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鸡肉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选取初始体质量为(22.82±0.08)g的大菱鲆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尾)分别投喂一种饲料,试验周期为8周。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质量增加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鱼体水分、粗蛋白、灰分、能量含量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鸡肉粉替代组粗蛋白含量比对照组略微升高,粗脂肪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组之间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升高的趋势。鸡肉粉替代40%鱼粉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主要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鸡肉粉替代20%的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组成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450尾初始体质量为(80.26±7.36)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平行,进行了饲养对比试验。试验组分别用蝇蛆粉替代基础饲料中20 %、40 %、60 %、80 %和100 %的鱼粉,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养殖周期60 d。试验结果,以蝇蛆粉替代鱼粉,各替代水平组试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成活率、饲料系数、肌肉中粗蛋白、水分含量、肝脏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20 %替代组外,其它各试验组鱼的肝体比、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随着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罗非鱼肌肉中粗灰分、总磷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不超过40 %时,各替代组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及肝脏超氧化歧化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水平不小于60 %时,试验鱼肌肉中粗脂肪、钙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肝脏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肌肉成分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作为评价指标,蝇蛆粉可完全替代罗非鱼饲料中的鱼粉。  相似文献   

3.
以酶解磷虾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T0)、10%(T10)、20%(T20)、30%(T30)、40%(T40)、50%(T5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研究饲料中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及氟残留的影响.选取初始均重为(57.8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1) T3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高于T0组(P<0.05);在替代量大于20%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0组()<0.05);各替代组的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消化率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2)各替代组全鱼和肌肉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与T0组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3)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30组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T0组(P<0.05);各替代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0组(P<0.05).(4)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升高了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含量(P<0.05).(5)各组肌肉氟含量均在可检测范围以下,各组间骨骼氟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酶解磷虾粉可替代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40%以下的鱼粉,替代量为3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将初始体质量(26.67±0.05) g的健康黄鳝饲养在1.5 m×2.0 m×1.5 m的网箱中,网箱内水花生覆盖水面90%以上,投喂用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的5组等氮等脂饲料:鱼粉组(对照组)、15%替代组、30%替代组、45%替代组和60%替代组,研究以饲料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黄鳝质量增加率呈下降趋势( P <0.05),当鸡肉粉替代比例超过30%时,血清补体3与补体4含量显著升高( P <0.05)。高比例替代组的饲料系数、全鱼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 ,30%替代组和45%替代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P <0.05)。除45%替代组外,各替代组肠道脂肪酶活力均显著下降( P <0.05)。各替代组白蛋白含量均低于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 P >0.05)。15%替代组、30%替代组的谷丙转氨酶活性和60%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鱼粉组( P <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饲料级鸡肉粉可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而不影响黄鳝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周晖  陈刚  林小涛 《水产科学》2012,31(6):311-315
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D1组以全鱼粉作为蛋白源,D2、D3组分别用脱脂豆粕替代10%和20%鱼粉,D4组以啤酒酵母粉替代10%鱼粉,D5组以玉米蛋白粉替代10%鱼粉,投喂体质量30~38g的幼鱼5周,研究3种蛋白源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规格军曹鱼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D3组体质量、质量增加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D1组(P0.05),而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D5组(P0.05),肌肉灰分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各组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脏体指数、肝脏脂肪含量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3种蛋白均可替代饲料中10%的鱼粉蛋白而不产生显著影响,但替代比例达到20%,就可能对大规格幼鱼的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探讨脱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虫粉(DBSFLM)替代鱼粉(FM)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6组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0%)饲料,用黑水虻脱脂虫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选用2160尾平均体重为(50.08±3.31)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在室内水泥池(2 m×1 m×1 