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李氏杆菌RA又名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鸭的传染病,该病呈急性败血症或慢性过程,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特征。1~8周龄雏鸭易感染,恶劣环境条件可诱发此病,死亡率最高可达75%。慢性经过的鸭主要表现脑膜炎症状,生长缓慢成僵鸭,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下面谈谈此病的诊断与防治。1流行特点易感性:1~8周龄的鸭易感,其中以2~5周龄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最小发病日龄为12日龄,最大的为35日龄。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而…  相似文献   

2.
猪核移植重组胚胎的发育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cGrath-Solter(1983)提供的去(注)核方法,将猪胚胎的单个卵裂球细胞注入去核的次级成熟卵母细胞,借助电融合的方法(AC;5V,1.5MHz,12-15s;DC:2kV/cm,40μs。电激活/融合液:0.3mol/L甘露醇+-.1mmol/LMgSO4+0.1mmolCacL2+7.5mg/mlCCB)融入受体胞质构成重级胚,体外培养(培养液为改衣TCM-199;培养条件为5%  相似文献   

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基本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C48-1株(Heddleston1型;Carter分型5:A)灭活后全菌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0骨髓瘤细胞在PEG1000作用下融合。用全菌包被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获得了23株能稳定分泌抗P.m.1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培养2个月和冻存3个月后复苏培养,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3株腹水ELISA效价分别从10-3—10-11,无免疫沉淀性,也无凝集性。Ig类型鉴定表明,3株属于IgM,20株属于IgG。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23株单抗只与P.m.1型起反应,而不与P.m.3、4、16型起反应,也不与禽类易感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李氏杆菌起反应,具有型的特异性。用IC8H9腹水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检定P.m.1型菌株,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也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4.
磷酸盐含氟量对肉仔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磷酸盐不同含氟量饲养肉仔鸡试验1.1试验方法1.1.1试验鸡群 选用同批次AA肉仔鸡120只,公母混养,进行0周龄~8周龄饲养试验。1.1.2试验设计采用单因子3水平、4重复试验设计。1.1.3饲粮营养水平 0周龄~4周龄日粮代谢能为12.27MJ/kg,粗蛋白质20.48%,Ca0.98%,P0.61%,添加油脂1.5%;5周龄~8周龄日粮代谢能13.17MJ/kg,粗蛋白质18.94%,Ca1.03%,P0.58%,添加油脂2.0%。采用含氟0.076%、Ca32.19%,P13.60%的…  相似文献   

5.
氯霉素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合成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CAP-BSA)为包被抗原,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竞争的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CAP单抗(CAP-McAb)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25μg/ml,抗CAP-McAb工作浓度为1:120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 1: 5000,可测最适范围为 1ng/ml-100ng/ml,最小检测量为0.1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 62%和 5. 19%。得到回归方程 y =1.2730- 0.6745x(r2= 0. 9779)和标准曲线,从而建立了快速定量测定 CAP含量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整个测定时间为6小时。  相似文献   

6.
不同血清型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部分特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外已报道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已存在21个血清型(1~21)[1,2,3]。我国也已发现多个血清型RA,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参考菌株,除1型和2型被明确外,其它血清型未能指定编号,但被分成几类,并暂时命名为CAU3、CAU4和CAU5型,以便与1型和2型相区别;另外还有少量分离株不属于1、2、CAU3、CAU4、CAU5型[4]。为使血清型命名标准化,本试验以1~19型鸭疫里氏杆菌参考菌株为标准,采用本菌分型的常用方法,对国内分离株进行了研究,并…  相似文献   

7.
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8:A型)和C48.1(5:A)对营养的需要较高,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不良,相比之下,C48-1比P1059生长更差,但在胰蛋白胨肉汤和加5mL/L血清的普通培养基中两株菌均生长丰盛;两株菌的生长曲线显示,C48-1在对数生长期的繁殖速度较快,最高菌数略低,但衰落期细胞死亡速度较慢;对培养基中NaCl含量的要求,C48-1为0~2.7%,P1059为0.9%~2.1%;  相似文献   

