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A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 A)。禽流感至今仍无法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其表面蛋白极易发生变异。而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引起病毒的抗原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毒株。文章从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方式,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与宿主免疫状态的关系,以及变异后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发生改变等方面归纳了禽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机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正黏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禽流感流感病毒,它是一种有包膜、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共分为8个节段,其中与抗原变异关系密切的是HA、NA。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来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由点突变造成的抗原漂移可导致流感每年的季节性流行,而抗原变异造成的抗原转换则可能产生新的亚型。本文通过对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研究,禽流感病毒跨种属感染概况和变异机制等方面做一下综述,从而可以更好认识禽流感病毒和防止禽流感爆发。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病毒(FMDV)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成员,其感染后引起的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传染病,并对经济发展、国家声誉及国际关系造成重要影响.论文就FMDV的主要抗原位点、FMDV的细胞受体、机体对FMDV抗原的免疫反应、FMDV抗原的变异与进化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FMDV)VP1(132-159位残基)的G-H环是病毒粒子表面的主要特征,它在疫苗效力,抗原变异和细胞结合中起着主要作用。我们用FMDV的感染性cDNA构建一种A血清型病毒,在该病毒中,其G-H环被O或C血清型病毒的同源序列取代。这种嵌合病毒的复制滴度高,并表现与野毒相似的噬斑形态。由此证明,G-H环可在血清型之间交换。单克隆抗体分析表明,环内所含抗原表位可被转移至嵌合体,并保持由A  相似文献   

6.
正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系统疾病。极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像一些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等。使得病情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病猪的死亡率,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血凝素(HA)基因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基因,变异频率很高,是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HA与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和致病力密切相关,同时还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是流感病毒最重要的一个蛋白。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RT-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100%,97.3%-100%;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8.6%-100%。只有3个代次毒株发生较小的变异,核苷酸及氨基酸呈现1-3个碱基或氨基酸的变异,其他代次的毒株序列完全一致。初步证实了猪瘟病毒分子结构的遗传稳定性,说明猪瘟病毒的变异可能更多的与种群病毒的优势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Bimaviridae),禽双股RNA病毒属(Avibimavir),该病毒含有5种主要蛋白,即VPI~VP5。目前已知法氏囊病毒有2个血清型,即1型和2型,可用中和VP2的单克隆抗体将它们区分开。两型病毒的抗原相关性小于10%.因此相互交叉保护作用低。血清1型病毒为鸡源毒株,只对鸡致病。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交叉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试验表明。血清l型病毒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的抗原相关性约为10%~70%,即有明显差异,因此是造成临床上免疫失败和病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2型毒株为火鸡源毒株,一般对鸡和火鸡均无致病性。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变异性较强,易发生毒力和抗原变异.抗原变异主要发生在VP2上。但近几年各国流行的超强毒株其位置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5年wenvoort G C等首次应用细胞培养猪瘟病毒接种小鼠的方法建立并制备13株单克隆抗体以来,猪瘟单克隆抗体不仅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猪瘟的鉴别诊断,而且还用于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对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在猪瘟的鉴别诊断和猪瘟病毒抗原结构蛋白、保护性抗原蛋白、抗原变异以及Ez囊膜糖蛋白抗原表位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本文对PRRS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PRRSV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及其功能、抗原变异等,旨在为诊断技术、免疫机理研究、疫苗设计与疫病防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BVD)在世界上是经济损失比较严重的牛病毒性疾病,尽管可用疫苗来预防但结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疫苗保护力差,也可能是由于BVD毒株抗原变异。本研究的口的就是利用单抗中和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收集于不问地区BVD病毒分离物,从而找出病毒抗原变异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疫苗主要是由保护性抗原基因和质粒载体两部分组成。(一)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可以是单个基因,也可以是具有协同保护功能的一组基因,也可以是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如果对病原体基因组了解得较为清楚,就可以选择病原体表面糖蛋白编码基因,被表达的蛋白质可以在寄主体内正确地糖基化,从而诱导免疫反应。对于易发生变异的病毒,则可以选择各亚型共有的核心蛋白基因中的保守DNA序列作为编码抗原的序列,从而避免易变病毒产生免疫逃避现象。  相似文献   

13.
