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通过比较10株鸭瘟强毒与11株鸭瘟弱毒的UL2基因序列(包括GenBank中所有登录的鸭瘟病毒UL2基因序列),发现鸭瘟弱毒的UL2基因均缺失了528bp的B片段。基于UL2基因B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理论上能特异检测鸭瘟强毒的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方法(即对鸭瘟强毒的检测为阳性,对鸭瘟弱毒的检测为阴性),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除了对鸭瘟强毒的检测为阳性外,对5株鸭瘟弱毒的检测也均为阳性,PCR产物的测序分析也说明扩增产物为UL2基因的B片段。结果表明,不能通过在UL2基因的B片段设计引物,来建立特异检测鸭瘟强毒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UL6和UL7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扩增位于UL6和UL7基因第891 ̄991位长度为101bp片段。以DPV标准强株DNA为模板,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鸭瘟病毒的方法。该方法只能在鸭瘟病毒DNA样本中检出荧光信号,最小检出量为1.57×102copies(23.7fg);线性范围达8个数量级;平行复管检测,组内变异系数为0.84%(n=20),同一组样本(n=6)间隔30d重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试验感染鸭肝脏和脑组织中鸭瘟病毒的检出率为100%(40/40),对临床病例的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鉴定结果一致;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3h;对鸭正常组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鸡源大肠杆菌、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鸭副伤寒沙门氏菌等非鸭瘟病毒DNA检测,不出现非特异性荧光信号。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DPV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和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4.
鸭瘟病毒北京株UL6和UL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DP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二对引物,分别为SP1和SP2,LP1和LP2。北京株鸭瘟病毒于鸭胚中增殖,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按酚-氯仿法抽提DNA。然后以DPV DNA为模板进行PCR,分别扩散增出与理论相符的421bp和1209bp的二个DNA片段,并将它们克隆于质粒pGEM-T Easy中。经酶切和质粒PCR,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以步移法从双方向测序,获1586bp的核苷酸序列。研究发现这1586bp的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的UL6和UL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仅有一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作氨基酸分析,发现这个碱基所引起的变异为无意义突变(CCT→CCC)。结果表明,鸭瘟病毒的UL6和UL7基因在不同的毒株中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5.
PCR用于鸭瘟病毒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鸭瘟病毒UL6和UL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2株疫苗株、1株强毒株和1株山东分离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预期690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Amp平板筛选,HindⅢ、BamH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7%,其余3株DPV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应用PCR可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中的鸭瘟病毒,表明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该法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鸭瘟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 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检测鸭瘟病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参照文献,设计和合成了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以标准毒DPVF34 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出1个特异的DNA片段,经序列测定,该DNA片段由420bp组成。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该片段为鸭温病毒UL6基因DNA的一部分,与美国毒株Lake Andes(LA)的同源性达99%,用该PCR方法扩增小鹅瘟病毒,细小病毒和禽巴氏杆菌,结果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6份送检病料,5份为阳性,检出率与病毒的分离一致。另外,该方法检测DPV DNA的敏感性达到1pg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鸭瘟病毒(DPV)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出DPV UL30基因中510bp的保守序列,并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作为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DP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5×101拷贝,与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小鹅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鸭H9亚型流感病毒和鸭副粘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DPV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毒力的鸭瘟病毒(DPV)感染对雏鸭INF-γ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DPV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接种了鸭瘟强毒株和疫苗株的雏鸭肝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及鸭瘟病毒(DPV)的荷载量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表明:①感染鸭瘟强毒后,IFN-γ mRNA 在肝脏中的表达没有明显规律,PBL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很高,在此期间(1~12 h),病毒DNA量很少。IFN-γ mRNA表达量在6 h后大幅下降,直到144 h都非常低,而病毒的载量逐渐增大,至144 h时达到峰值。②接种弱毒疫苗后,肝脏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且稳定,至12 h达到顶峰,约比对照高出8倍。PBL中IFN-γ mRNA表达量较低且不稳定。弱毒DNA荷载量稳定上升,但载量约比强毒低两个数量级。病毒DNA在PBL检测不到。IFN-γ在抵抗鸭瘟强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FN-γ在肝脏中高水平的表达可能是鸭瘟疫苗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Duck pl ague vi rus,DPV)的PCR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分离毒株和人工感染样品进行临床应用检测。根据GenBank(登录号为EF643558)中的DPV UL35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DPV疫苗株为模板,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DPV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从DPV中扩增到与预期大小相符,长度为354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禽流感病毒(AIV)、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新城疫病毒(NDV)、番鸭细小病毒(MPV)、鹅细小病毒(GPV)等样品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检测灵敏度达到470 ng病毒DNA。应用该方法对3株DPV分离株和6份由DPV BL8毒株人工感染鸭的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PCR检测均为阳性。表明所建立的DPV 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DPV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鸭群中新流行的鸭瘟病毒(duck plaque virus,DPV)感染状况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16—2017年福建不同地区疑似感染DPV的发病鸭组织样品进行了检测、病毒分离和部分基因的序列分析。从临床样品中分离获得24株DPV,发现确诊感染DPV鸭的日龄存在品种差异性,其中半番鸭和番鸭感染DPV的日龄中位值分别为90和88d,而麻鸭感染DPV的日龄中位值为287d。对DPVUL56/LORF5基因、TK/gH基因及UL2区域的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毒株均未出现基因片段缺失,与我国DPV参考强毒株的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但在UL56/LORF5基因及TK基因上存在有规律性的核苷酸变异。经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新近流行的DPV毒株与我国参考强毒株(GroupⅠ)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为GroupⅡ进化分支,且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不同的亚分支(GroupⅡa、GroupⅡb)。以上结果揭示,新近流行的DPV毒株感染不同品种鸭存在日龄差异性,与我国DPV参考强毒株相比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应加强对该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实时了解其流行变异情况,为新流行鸭瘟的快速准确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山东省某疑似鸭瘟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该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的血清型一致,对氯仿敏感,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为10^-4.02/0.2 ml.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的UL6和UL7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与参考序列AF043730的同源性为99.7%.  相似文献   

13.
