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21.
为了探索不同酶系组成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建立该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系统,采用酶系混合物裂解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采用PEG介导方法进行原生质遗传转化,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ting技术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溶壁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混合酶系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酶系,可以产生原生质体6.78×106 cfu/mL。用PEG介导方法转化共获得16个稳定的转化子,从中随机挑取5个转化子发现质粒pV2已被成功整合到基因组中。本研究获得了制备玉米弯孢叶斑病菌原生质体的最佳酶系,建立了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该菌致病相关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2.
温度和湿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和40℃下,杀死90%以上离体南方根结线虫分别需要30d(100%)、26d(96.6%)、24d(94.1%)和9d(99.6%),而45、50℃下则需要15min和2.3min。同时测试了不同温湿度处理对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5、30℃是土壤中根结线虫的适宜温度,当土壤含水量为14%时,40d死亡率分别为91.1%、90.4%;35℃线虫处于抑制状态,40d死亡率为85.3%;而线虫对40℃以上的高温敏感,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杀死线虫所需时间缩短。根结线虫在不同温湿度下的死亡情况不同,土壤温度为25~35℃,土壤含水量为6%是线虫的适宜湿度;土壤温度达到40℃且含水量为6%和14%时,杀死100%根结线虫仅需4d,不利于其存活;而50℃的高温和含水量达18%的高湿更不利于其存活。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菌的抗性问题,筛选出理想的替代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寿光和河北徐水两地番茄灰霉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两地的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氟啶胺均高度敏感,对其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菌剂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用同样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106株番茄灰霉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其EC50值分布在0.003 9~0.044 9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014 2±0.008 1)μg/mL。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24.
 研究大花香水月季雌蕊群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途径,为其育种应用及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显微观察统计大花香水月季花期雌蕊群的授粉效率,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途径。结果表明:花朵萼片平行伸展后120h,柱头授粉率接近100%,单柱头花粉量达最大值为(84.20±5.8)粒;自萼片自然伸展48h时柱头上少量萌发,72h后花粉管伸长至花柱中下部,90h后观察到有花粉管进入子房。大花香水月季单花雄蕊(129±20)枚,雌蕊(30±5)枚,开放持续5~7d;花粉自萌发至花粉管进入胚珠需要30~40h。  相似文献   
25.
 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的水稻白叶枯病菌专用接种装置,其优点是携带轻便,操作简便,提高实验效率,可为科研人员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该装置菌液能自动流到进行剪叶操作的剪刀刀片上,流量可控制,而且可避免菌液在接种过程中被污染。本装置已获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201118503,专利授权号:CN201450921U。  相似文献   
26.
 嫩梢的芽、叶和茎均为紫色的茶树品种“紫娟”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的花青素和其他类黄酮含量比其他大叶种茶树鲜叶含量高。本文建立了“紫娟”茶的黄酮醇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成熟度新梢的杨梅素类、槲皮素类、山柰酚类和总黄酮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杨梅素类以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2.29mg/g),一芽二叶新梢、一芽一叶新梢和成熟叶的含量依次分别是2.08mg/g,1.69mg/g和1.05mg/g;槲皮素类含量变化趋势与杨梅素类基本一致,一芽三叶新梢含量最高,为4.39mg/g。山柰酚类含量则呈现出成熟度越高含量越低的趋势,含量依次是一芽一叶新梢(1.29mg/g),一芽二叶新梢(1.28mg/g)、一芽三叶新梢(1.12mg/g)和成熟叶(1.03mg/g);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与新梢的成熟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研究“紫娟”茶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机理和高黄酮醇含量的“紫娟”茶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评价草甘膦在农田沟渠水中使用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法对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将田间沟渠水样中草甘膦经次氯酸钠和邻苯二甲醛、巯基乙醇衍生化后,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衍生剂1(5%)次氯酸钠添加量100μL/L;衍生剂2硼酸钾和OPA添加量分别是130g/L和100mg/950mL。草甘膦在0.05~2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3个添加水平(0.05、0.5、1mg/L)的平均回收率(n=5)为98.2%~104.4%,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05mg/L。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适合于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对棉铃虫体内保幼激素JHI、JHII和JHIII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均随着日龄的变化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1日龄相比,CK、1h/d、5h/d组在2、3、4日龄时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升高,其中1h/d和5h/d组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在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且达到显著水平,然后均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下降,9h/d组JHI、JHII和JHIII滴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降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照射时间为5h/d和9h/d时,2~5日龄棉铃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日龄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在9h/d时达到最低;此外,日龄与UV照射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沙漠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记载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1775)主要在北非发生,对当地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发生时,可向西亚等地继续扩散为害。2020年初沙漠蝗在巴基斯坦、印度大量发生,肆虐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其具有迁飞性,周边多个国家面临重大入侵风险。因本次沙漠蝗发生规模与破坏程度堪比1985年非洲蝗灾,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本文介绍了沙漠蝗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概述了沙漠蝗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0.
冬小麦品种‘兰天23号’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进行了‘兰天23号’/‘铭贤169’组合的亲本及其F1、F2、BC1代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CYR32、CYR33及新菌系G22-9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接种CYR33,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44R∶5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CYR32,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62R∶22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接种G22-9,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85R∶24S,符合3R∶1S的理论比值;F1代植株对供试菌系均表现免疫,BC1代植株抗感分离比均符合1R∶1S的理论比值,表明‘兰天23号’对3个供试条锈菌系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控制。通过系谱分析推知,该抗病基因来源于抗病亲本‘SXAF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