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2.
应用3对引物建立了3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系。用该技术分别检测马立克氏病毒1型,3型毒株,并能鉴别1型致癌性强毒株和非致癌性弱毒株;可从强毒感染 病鸡病变脏器和弱毒免疫的SPF雏鸡不同时期采集的弱髓中检测到MDV1型病毒的DNA;可鉴别强毒发病鸡羽髓和弱毒免疫鸡羽髓。以羽髓为检测材料,应用上述PCR技术可以MDV1型弱毒疫苗免疫鸡群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基因库中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UL2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验证和临床样品检测。该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出1pg的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DNA模板。对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模板的检测,得到了与试验设计相符的827bp(强毒)和299bp(弱毒)的扩增条带,而对鸭副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Ⅰ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建立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鉴别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IBDV的主要靶细胞是表面带有IgM的B淋巴细胞,造成以淋巴细胞成分衰竭、坏死为特征的一种免疫缺陷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本病的免疫预防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疫苗接种和增加母源抗体。1 IBD疫苗种类及特性1.1 IBD经典疫苗 选用IBDV经典毒株制成弱毒苗或灭活苗,其中弱毒苗根据毒株的特点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弱毒株(温和型)、中等毒力弱毒株(中间型)和强毒株(高毒型)疫苗…  相似文献   

5.
选取4日龄无特定病原鸡分析鸡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对鸡脑部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根据不同毒力特征(814、rMS、WC1203、Ms5、BS)MDV-1毒株感染,对不同接毒时间(接毒后1、3、5、7、10、14、21、28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变化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对不同毒株感染后鸡脑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毒力MDV-1毒株在无特定病原鸡脑部存在不同的复制规律,其中强毒自身的复制能力明显高于弱毒,而特超强病毒株早期复制速度最快;感染早期,强毒对无特定病原鸡脑组织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更高,与弱毒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感染21 d,强毒所造成的脑部损伤明显更强。说明不同毒株对无特定病原鸡所产生的脑神经系统损伤程度不同,毒株毒性越强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毒力鸭肝炎病毒对雏鸭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复制病理模型 ,研究雏鸭感染病毒性肝炎后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变化。将 16 0只刚出壳的北京鸭 ,经 1周适应性饲养后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弱毒株组、中毒株组和强毒株组。在攻毒组的每只雏鸭背部分别肌肉注射 0 .3m L弱毒株、中毒株和强毒株的稀释液。攻毒后 1、3、5、7d剖杀雏鸭 ,采集其肝组织 ,测定鸭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含量。结果表明 ,中毒组和强毒组的 CAT含量在攻毒后 1d便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弱毒株组在攻毒后的 5 d才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1d,雏鸭肝组织中 SOD含量开始下降 ,3d后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攻毒后 5 d,各攻毒组雏鸭肝组织中的 GSH-Px的含量亦显著降低。这些抗氧化酶含量的降低 ,说明感染鸭肝炎病毒后雏鸭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自由基参与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猪瘟病毒遗传发生关系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利用反转录及PCR扩增并测定了中国猪瘟兔化弱毒兔组织毒,C-株细胞疫苗毒和近期甘肃省7个地区的10个流行野毒株的E2基因核酸序列。通过序列比较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发现;C-株兔组织毒,C-株细胞毒和中国50-60年代流行的石门强毒株同属于组群1;近期猪瘟流行毒株同属于组群2的两个不同亚组群,其流行毒株与疫苗毒株有较大的差异,表明猪瘟流行毒株向远离疫苗毒株的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8.
用PCR技术鉴定犬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犬细小病毒(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并组成2对引物,对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进行了半嵌套式PCR扩增。第1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有相同的目的片段(585bp);第2轮PCR扩增的结果为CPV强毒株有375bp目的片段,而CPV弱毒疫苗株没有375bp目的片段。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和酶切分析,结果证明PCR产物片段大小和酶切位点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特异性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高度特异和敏感的,可用于弱毒疫苗毒株与强毒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毒力鸭肝炎病毒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测定鸭肝炎病毒强毒株、中毒株和弱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毒力毒株对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呈现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病毒毒力有一定关系,但和接毒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及其致弱疫苗毒Gt为对象,研究超强毒与弱毒株在鸡体主要免疫器官内的复制情况,以探讨两类毒株表现不同生物特性的原因。分别利用鸡胚半数致死量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半数感染量对超强毒Gx和疫苗株Gt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再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两类毒株进行病毒量的校准。以相同量的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攻毒试验表明超强毒Gx能造成47.5%的死亡,法氏囊、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均严重损伤;而疫苗毒Gt无致死,且未能造成任何病理可见的损伤。病毒的体内复制情况表明超强毒相对于疫苗毒复制更为迅速,病毒载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毒力的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在鸡神经系统中的感染规律及其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进程,本研究选用不同毒力的血清1型MDV (MDV-1)病毒株感染4日龄的SPF鸡,在接毒后1 d、3 d、5 d、7 d、10 d、14 d、17 d、21 d、25 d、28 d和35 d动态检测病毒载量的变化,并对感染后5 d和21 d的不同病毒株感染鸡的脑部和坐骨神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MDV-1强毒株在SPF鸡脑部的复制能力显著高于弱毒株(p<0.05);特超强病毒株BS在脑组织中出现的时间最早,早期复制最快。但不同毒力的MDV-1株在坐骨神经处的复制能力与其毒力无直接的关系。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感染早期MDV-1强毒株对SPF鸡脑组织的损伤强于弱毒株;在感染后21 d,强毒株和弱毒株造成的脑部损伤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在坐骨神经处,强毒株造成的损伤明显强于弱毒株。本研究揭示了不同MDV病毒株在SPF鸡脑和坐骨神经的复制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MDV-1在宿主神经系统中的感染、增殖及造成的损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禽类传染病,给全球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了解固有免疫应答在新城疫病毒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笔者分别以不同剂量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LaSota弱毒株感染SPF鸡胚,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和分析感染早期的病毒增殖和固有免疫相关分子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强、弱毒株均可有效地激活鸡胚固有免疫信号通路,导致包括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抗病毒蛋白等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同一病毒以高剂量感染,较之低剂量感染后的增殖速度快,固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的峰值出现得也较早。强毒株相比弱毒株诱导鸡体产生了更高水平的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与强毒感染导致鸡体严重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伤相一致。总之,本研究发现,新城疫病毒感染后鸡胚固有免疫应答的速度和水平因病毒毒力和感染剂量的不同而异。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可诱导强烈的细胞固有免疫炎性反应,可能是它对鸡致病性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强、弱毒株在PAM细胞上的增殖特性,本研究在体外分离培养了健康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然后分别用高致病性PRRSV强毒HuN4株和弱毒疫苗HuN4-F112株感染PAM细胞,细胞病变观察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在体外均可以感染PAM细胞,其中强毒HuN4株感染PAM细胞CPE较为明显。在两个毒株感染PAM细胞后12、24、36、48、60h分别收获病毒感染的细胞,利用抗PRRSV N蛋白单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病毒核蛋白在不同时间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强毒株在感染PAM细胞的早期,N蛋白合成表达量明显高于弱毒疫苗株,而弱毒疫苗株在感染Macr-145细胞早期,N蛋白的合成量则明显优于强毒株。比较HuN4株与HuN4-F112株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强、弱毒在PAM细胞和Marc-145细胞生长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强毒HuN4株在PAM细胞上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弱毒株,而弱毒HuN4-F112株在Marc-145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其在PAM细胞上的增殖能力,表明PRRSV强毒株对靶细胞PAM的感染能力较强,弱毒疫苗株对其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RRSV强毒株与弱毒疫苗株的致病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相继有新城疫强毒株出现的报道,为分析这些强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新城疫的流行病学特点,文章以华中农业大学病毒室分离的YM毒株基因组R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F基因的cD-NA,将其连接入pMD18-T载体,经筛选证明已获得鸡副黏病毒YM毒株F基因的阳性克隆子。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YM毒株属于NDV基因Ⅶ型强毒株;F蛋白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标准强毒株F48E9 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与弱毒疫苗Lasota/46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83%,证明为变异株,且其重要的抗原位点343位氨基酸由Leu→Pro,免疫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基因进化树也可见,其与中国标准强毒株F48E9,弱毒疫苗Lasota/46株的进化关系较远,这从分子角度解释了为什么高免的鸡仍然暴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15.
<正> 肉毒中毒(Botuisnus)即肉毒梭菌病。该病由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一旦暴发,动物大量倒毙,损失极为严重。根据肉毒梭菌所产生毒素的不同,可分为A、B、C、D、E、F六个型。在我国,牛、羊的肉毒梭菌中毒症由C型引起。水貂对C型毒素极为敏感,食入含有C型毒素的饲料,一般经10—96小时发病,可造成大批死亡。例如:1971年黑龙江省某养貂场发生肉毒中毒,在2—3天内死亡水貂4000余只;1980年内蒙某养貂场发生肉毒中毒,3天内死亡水貂近2000只。国外曾有过因肉毒中毒使全场水貂死亡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根据鸡毒支原体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二对引物XZ1,XZ2和XZ45、XZ46,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鉴别MG野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多重PCR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用这两对引物对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侏进行多重PCR,强毒株只扩增出732bp一条带,而弱毒疫苗株则可同时扩增出732bp、524bp二条带,而对其他种类鸡支原体和其它禽病病原的扩增不出现任何条带,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最低能检出1Pg的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的DNA模板。  相似文献   