1株鸭瘟病毒新分离株的毒力和抗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1株新分离的鸭瘟病毒(DPV)CY07株分别接种鸭胚和7日龄雏鸭,结果40%的胚24h内死亡,剩余胚24~48h内死亡;7日龄雏鸭48h发病3只(3/7),至120h共发病6只(6/7),死亡5只(5/7)。同时用标准株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血清中和价为1∶19。对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进行攻毒试验,证明能够抵抗鸭瘟病毒CY07株的攻击。表明DPVCY07株是1株毒力较强的病毒株,但抗原性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基因库中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UL2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验证和临床样品检测。该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出1pg的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DNA模板。对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模板的检测,得到了与试验设计相符的827bp(强毒)和299bp(弱毒)的扩增条带,而对鸭副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Ⅰ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建立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鉴别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鸭胚接种,从山东和安徽两地疑似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鸭瘟病毒,分别命名为SD株和AH株。根据鸭瘟病毒疫苗株UL26-UL30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UL27(gB)的全基因,并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完整的gB基因,长度均为3 003 bp,2株鸭瘟病毒分离株与鸭瘟病毒疫苗株的gB基因同源性均为99.8%,并且分别发生4个和2个氨基酸的变异。2分离株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分别为10-4.5/0.2 mL和10-4.35/0.2 mL,动物回归试验可致15日龄雏鸭死亡,鉴定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其扩增跨幅为498bp。用这对引物,以采用纯水直接研磨临床病料组织再按常规酚一氟仿抽提DNA的方法制备模板,对2株鸭瘟病毒进行扩增,均获得了与设计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为阳性;而对其他7株非鸭瘟病毒病料的基因扩增不出任何条带,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14份DPV临床病料,均为阳性,与病毒分离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一致。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10fg的鸭瘟病毒DNA模板。研究建立的直接从临床样品微量检测DPV的PCR方法,能达到鸭瘟病毒基因的快速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7.
鸭瘟病毒UL47基因克隆及其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本实验室构建的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基因文库中重组质粒的DNA序列,结合NCBI的ORF Finder和Blast工具分析得到了该病毒UL47基因的ORF。采用PCR扩增出了UL47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PCR和酶切鉴定以及进一步的核酸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基因即为DPV UL47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Scale、SignalP3.0、Scansite、TMpred、Prosite、DNAStar以及在线的EMBOSS等分析了UL47基因的分子特性。结果显示,该基因大小为2 367bp,编码788aa,而且与GenBank上多种α疱疹病毒同源蛋白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V UL47与禽类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密码子偏爱性结果显示,DPV UL47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UL47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更接近真核生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DPV UL47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19.
应用PCR检测成年鸭体内鸭瘟强毒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鸭瘟病毒(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100日龄鸭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 DNA;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6h)→肺、脑和腿肌(12h)→肾和胸肌(24h);同居鸭于混群后4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 DNA;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48h)→脾和脑(72h)→胸肌和腿肌(96h)→肾(120h)。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重组鸭瘟病毒技术,构建了鸭瘟病毒转移质粒。在对鸭瘟强毒和弱毒株TK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后,将鸭瘟病毒TK-UL24DNA片段克隆于pUC18载体中,构建了质粒pTK;将PCR扩增的GFP真核表达盒插入pTK质粒的TK基因内部,获得转移载体质粒pTK-GFP。鸭瘟病毒TK-UL24测序分析表明鸭瘟强、弱毒株TK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转移载体携带Pcmv-GFP-SV40pA表达盒,测序验证其序列与源序列一致。pTK-GFP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肾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质粒转染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得到了有效的表达,为进一步开展重组鸭瘟病毒的研究和构建具有遗传标记的鸭瘟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