马传染性贫血病病毒(equine infctious anemiavirus EIAV)导致马持续性感染和反复病毒血症,与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二者有很多相似的特性[2].EIAV是遗传结构最简单的慢病毒,其感染的潜伏期只有几天至几周,而且在EIAV感染过程中新的抗原变异株的出现与疾病的反复发作相关,这使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HIV-1分子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动物模型[3].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糖蛋白(HA)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致病性禽流感 (AI)是由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AIV呈球形 ,有囊膜。其表面主要有两种糖蛋白 ,其中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具有重要功能 :能凝集红细胞 ,属I型糖蛋白 ;具有株和亚型的特异性 ,是AIV型和亚型内新变种判断的主要依据 ;能结合宿主唾液酸之类的细胞受体 ;HA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HA上裂解位点的序列直接影响AI病毒致病性的高低 ;HA的变异性很强 ,它的变异是AI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 ,HA是最主要的抗原物质。因此HA对AIV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病毒的F蛋白与遗传学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变异株的分类,传统上主要采用临床症状或致病性试验或抗原分群.但随着NDV在全球的蔓延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分类已不能提供更多的流行病学信息.目前,分子流行病学已用于NDV变异毒株的分类,即遗传学分型.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以来伪狂犬病(PR)在全国多省份暴发。为了解流行PR病毒(PRV)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的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山东齐河地区经PRV Bartha-K61疫苗株免疫猪群中分离到一株PRV命名为Qihe547株,并采用PCR方法对该病毒分离株编码主要保护性抗原糖蛋白gB、gC和gD基因进行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新近PRV分离株同属基因Ⅱ型。与Bartha株相比,Qihe547分离株在gB的优势抗原表位区(aa59~aa126)、gC膜外区(aa23~aa453)和gD主要抗原表位区,潜在的抗原位点及O-糖基化位点存在明显变异,推测这些变异可能影响Qihe547分离株的抗原性,利于病毒逃避宿主免疫反应,也可能是Bartha-K61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不能完全中和病毒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PRV的有效防制及其疫苗研制提供了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之一,文章主要从IBDV的基因组结构、病毒蛋白及其作用、抗原变异、毒力变化、新型疫苗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株的致弱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传染性贫血病 (EIA)是由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引起的一种马属动物传染病。在慢病毒属中 ,EIAV与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在传播形式 ,单核细胞为病毒贮存库 ,病毒形态结构 ,病毒持续感染 ,病毒抗原漂移 ,EIAV的 P2 6与 HIV的 P2 4之间抗原交叉反应等都更为相似。至今 ,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DL 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应用的慢病毒疫苗 ,是慢病毒免疫预防很有希望的研究模型。因此 ,揭开 DL V的致弱及免疫机制 ,这使 EIAV有可能作为研究 HIV等慢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免疫机制的模型。EI…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补体结合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是鉴定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和亚型以及抗原变异研究的传统血清学方法。近代,生物化学方法发展很快,许多研究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电聚焦和T_1—寡核苷酸指纹图技术鉴定和区分病毒株,研究了FMDV的抗原变异,并且探索了某些地区发生口蹄疫的病毒来源。PAGE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禽流感(AI)是由禽流感病毒(AⅣ)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AⅣ 呈球形,有囊膜。其表面主要有两种糖蛋白,其中血凝素(hemagglufinin,HA)具有重要功能:能凝集红细胞,属I型糖蛋白;具有株和亚型的特异性,是AⅣ 型和亚型内新变种判断的主要依据;能结合宿主唾液酸之类的细胞受体;HA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A 上裂解位点的序列直接影响AI病毒致病性的高低;HA的变异性很强,它的变异是AI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HA是最主要的抗原物质。因此HA对AⅣ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