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卷羽性状遗传特性和卷羽、半卷羽差异及对不同羽色卷羽、半卷羽鸡的候选基因KRT75序列SNP分析,为进一步对卷羽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卷羽、半卷羽鸡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纯系黄色卷羽麒麟鸡和片羽怀乡鸡为素材,正反交构建F2代资源群体,对24周龄卷羽、半卷羽和片羽鸡背羽、颈羽、翅膀主翼羽和翼肩羽观察并绘制背羽羽轴弯曲程度散点图。随机抽取25周龄黄羽、白羽麒麟鸡和贵妃鸡各10只,F1代黄羽半卷羽鸡25只,以及白羽麒麟鸡×贵妃鸡杂交F1代黑羽半卷羽鸡15只的血样提取DNA,设计引物,PCR扩增纯化后测序,Chromas 2.22和DNAMAN软件用于分析测序峰形图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杂交F1代正交组127只,反交139只,不论公、母表型较一致,无外显率不同,均呈现轻度卷羽(半卷羽),F1代间交配产生的F2代资源群体:卷羽鸡55只,半卷羽鸡106只,片羽鸡68只,公、母鸡均有卷羽,经过卡方适合性检验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1∶2∶1(P>0.05),因此初步验证了控制卷羽基因F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半卷羽鸡羽毛均背离皮肤向上弯曲,卷羽趋势线直线斜率是半卷羽的3.5倍;白羽和黄羽麒麟鸡外显子5处均不存在69 bp缺失,此69 bp发现3个SNPs:T71C、T83C、C95T,其中片羽鸡无突变,黄羽和白羽麒麟鸡均为纯合子,黄羽半卷羽鸡2个位点为杂合子,黑羽半卷羽鸡3个位点均为杂合子;外显子6处检测到了2个SNPs分别为T662C和T770C,仅在黑羽半卷羽鸡中为杂合子,其他均为纯合子,单倍型分析从60个个体中检测到了9种单倍型,hap1/hap1纯合型是黄羽和白羽麒麟鸡特异性的基因型,黄羽和黑羽半卷羽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差异,hap4单倍型是黄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hap6、hap7、hap8、hap9为黑羽半卷羽鸡特有的单倍型。卷羽性状基因F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卷羽和半卷羽存在明显差异,KRT75基因序列外显子5和6处的5个SNPs可能作为区别卷羽和半卷羽鸡的分子标记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测定了5周龄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指标,并进行体重与体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旨在了解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体重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其选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各50只,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母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5周后,对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白羽麒麟母鸡胫长变异系数较大,黄羽麒麟母鸡胫围变异性较大,选育潜力大;白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31;黄羽麒麟母鸡体重与胫长为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为0.944,体重与胸骨长、胫围,胫长与胸骨长均为显著正相关(P < 0.05)。不同羽色麒麟母鸡的7个体尺性状均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累计贡献率分别占信息总量的94.784%和94.809%,且简化的4个主成分所占信息的侧重各不相同,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综上所述,自由采食条件下不同羽色麒麟母鸡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筛选出的白羽和黄羽麒麟母鸡4个主成分均能反映出麒麟母鸡的体型外貌特征,可为不同体型特征麒麟母鸡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lmbr1基因外显子16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显子16是鸡lmbr1基因最大的外显子,本研究进行了该外显子在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间的SNP检测和单倍型分析。研究表明,鸡lmbr1外显子16的PCR-SSCP基因型在两个品种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测序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其中T32C变异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丝羽乌骨鸡均含有32T(纯合的TT或杂合的TC),白洛克肉鸡在T32C位点都为纯合的CC;单倍型分析从24个个体中检测到5种单倍型,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的单倍型存在明显的差异,hap1和hap2是丝羽乌骨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5是白洛克肉鸡的特异性单倍型,hap3和hap4主要存在于白洛克肉鸡中,在丝羽乌骨鸡中的比例极少。  相似文献   

4.