m)进行为期7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1) G100组大黄鱼幼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 G40组大黄鱼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大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替代40%及以上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随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替代60%及以上鱼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3)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40%),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下降(P0.05);(4)G20组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40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为最高,G40组大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替代40%及以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饲料中40%鱼粉蛋白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吉红  程小飞  李杰  张建禄  刘超 《水产学报》2012,36(10):1599-1611
为研究蚕蛹替代鱼粉对框鳞镜鲤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配制含10%鱼粉的基础饲料(CP 36.18%,EE 5.18%)和蚕蛹替代50%鱼粉蛋白的蚕蛹饲料(CP 35.38%,EE 5.06%),饱食饲喂饲养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框鳞镜鲤幼鱼(12.10±0.89)g 61 d,日投喂3次。结果显示,蚕蛹组与鱼粉组的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肥满度、内脏指数、脾脏指数、肝胰脏指数、肠指数等生物学性状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肝胰脏的一般营养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全鱼Lys水平和肌肉Tyr水平,肌肉C14∶0、C16∶1n-7、C18∶1n-7水平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C18∶3n-3、∑n-3PUFA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肝胰脏C18∶3n-3、C22∶5n-3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促凝血指数(IT)差异不显著(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蚕蛹组和鱼粉组的前肠和中肠肠道褶皱高度、褶皱密度、褶皱宽度、粘膜下层厚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蚕蛹组前肠肌层显著较鱼粉组薄(P<0.05),中肠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形态,蚕蛹替代框鳞镜鲤日粮中50%鱼粉蛋白对机体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框鳞镜鲤的健康状况,且有促进生长及饲料利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鱼蛋白水解物对泥鳅仔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长为(4.978±0.148)mm,体质量为(0.907±0.076)mg的2日龄泥鳅仔鱼为试验对象,用鱼粉蛋白水解物(FPH)替代饲料中0%(对照组)、10%、20%、30%、45%(试验组)的鱼粉蛋白进行了21 d养殖试验。试验结果:不同水平的鱼蛋白水解物对泥鳅仔鱼的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替代水平组的SGR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10%替代水平组的肥满度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替代水平组有最大值;胃蛋白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最大的酶活性值均出现在10%替代水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仔鱼的成活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10%替代水平组的成活率最高(63.9%),显著高于对照组(46.7%)和45%替代水平组(39.3%)(P0.05)。结果表明,泥鳅仔鱼饲料中鱼粉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蛋白的最适水平为1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0%(S0)、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的鱼粉蛋白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幼鱼生长、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幼鱼体质量(83.0±0.20)g。结果显示:1)当替代比例≤20%时,各组间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日摄食率(DFI)、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无显著变化,高于此值时呈显著下降(P<0.05)。随饲料中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鱼体肥满度(CF)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消化道指数(DT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各实验组干物质、蛋白质及脂肪表观消化率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以星斑川鲽幼鱼特定生长率(SGR)为参考指标,采用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2)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对星斑川鲽幼鱼肌肉水分、蛋白及粗灰分含量未产生显著性影响,肌肉脂肪含量仅S40组显著低于S0和S20组,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肝脏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之后趋于平稳(P>0.05)。肝脏粗脂肪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肝脏粗蛋白含量仅表现为S30、S50组显著高于S0组(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肝脏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鱼粉替代比例的影响(P>0.05);全鱼水分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P<0.05)。S30组全鱼粗蛋白最高,S40组最低(P>0.05),除S30组外,其他各组均与S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全鱼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3)当替代比例>20%时,星斑川鲽幼鱼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呈显著降低。各组间胆固醇(CHO)含量随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的添加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20%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有下降趋势(P<0.05)。当替代比例分别大于20%和40%时,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鱼血浆溶菌酶(LSZ)活力随鱼粉替代比例的升高呈显著上升(P<0.05)。各实验组间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S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受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比例的影响(P>0.05)。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星斑川鲽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紫花苜蓿浓缩叶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9.0%。  相似文献   

10.