8.
日粮中钙磷水平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及机体钙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276只1日龄AA肉用公雏,随机分成23组,每组12只,采用随机试验及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3的不同供给水平对雏鸡生长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2周龄肉用仔鸡日粮*中,高钙、宽的钙磷比(Ca=1.2%,Ca:AP=2.67:Ca-*1.1%,Ca:AP=2.75:Ca=1.0%,Ca:AP=2.86)阻碍*雏鸡生长,降低饲料转化效率,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低磷日粮(AP=0.35%)使雏鸡生长显著下降,骨骼发育不良。在日粮中磷满足的情况下,雏鸡可以承受相应的高钙(Ca=1.2%,Ca:AP=2.67)。日粮中钙磷的适*宜比例为:1.8~2.2。  相似文献   

9.
用装有瘤胃瘘管和真胃瘘管的肥育阉牛,按完全拉丁方设计,连续定点消化道食糜采样,用KB-1型自控大型呼吸测热室测定能量平衡和氮平衡。结果表明,4种不同加工细度羊草,在维持饲养水平(1M)下的DE/GE,ME/DE,HP/ME,Km,VFA总量,乙酸:丙酸比例等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代谢能转化为维持净能效率(Km)平均为65.69%(C.V=0.88%);1.3M饲养水平的各种能量参数,4组间的差异亦均不显著(P>0.05),代谢能转化为增重净能效率(Kf)平均33.92%(C.V=1.86%)。4种不同精料:羊草比例的日粮,在维持饲养水平下,CH4(KJ)/DE(KJ)=0.0738+0.0615(NDF/OM),r=0.8928,Km=60.8651+0.3304(丙酸mol/100molVFA),r=0.9955;在1.5M下,HP/ME=14.3838+0.7805(乙酸mol/100molVFA),r=0.9903,Kf=22.9697+0.6022(丙酸mol/100molVFA),r=0.9981,或Kf=57.2265-0.3817(NDF/OM),r=-0.9987。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 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 4组,每组公母各 1/2,分别饲喂基础饲粮(A组,由代乳粉、开食料和羊草组成)、基础饲粮 +地衣芽孢杆菌(B组)、基础饲粮 +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菌(C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 1∶1)、基础饲粮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复合菌(D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 1∶1∶1)。每头牛食入益生菌总数为 2×1010CFU/d。试验期共 8周,分 0~2周龄、2~4周龄、4~6周龄和 6~8周龄 4期。每 2周空腹称重、测量体尺、采血 1次,每天记录采食量和粪便评分情况。试验 0~8周龄,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 A组(P<0.05),试验各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 8周龄时,B组和 D组的体躯指数均显著高于 A组(P<0.05);试验各组采食量和犊牛粪便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不受本试验处理因素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单菌提高了犊牛 0~8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和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复合菌提高了犊牛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益生菌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速离心、热变性处理、硫酸铵沉淀和亲和层析方法,从鸡肝脏中分离提纯了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提纯倍数为209倍,比活力188.5U/mg,Km值1.8×10-4mol/L。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3.2×104。温度对该酶活性影响较大,37℃时活性最高。最适反应pH为7.2。甘氨酸在10mmol/L浓度以上时对该酶呈现明显抑制作用,l-组氨酸、l-精氨酸则无明显抑制作用。Zn2+、Mg2+、Cu2+离子对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Zn2+在1.5mmol/L、Cu2+和Mg2+在2.0mmol/L浓度以上时抑制作用明显。中药山楂(CHS)和决明子(CHZ)的水煎液对酶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戴云山间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胸围55cm以下者y=0.4027x1+0.0685x2-12.2;胸围56-65cm者y=0.5737x1+0.0998x2-21.5;胸围66cm以上者y=0.8876x1+0.3089x2-54.3。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造成肉鸭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1]。1998年,河南省和上海市的部分鸭场反映,该病在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批肉鸭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病在这两个地方的发生情况,我们于1998年1月在河南某地、1998年3月在上海某地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1.1 发病情况 在两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鸭一般从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3~4周龄的鸭死亡较多,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30头杂交山羊分成3组,第1组(n=6)为对照组,第2组(n=12)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休克模型,第3组(n=12)在第2组基础上提前10min静注山莨菪碱性注射液,检测12h内不同时间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总SOD,Mn-SOD,CuZn-SOD,CAT和血液GSH-Px活性,结果表明,第2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血清T-SOD,Mn-SOD,CuZn-SOD,GS  相似文献   

