回收相当量的油脂,但得到的顽固乳状液十分稳定,需进一步研究其特性方可加以利用。该文对该顽固乳状液中可能起主要稳定作用的界面蛋白的电泳性质、疏水性质、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顽固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水相取油工艺碱提过程中,温度和pH值的协同作用,使含疏水性碱性亚基较多的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疏水基团暴露,表面吸附能力增强,促使乳状液稳定性提高。经酶解离心后,顽固乳状液中的油滴数量和油滴粒径大小明显降低,降解后形成的小分子亚基依赖二硫键的作用形成肽段聚集并紧紧吸附在油滴表面,形成黏弹性的膜,使得顽固乳状液稳定存在。应用超声辅助、冷冻解冻、热、极端pH值、乙醇辅助等方法处理顽固乳状液。结果显示,冷冻解冻和乙醇辅助处理可有效地使顽固乳状液中的油滴聚集。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的条件下,乙醇辅助处理可使顽固乳状液的破除率达90%以上,从而使全工艺流程总游离油提取率从原来的88%提高到93%,极大地推进了水相法提取花生油脂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乙醇水溶液提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生产成本高、提取时间长的缺点,该文采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提取玉米胚芽油。通过对粒径、料液比、温度、乙醇体积分数、p H值和时间等条件对油在油相、水相和渣相中分布的研究发现,物料粒径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提高清油得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而提取时间对清油得率的影响最小(P0.05)。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乙醇水溶液提取玉米胚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细粉4次(此时粒径为49.18μm)、料液比1∶7 g/m L、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30%、p H值9.0、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清油的得率为94.05%±0.32%,水相含油量为3.49%±0.77%,渣相含油量为2.55%±0.82%。分析乙醇水溶液提取的玉米胚芽毛油酸价、过氧化值和含水率等指标发现,该毛油的质量优于国标规定的玉米原油,并且和压榨一级成品油指标接近,只需要经过简单精炼就可以达到食用油要求。研究结果为乙醇水溶液工业化生产玉米胚芽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