选用广西三黄鸡为母本、贵妃鸡为父本,按照试验设计和规定指标,进行杂交,选育杂交后代,再以回交方法固定目标性状,培育至杂交F3代,并对杂交F3代进行外貌特征和生长性状(体重、屠宰性能)的研究,比较杂交F3代与贵妃鸡的异同,研究杂交F3代的外貌特征与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贵妃鸡与广西三黄鸡的杂交后代外貌特征为全身黑羽,其生长速度明显优于贵妃鸡,但仍具有贵妃鸡肉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鸡不同杂交组合线粒体控制区(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特性。选取固始鸡和隐性白羽鸡及其正、反交F1代、藏鸡以及F2代等6个群体共387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分析其遗传规律和单倍型特性,并与不同红色原鸡亚种进行聚类,分析其母系起源。结果显示,6个群体D-loop区全序列大小为1 231 bp,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1个C碱基缺失,共构成19种单倍型,分为A、B、C和E 4个单倍型群,其中,固始鸡和反交F1代主要为A、C单倍型,固始鸡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3.42%和46.58%,反交F1代A、C单倍型比例分别为50.75%和49.25%;隐性白羽鸡、正交F1代和F2代优势单倍型均为E单倍型,占比分别为48.89%、48.84%和50.00%。6个鸡群体单倍型多样度(Hd)在0.496~0.729之间,核苷酸多样度(Pi)在0.003 40~0.005 41之间,Hd值和Pi值最大的均为正交F1代,其次为隐性白羽鸡和F2代,固始鸡和反交F1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接近。聚类分析显示,A、B单倍型群与滇南亚种交叉聚为一枝;E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交叉聚为一枝;C单倍型群与印度亚种、指名亚种、印尼亚种以及滇南亚种聚为一枝。结果提示,mtDNA D-loop区遵循严格的母系遗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比例与其母本基本一致;我国家鸡群体具有多个红色原鸡母系起源,且主要起源于原鸡滇南亚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比较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和F2代肉质性状,探讨原鸡与文昌鸡杂交改良肉质的效果。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1代和杂交F1代(♂)与文昌鸡(♀)杂交F2代肉鸡各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饲喂相同日粮,试验第90、120 天时,每个重复随机取10只鸡进行屠宰,取胸肌和腿肌样本测定肉质性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除90日龄F1和F2代胸肌和腿肌pH、胸肌剪切力及120日龄F1和F2代胸肌和腿肌24 h的滴水损失、剪切力和腿肌pH24 h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肉质物理性状指标均差异显著(P<0.05);而对肌肉组织学而言,除120日龄F1和F2代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F2代肌纤维密度高于F1代,尤其母鸡杂交优势更明显;在肌肉化学方面,除120日龄腿肌粗脂肪含量各杂交后代差异显著外(P<0.05),90和120日龄杂交后代胸肌和腿肌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显著杂交优势。提示,原鸡与文昌鸡杂交F2代更适合作为优质肉鸡开发利用,120日龄出栏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German Dahlem Red chickens with three different major genes of tropical interest: Nana- (naked neck), Ff- (frizzled) and dw- (dwarf), respectively, were tested for serum haemolytic complement, which is essential in innate host defence against infectious agents. Eigh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genes for body size and feather coverage were evalu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oth for both the calcium-dependent (classical, CPW) and the calcium-independent (alternative, APW) complement titr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henotypes. Phenotype nanaffDw- showed the highest complement status. The frizzled (Ff-) gene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APW titres, whereas the dwarf (dw-) gene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CPW titres. The naked neck (Nana-) gene had various influences on the haemolytic complement status. All tested hens had MHC (B) 21 haplotypes, whereas the gene for dwarfism appeared to be linked with the B19 haplotype.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troducing major genes (Nana-, dw-, Ff-) to conquer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hot climates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ertain aspects of the innate immunity of poultry.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析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今后在贵州地区科学系统地培养白羽王鸽积累参考数据。