15.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8/8只)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100个LD50)和C48-1(8.3个)攻毒后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黄抗体2.0ml/只,具有100%(6/6只)保护(口服有83.3%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弱毒苗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50%(3/6)保护,7天获83.3%(5/6)保护。A群菌苗免疫后6天对C48-1攻击获66.7%(4/6只)保护,12天获100%保护。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C48-1攻击获33.3%(2/6)保护,7天获83.3%保护;巴氏杆菌卵黄抗体和血清抗体能明显抑制巴氏杆菌生长并有溶菌现象出现;复方痢菌净、喹乙醇、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对多杀巴氏杆菌高度敏感(17~41mm)。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α调节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2~3周龄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研究了IL1α调节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机制。结果表明,IL1α能抑制hCG刺激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其睾酮产生量随IL1α剂量增大(0~100μ/ml)及刺激时间延长(0~48h)而下降。用20μ/ml和50μ/ml的IL1α刺激48h,可分别抑制60%和65%的睾酮产生。IL1α同样抑制cAMP(3μmol/ml)诱导的间质细胞睾酮的分泌,但不影响hCG与间质细胞膜受体的结合量及hCG诱导的第二信使cAMP的增加。说明IL1α抑制hCG促睾酮分泌的作用,其抑制点不在hCG与受体的结合及第二信使cAMP的聚集上,而在cAMP产生之后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给大鼠口服甲状腺粉,每只8m g/d,连续30 d,大鼠出现甲亢体征,检测心肌微粒体Na+ 、K+ -ATPase,Ca2+ -ATPase 和Mg2+ -ATPase 活性。结果:甲状腺粉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为7.6±1.3 ,16.5±1.8和21.8±2.2μm olPi/gHb /h,均明显低于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P< 0.01);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上述结果表明,甲状腺粉诱导甲亢过程中心肌微粒体ATPase 活性降低;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ATPase活性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鸭疫巴氏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鸭疫巴氏杆菌病在四川省的存在,从9193年底以来,四川省的许多大型肉鸭饲养场的幼龄鸭发生一种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解,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从四川省不同地区分离到25株细菌,革兰氏染色的阴性小杆菌,无芽孢,大小0.2-0.4×15μm;分离菌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尿素酶试验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不产生硫化氢,液  相似文献   

19.
播娘蒿幼蕾和花序轴的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娘蒿幼小花蕾在附加有15mg/LNAA、05mg/L6-BA和01mg/LKT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两周即形成05cm2大小的愈伤组织块,出愈率达83%。继续培养两周转至附加有2mg/L6-BA、05mg/LKT和02mg/LNAA的MS分化培养基上,2~3周后出现绿色芽点,继续培养2周即可得到分化小芽。播娘蒿花序轴在附加有2~6mg/L6-BA、05mg/L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6周也都能分化出芽,但最佳培养基为4mg/L6-BA、05mg/LNAA。分化小芽转至附加05mg/LNAA或05mg/LI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上培养2~3周均能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0.
鸭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建立鸭淋巴细胞转化检测的MTT 比色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检测的最佳条件为7.2 μg/mL的PHA、7.5 ×106 细胞/mL的细胞数、细胞培养液加入1 % 的SPF鸡血清、细胞培养的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对北京鸭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2~6 周龄鸭淋巴细胞转化率从50.2 % 上升到212.3% ,8 ~16 周龄正常鸭在193.0% ~281.0% 之间变动。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鸭体外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