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尾寒羊肉品理化性状及食用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研究以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 ,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的试验设计 ,对其不同年龄 ( 1 2月龄和 1 8月龄 )和不同解剖部位 (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 )肉品的理化性状和食用品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年龄因素对肉品的大理石纹、失水率、弹硬度、熟肉率、剪切值、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有显著 (P <0 .0 5)或极显著 (P <0 .0 1 )的影响 ;部位因素对肉品的失水率、弹硬度、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研究证明 :小尾寒羊的肉品色泽鲜艳、富有弹性、保水性能良好 (平均失水率仅 6.86%) ,同时小尾寒羊肌肉具有良好的质地和组织结构 ,肌纤维细腻和肌内脂肪含量适中而分布均匀 ,说明小尾寒羊的肉品不仅具有较为理想的外观要求和优良的贮存稳定性 ,而且还具有肉质细嫩和多汁味美的良好食用品质。另外 ,研究还对小尾寒羊在不同年龄和部位的肉品科学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2.
猪胎衣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激素、氨基酸、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但生产中不能对其合理利用,多在母猪产仔以后遗弃,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引起环境污染。如何合理利用养猪生产产生的大量胎衣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分析胎衣主要成分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探讨胎衣的应用价值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3.
影响全脂大豆粉营养价值的加工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6×3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常压条件下加热温度为70℃、80℃、90℃、100℃、110℃和115℃,处理时间分别为20、40和60分钟,以及采用3×4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高压条件下加热温度(压力)为105℃(3.51b/in~2)、110℃(6.5lb/in~2)和115℃(10.5lb/in~2),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45和60分钟对全脂大豆粉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条件下温度因素对脲酶活性、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P<O.05)或极显著(P<0.01)影响;高压条件下温度(压力)因素对脲酶活性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时间因素对脲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为了改善全脂生大豆粉的营养价值,加热处理以110℃、60分钟或115℃、40分钟及105℃(3.5lb/in~2)15分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4.
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将为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多数育种者将提高猪的繁殖力作为主要有种目标,并用数学遗传学方法和分子育种技术对繁殖性状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肥育猪肉风味前体物质及营养特性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保育仔猪32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单栏饲养),对照组全程饲喂标准全价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按生长期20%、30%、40%和肥育期40%、50%、60%比例的青绿全株玉米替代全价日粮进行饲喂,至平均约100 kg体重时,每组抽样屠宰6头,取样进行肉质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肌苷酸和胆固醇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肌苷酸含量提高6.30%(P <0.05)、试验3组降低18.90%(P <0.05);试验2组、3组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6.95%、6.66%(P <0.05)。各试验组猪肌肉可溶性胶原蛋白(SC)、胶原蛋白溶解度(CS)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SC提高11.32%(P <0.05),试验2组、3组有降低趋势(P> 0.05);试验1组CS提高9.16%(P <0.05),试验3组降低5.35%(P <0.05)。饲喂青绿全株玉米对猪肉中多数单体氨基酸、脂肪酸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有降低趋势,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研究证明,从保持和改善肉品风味及营养特性角度,猪生长期和肥育期按20%和40%的比例饲喂青绿全株玉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6.
莱芜猪是中国华北型猪的典型代表之一(图1,图2),以其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哺育力强、肉质优良、肉味香浓等特性而久负盛名。据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其考古墓葬发掘的猪头骨,经颅骨学比较鉴定与现今莱芜猪的头骨非常相似,推测莱芜猪具有6000年左右的悠久饲养历史,早有“流不尽的汶河水,赶不尽的莱芜猪”之民谣。在中国数千年的养猪文明史中,秦汉时代的齐鲁农业文化和唐宋时代的美食文化对莱芜猪的祖先产生深远的种质影响。莱芜猪是一个适应齐鲁大地平原或缓坡植被生态条件的耐牧猪种。  相似文献   
27.
通过育种选择提高猪的抗病性,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品质更优良的肉产品;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因疫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病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抗病育种研究成为各国育种学家倍加关注的焦点。猪的基因组计划和遗传连锁图谱的发展以及DNA分子标记密度的增加,使许多控制猪经济(数量)性状的QTL逐渐被发现,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猪抗病性或免疫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动物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前景。  相似文献   
28.
黄霉素(flavomycin)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2001)的规定,黄霉素预混剂和金霉素预混剂被允许作为无公害生猪饲料的药物添加剂使用,其中黄霉素和金霉素在生长肥育猪饲料中的允许添加量分别为5g/t和25~75g/t(以有效成分计),屠宰上市前休药期分别为0d和7d。从使用剂量及所需的休药期来看,黄霉素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产品以前一直主要依赖进口(如富乐旺),为了替代进口,山东胜利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黄霉素预混剂。本研究拟通过该产品对生长猪的添加饲养试验,旨在探索:(1)与金霉素预混剂相比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在生长猪…  相似文献   
29.
以40~90 kg 6个体重阶段莱芜猪和新莱芜猪共72头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大,肌肉组织中脂肪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P<0.01);ICDH活性在60~70 kg时达到峰值,而后开始下降,MDH活性规律不明显;脂肪分解酶激素敏感脂酶(HSL)的活性先降后升,70~80 kg时活性最高。(2)背膘中合成酶MDH活性显著高于ICDH活性(P<0.01);MDH和ICDH活性都是先降后升,但总体升降幅度不大;HSL活性40~50 kg基本稳定,而后逐步增强。(3)肝脏组织中合成酶ICDH活性显著高于MDH活性(P<0.01);ICDH、MDH活性逐渐升高,至60 kg以后其活性趋于稳定,脂肪分解酶HSL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不明显。(4)肌肉组织中的MDH、HSL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肝脏组织中的MDHI、CDH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CDH还与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背膘组织中的MDH、HSL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提示:肌内脂肪的沉积与背膘脂肪的沉积既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肝脏),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通过选择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在不显著影响皮下脂肪沉积量的前提下可望提高肌内脂肪的沉积量。  相似文献   
30.
利用混合样本分析方法对滩羊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了 6 0种随机引物 ,结果发现OPB17 32 0这一扩增片段只出现在公羊的混合样中 ,进一步对 5 0只滩羊进行逐个检测 ,发现 2 1只公羊均出现了OPB17 32 0这一DNA片段 ,而 2 9只母羊无一出现此条片段 ,据此推断OPB17 32 0为滩羊公羊的特异性RAPD标记。这一发现为滩羊胚胎性别鉴定和Y染色体上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标记参考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