[方法]对30日龄白羽王鸽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羽王鸽在30日龄时具有较高的屠宰率(87.200%),平均活重(429.960±51.781)g,全净膛重(319.253±40.342)g,全净膛率74.610%,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羽王鸽胫长、活重和屠宰重与体斜长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翅重与体斜长极显著(P<0.01)相关;龙骨长与胸深、胸宽、全净膛重、胸肌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深与胸宽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活重、屠宰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和翅重与活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与屠宰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设立了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对白羽王鸽活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羽王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Wnt家族成员3a (Wnt family member 3a,Wnt3a)基因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Wnt信号通路在动物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以Wnt3a为候选基因,旨在探讨鸡Wnt3a基因的组织表达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对鸡皮肤毛囊密度性状的遗传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nt3a基因在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对Wnt3a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筛查,验证和分析不同SNPs位点基因型背部毛囊密度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品种鸡皮肤组织中Wnt3a基因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Wnt3a mRNA在皮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肝脏、睾丸、卵巢和下丘脑,心脏、胸肌、垂体和脾脏等组织表达量较低。在Wnt3a基因第2和3外显子区各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87569 G>A和g.2555812 T>C;在第3内含子区筛选到1个SNP位点:g.2555377 T>C。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个位点均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g.2555812 T>C位点为中度多态,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遗传变异程度较g.2587569 G>A和g.2555377 T>C位点高。SNP位点分型与毛囊密度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2555377 T>C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毛囊密度显著高于TT和CT基因型个体(P<0.05)。在毛囊密度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品种鸡的背部皮肤组织中,Wnt3a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解析Wnt3a在鸡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筛选与毛囊密度性状相关的辅助育种标记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混合样品DNA测序方法寻找黑素皮质素受体l(MC1R)基因的突变位点,采用Alu1-RFLP对突变位点在4种羽色(栗羽、黄羽、白羽、黑羽)鹌鹑群体中的基因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了MC1R基因在12日龄时4种羽色鹌鹑胚胎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鹌鹑MC1R基因上发现1个T/C突变位点,该位点没有导致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改变,A1u1-RFLP分析发现,该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在4种羽色鹌鹑群体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4种羽色鹌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栗羽鹌鹑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黑羽鹌鹑皮肤中的表达量(栗羽〉黄羽〉白羽〉黑羽)。本试验没有发现导致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Glu92Lys突变位点,表明朝鲜鹌鹑的黑羽突变与报道的日本鹌鹑黑羽突变的机制不同,朝鲜鹌鹑的黑羽可能与其他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鸡羽毛的生物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自然界中分离了一种可以降解鸡羽毛粉中角质蛋白的菌种,纯化后菌种中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生物转化后的羽毛粉氨基酸含量充足,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达到91.08%,蛋白质的生物学价为83.79%。该菌种不产毒素,动物可以安全饲用。生物转化后的羽毛粉可以替代豆粕、鱼粉等饲料蛋白质,是一种新型、优质的饲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作为影响鸡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本研究以8个优质鸡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CAST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结果发现了CAST基因1个多态性位点(G→T),使试验鸡群表现出AA、BB和AB这3种基因型。利用SAS(8.01)软件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优质鸡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AST基因的多态性对鸡肌内脂肪含量、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其他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推测CAST基因可能对鸡肉质性状具有很大的影响或与控制肉质性状的主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3.
