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索组织蛋白酶基因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响应高低温和UV-B胁迫中的作用, 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技术检测了2个基因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及经高温、低温和UV-B胁迫不同时长的无翅成虫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了桃蚜CTSB-16D(GenBank登录号:MZ962352)和CTSB-348(GenBank登录号:MZ962353)基因, 序列长度分别为1 096 bp和1 101 bp, 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017 bp和1 023 bp, 分别编码338个和340个氨基酸, 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8.14 kD和37.52 kD, 等电点(pI)为5.46和5.9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桃蚜CTSB-16D和CTSB-348均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XP_003246386.1、NP_001119608.1) CTSB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表明, 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 分别在1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高、低温和UV-B胁迫对CTSB-16D和CTSB-348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且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90 min时达到峰值;36℃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30 min时达到峰值;UV-B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分别在60 min和120 min时达峰值。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 且响应温度和UV-B的胁迫, 推测两个基因参与桃蚜的生长发育并在桃蚜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对棉铃虫体内保幼激素JHI、JHII和JHIII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均随着日龄的变化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1日龄相比,CK、1h/d、5h/d组在2、3、4日龄时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升高,其中1h/d和5h/d组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在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且达到显著水平,然后均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下降,9h/d组JHI、JHII和JHIII滴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降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照射时间为5h/d和9h/d时,2~5日龄棉铃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日龄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在9h/d时达到最低;此外,日龄与UV照射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方法]通过对贵州花溪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结果]共发现昆虫纲10目21科46种昆虫;主要类群为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数量占比达98.63%。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中旬最高,达24种;主要优势种有亚洲玉米螟、玉米蚜和双斑长附萤叶甲,以及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二星瓢虫;其中,龟纹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跟随效应。[结论]该研究阐明了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特征,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玉米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条件下对棉铃虫体内酯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紫外线照射处理组酯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照射时间为30min和60min时,谱带E4、E9、E10增强,谱带E2、E8减弱,谱带E1、E5、E7、E11消失,新增了谱带E3、E6;照射时间延长至90min时,谱带E4、E9增强,谱带E2、E8减弱,谱带E1、E5、E7消失,新增了谱带E3、E6。紫外线照射处理下,棉铃虫POX同工酶谱带P5有所增强,CA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因照射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对照相比,紫外线照射处理组的C1谱带增强,但C2谱带在30min时减弱,60min时恢复到对照水平,90min时与对照相比又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UV-B胁迫对烟蚜Myzus persicae热激蛋白Hsp9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烟蚜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烟蚜Hsp90基因在不同时长UV-B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烟蚜Hsp90基因的cDNA全长为2 670 bp,编码72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82.6 kD,等电点为4.95,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具有Hsp90蛋白家族的1个签名序列及C末端MEEVD基序,推测其属于胞质型热激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烟蚜Hsp90与其它昆虫Hsp9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时长UV-B胁迫下烟蚜Hsp90均有表达,随着照射时间延长,Hsp90表达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照射时间为15、30、60、90和120 min时,Hsp9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在60 min时Hsp90表达量达最大,是对照组的2.05倍。表明Hsp90基因在不同时长UV-B胁迫下差异表达,在烟蚜适应紫外胁迫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绿色高效地防控亚洲玉米螟,于2011—2015年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息烽县和安顺市平坝县进行高原山地环境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亚洲玉米螟成虫始见于4月,终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高峰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累计诱虫量最高663头,最低175头;高峰旬累计诱虫量占全年诱虫量的比例最高可达33.71%,最低为17.13%;灯下虫峰数量1~2个,主峰明显,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贵州亚洲玉米螟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与田间的发生危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贵州主要烟区烟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贵州省9个地区34个县市的烟蚜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烟蚜对吡虫啉的平均抗性倍数在2.03~9.29之间;铜仁和毕节2个地区烟蚜对吡虫啉的平均抗性达到低抗水平,安顺、遵义、六盘水、黔西南和黔南5个地区的烟蚜对该药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黔东南和贵阳2个地区烟蚜的平均抗性仍处于敏感水平;34个县市中,烟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倍数分布在1.61~12.77之间,铜仁地区的松桃县、毕节地区的赫章县和威宁县的烟蚜种群对吡虫啉达到中抗水平,德江、石阡、思南、金沙、黔西、西秀、凤冈、安龙、贵定和凯里10个县市的烟蚜种群对吡虫啉达到低抗水平,其余县市的烟蚜处于敏感或敏感下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