17.
鸡新城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冬、春季节多发,各日龄鸡群均可发病,以30-50日龄、100-130日龄及成鸡发病较多。根据病毒毒力的不同,可分为强毒型、中毒型和弱毒型三种。从去年冬季诊断情况来看,该病以中毒型和弱毒型为主,强毒型新城疫呈零星散布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能鉴别鸡毒支原体(MG)强、弱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MG强毒株和弱毒株的基因组序列,选取特异性保守区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和2奈探针,分别用于强弱毒株和弱毒株的检测,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区分MG强、弱毒株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特异性强,对鸡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反应均为阴性;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00拷贝/μL的模板;稳定性好,批内和批间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小.本研究建立的MG强、弱毒鉴别检测方法简便、快捷,为该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鸡毒霉形体(MG)强毒株和弱毒疫苗株基因组结构特点,分别设计合成2对引物XZ1、XZ2和XZ45、XZ16,建立了可检测MG强、弱毒株的PCR方法。以引物XZ1、XZ2对MG强毒株和弱毒株进行的PCR,均可扩增出732bp的特异性片段;而以另1对引物XZ45、XZ46对MG弱毒株进行PCR,可扩增出524bp的特异性片段,但对鸡毒霉形体标准强毒株和野毒株的PCR,则扩增不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对引物对其他种类鸡毒霉形体及其他对照禽病病原核酸模板的扩增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2对引物PCR均能检出100fg的MGDNA。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上述2对引物的2次PCR扩增,在数小时内即可鉴别出MG毒株是强毒株还是弱毒疫苗株。  相似文献   

20.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对养鸡业危害很大。虽然我国兽医科技工作者早已分离到弱、中、强毒株,成功地研制出弱毒、中毒及灭活疫苗,在本病的防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