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
茨城病的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茨城病 ( Ibaraki disease ID)又称类蓝舌病 ,是由茨城病病毒引起的虫媒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 Reovividae)环状病毒属 ( Orbivirus)的成员。其特征为突发高热、精神沉郁、口鼻黏膜溃疡、吞咽困难、蹄冠肿胀。该病曾在日本多次流行 ,当时误认为流行性感冒。1 961年 Omori首先从茨城的病牛中分离到病毒 ,并命名为茨城病毒。在 1 991年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上才予以确认。该病在日本的南九州地区、关东地区的茨城县、爱知县和歧阜县等地多次发生。除日本外尚有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有发生本病的…  相似文献   
3.
4.
为确定猪捷申病毒(PTV)Swine/CH/IMH/03株的易感细胞系及其致病性,本实验将该病毒接种不同细胞,通过细胞病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和PCR技术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将该病毒回归本动物鉴定其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PTV Swine/CH/IMH/03对IB-RS-2和PK-15细胞系敏感,能够在IB-RS-2和PK-15细胞系中增殖。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Swine/CH/IMH/03分离株能够导致实验猪出现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脑、肾、脾、肠道发生出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脑实质内胶质细胞浸润、肾脏间质小血管淤血、脾淋巴细胞减少、小肠伴有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对仔猪具有强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一株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分离鉴定与分子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送检的山羊肺炎肺脏中成功分离到一株支原体,经过3次克隆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电镜观察、PCR及酶切、基因特征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物SD3属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成员。将培养物经气管接种2只山羊可引起1只山羊典型发病,体温升高至41.5℃,IgG和IgM抗体效价明显升高,其中IgG抗体变化与临床表现基本同步。剖检发现肺脏发生严重病变,并从中再次分离到该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Gall和Pardue首先创立了原位杂交技术,确定了爪蟾核糖体基因定位于卵母细胞的核仁中。与此同时,Buongiomo—Nardelli和A maldi John及其同事等相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或组织的基因定位。Oah应用3H标记的兔乳头状瘤病毒cRNA探针进行了兔乳头状瘤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杂交,首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出病毒DNA在细胞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和 Ig G,Ig M,Ig 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 T细胞、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 IBD疫苗免疫母鸡后 ,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这与 IBDV感染雏鸡后 ,其免疫器官组织严重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PCR技术的建立及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与诊断猪圆环病毒的PCR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研究。该方法快速、敏感、特异性强,可扩增10ng的阳性质粒的DNA,可以从30μL病料组织悬液或全血中扩增检测出PCV,并且该方法可以区分PCV1和PCV-2,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如PPV、PRRSV、SIV以及许多细菌不能检出。应用此方法对6省市的12个猪场的225份病料进行了检测,对阳性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对分离的病毒进行了电镜观察与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离的病毒为PCV-2。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体外弓形虫(T.gondii)感染小鼠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后对其极化的影响,将PLK株弓形虫接种原代小胶质细胞,分别在弓形虫感染细胞后6 h、12 h、24 h、36 h以及48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以及M2型标记分子的表达水平。采用Griess法和精氨酸酶活性试验分别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的酶活性。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细胞后M1型标记分子iNOS与IL-6的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而M2型标记分子Arginase-1与IL-10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iNOS在弓形虫感染6 h~48 h与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而Arginase-1在该时间段表达差异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弓形虫感染小胶质细胞后能够明显诱导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从而改变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弓形虫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次从患肺炎的犊牛肺脏中分离到牛支原体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ris)是引起犊牛肺炎、关节炎和成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本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2份患肺炎的犊牛肺脏病料中得到2株支原体,分别命名为Hubei-1和Hubei-2,并在固体培养基进行了3次克隆纯化.通过生化实验、特异性PCR鉴定和序列比较证明为牛支原体.其16S rRNA 核酸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同源性为99.3%.以该培养物作为包被抗原的ELISA 检测方法对13份发病犊牛血清进行了检测,其中11份血清抗体OD值为阴性血清对照值的2倍以上.该结果首次证实,国内部分地区存在牛支原体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