为淘汰香炉山鸡群体中的白羽基因杂合子个体,建立白羽基因纯合群体,本研究自行设计多重PCR扩增引物,采用PCR扩增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120只香炉山鸡的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炉山鸡隐性白羽CC型为56个,占总群体46.67%;Cc型为4个,占3.33%;cc为60个,占50%。经Popgene2.1软件统计分析发现隐性白羽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978,Shannon指数为0.6926,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7,属于中度多态,说明该群体还具有一定的选育空间。本研究为香炉山鸡提供一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法,为该品种进一步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鸡群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卢氏鸡是我国唯一片羽型的可产绿壳蛋的地方鸡种,壳色有绿壳和褐壳2种颜色。本研究采集131只卢氏绿壳蛋鸡,45只卢氏褐壳蛋鸡及18只地方白壳蛋鸡的血液,提取基因组DNA,用微卫星AY493302标记探讨了这3种壳色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微卫星AY493302在卢氏绿壳蛋鸡、卢氏褐壳蛋鸡以及地方白壳蛋鸡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基因型AA(225bp/225bp)在卢氏鸡中的频率为0.396 9,且只在卢氏绿壳蛋鸡中出现。其A基因频率在卢氏绿壳蛋鸡、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中分别为0.698 5,0.500 0,0.500 0。进一步进行测序发现,卢氏绿壳蛋鸡AA基因型在19bp处碱基和217bp处碱基均为G,但卢氏绿壳蛋鸡AB基因型在19bp处碱基却为C,在217bp处碱基与绿壳蛋鸡AA基因型同为G。卢氏褐壳蛋鸡AB基因型和地方白壳蛋鸡的AB基因型则表现在19bp处碱基为C,217bp处碱基为T。AA基因型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红色原鸡比较,达99%同源的序列有V00425.1、J02015.1和NW_003763484.1,均位于鸡的1号染色体上。该微卫星标记的群体杂合度、群体多态信息含量在卢氏绿壳蛋鸡中都低于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尽管在所研究的卢氏绿壳群体中只有39.7%的个体表现为纯合AA基因型,但卢氏褐壳蛋鸡和地方白壳蛋鸡中没有该基因型,故而认为微卫星AY493302的纯合AA基因型可以作为对卢氏绿壳蛋鸡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根据现代遗传学基因测交理论,共用32只表型慢羽公鸡与245只快羽母鸡组成测交试验.结果表明,所测的32只公鸡无一只为纯合慢羽基因型.但发现测交后代的快慢羽分布比例与孟德尔遗传上的分离定律完全吻合.同时通过混合精液输精,实施扩群繁育,其中选留慢羽种母雏1460只,表型慢羽种公雏150只,从而为建立隐性白鸡慢羽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羽色及性别番鸭在屠宰性能及肌肉成分上的差别,为选育优良番鸭品种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日龄黑羽番鸭、白羽番鸭及黑白花番鸭公、母共324羽,按羽色、性别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9只鸭,各处理饲喂相同日粮,试验期90d。结果表明:雄性黑羽番鸭屠宰率、全净膛率显著高于雄性白羽及黑白花羽番鸭(P〈0.05),而雌性黑白花番鸭及白羽番鸭的胸肌率和瘦肉率相近且均显著高于雌性黑羽番鸭(P〈0.05);各处理番鸭肌肉中汞、镉、砷、铅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很微量;各同羽色雄性番鸭肌肉水分、无氮浸出物和粗蛋白质含量均基本略高于其同羽色雌性番鸭,而各处理雌性番鸭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则高于其同羽色的雄性番鸭;雄性白羽番鸭和黑白花番鸭肌肉粗蛋白质含量相近且均显著高于雄性黑羽番鸭(P〈0.05);各同羽色番鸭中基本上肌肉氨基酸含量均以雄性高于雌性,而同性别的番鸭比较,雄性白羽番鸭肌肉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雄性黑羽及雄性黑白花羽番鸭(P〉0.05);同时雌性各羽色番鸭肌肉中多种氨基酸含量呈现出:黑白花番鸭〉黑羽番鸭〉白羽番鸭,但该趋势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雄性黑羽番鸭屠宰性能有一定优势,白羽番鸭肌肉养分和氨基酸含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富集分离筛选法,从长期堆积羽毛废弃物的8个土样中富集分离到8株能够在以羽毛粉为主要碳、硫以及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产生透明蛋白溶解圈的细菌和2株真菌,经过2次摇瓶复筛,分别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肽键的水解度的变化,最后筛得1株能够有效将羽毛角蛋白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的丝状真菌F2,结果表明:F2菌株在30℃,120r/min条件下,液态发酵羽毛粉,60h后发酵液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达到739.40mg/L,羽毛粉失重率达83.8%,水解度达到30.90%。  相似文献   

19.
黄军  覃武光  车统钦 《中国家禽》2012,34(10):31-33
以三黄鸡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个体、家系间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度、尾巴长度的差异,同时对羽毛紧凑度选育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度在个体间差异很大,家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羽毛密度与主翼羽长度、尾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干毛比例与主翼羽长度、羽毛密度相关不显著,但与冠高有极显著相关。双向选择效果分析表明,以主翼羽长度和干毛比例为指标进行直接选育效果好,但以羽毛密度为指标进行直接选育效果较差。通过半同胞法估算出羽毛密度、干毛比例、主翼羽长和冠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198、0.339、0.491、0.549。  相似文献   

20.
实验以鸡羽毛为原料采用化学水解法制备动物饲料添加剂可溶性羽毛蛋白水解物,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羽毛溶解率为考察指标,确定羽毛蛋白饲料添加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Ca(OH)2为羽毛质量的13%、固液比1:9、反应温度126℃和反应时间180min。羽毛蛋白水解物的粗蛋白质含量84.70%、胃蛋白酶消化率为90.60%和粗灰分含量1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