选取蛹肽蛋白分别替代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中0、15%、30%、45%、60%、7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19.84±0.04 g)56 d,以研究蛹肽蛋白替代鱼粉的效果。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体粗蛋白、粗脂肪水平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分别在75%和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降低,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随替代的升高而升高,分别在75%和30%及以上替代组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随替代水平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替代组呈现出最高的摄食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42.53%-54.36%之间,且当替代水平达到75%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71.67%-86.89%之间,仅45%和75%替代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替代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在45%和60%替代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蛹肽蛋白可以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摄食、饲料利用以及与消化、代谢、免疫相关的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氧化油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饲喂不同过氧化值油脂的饲料,研究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的生长性能、肝胰腺抗氧化能力与氧化油脂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油脂导致罗非鱼的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肝体比显著增加,但肝脂率、肌脂率的变化不明显(P>0·05);相对于过氧化值较低的饲料,饲料过氧化值(POV)为73·44mmol/kg时,肝胰腺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增高(P<0·05);氧化油脂对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植物蛋白替代鱼粉一直是水产研究的热点,但植物蛋白往往不能完全替代鱼粉,其潜在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索。本试验配制了3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鱼粉组(FM)、混合植物蛋白组(豆粕,菜粕,玉米蛋白粉)(PPB)和混合植物蛋白添加氨基酸组(PPB/Aa),对日本沼虾(0.123±0.03 g)进行8周的营养试验。结果发现:PPB和PPB/Aa组日本沼虾增重率显著低于FM组,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P<0.05),各组之间成活率和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FM组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PPB组和PPB/Aa组(P<0.05),各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无显著差异(P>0.05),PPB与PPB/A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AL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FM组(P<0.05);与FM组相比,PPB与PPB/Aa组显著下调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及神经肽(NPY)基因的表达(P<0.05),但各组瘦素(Leptin)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鱼粉与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肌肉氨基酸组成没有影响,植物蛋白降低了日本沼虾生长并引起氧化应激,且添加氨基酸不能缓解这种负面影响,TOR信号通路与食欲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抑制可能是植物蛋白抑制日本沼虾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2个不同生长阶段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设计了蛋白水平分别为37%、40%、43%、46%和49%5组等脂等能的饲料。大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41.29±5.72)g,小规格石斑鱼平均初始体质量为(83.93±0.30)g,每个网箱15尾,每组饲料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显示,大、小规格石斑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大规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规格43%组石斑鱼特定生长率最大(P0.05)。2个生长阶段石斑鱼的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胆固醇和血糖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0.05),血清蛋白含量先增加后降低(P0.05)。大规格石斑鱼的肌肉灰分随蛋白水平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小规格石斑鱼则显著升高(P0.05)。肌肉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随蛋白水平增加显著降低,p H逐渐增加,肌肉硬度和弹性先增加后降低(P0.05)。结果表明,大规格石斑鱼适宜蛋白需求量为40.94%,小规格石斑鱼蛋白需求量为43.44%,小规格石斑鱼品质优于大规格石斑鱼。  相似文献   

14.
设计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评价不同比例的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960尾体质量为(0.56±0.03)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用家蝇蛆粉替代鱼粉的6种饲料,替代比例(等蛋白替代)分别为0、20%、40%、60%、80%和100%,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45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G20~G60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80、G100组WGR显著降低(P<0.05)。除G40组外,各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100组摄食量(FI)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当替代水平不超过60%时,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肝胰指数(HSI)影响不显著(P>0.05);随替代水平的继续增加,FCR和HSI显著升高,PER和PPV显著降低(P<0.05)。替代组对虾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全虾粗蛋白、钙(Ca)和总磷(P)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替代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80和G100组肝胰腺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随家蝇蛆粉替代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G20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AKP活性和肝胰腺PO活性、NO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共配制4个蛋白水平(20%、25%、30%、35%),每一蛋白水平设4个脂肪水平(4.5%、8%、11.5%、15%),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在水温23~29℃下,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16.84±0.28)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0周,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草鱼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蛋白水平在20%~30%时,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对蛋白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水平在35%时,高脂肪抑制了蛋白酶活性,肝胰脏的蛋白酶变化规律类似于肠道;肠道和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但饲料中蛋白(30%,35%)和脂肪(8%,11.5%,15%)含量较高时,淀粉酶活性较稳定;肠道和肝胰脏的脂肪酶活性在饲料蛋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但在蛋白含量(30%,35%)和脂肪含量(8%、11.5%,15%)的6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脂肪含量分别为4.5%、8%和11.5%时,饲料的蛋白含量对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草鱼饲料中蛋白含量为30%和脂肪为8%(即蛋白能量比21.7 mg/kJ)的试验组草鱼获得较高的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鱼粉含量分别为18% (A)和15% (B)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3%、6%的浒苔(记为A0、A3、A6、B0、B3、B6),共6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0 ± 0.1) 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A0组具有最大增重率(654.2%)和最低饲料系数(1.61),在18% 、15%鱼粉饲料中添加3%浒苔,对虾体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 0.05),添加6%浒苔, 显著降低了增重率,升高了饲料系数 (P < 0.05),降低了虾体粗脂肪含量(P < 0.05);在18%、15%鱼粉饲料中添加3%、6%浒苔,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蛋白质消化率(P < 0.05)。在肌肉品质方面,A3、A6、B6组肌肉硬度和咀嚼性均较A0、B0组显著提高(P < 0.05);饲料中添加6%浒苔显著提高了肌肉胶原蛋白含量,降低了肌肉煮失水率和冷冻失水率(P < 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3%浒苔,对虾体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6%浒苔,降低了虾体增重率和饲料利用,但可改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添加磷虾粉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10%、20%的南极磷虾粉,配制3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组1、饲料组2和饲料组3)对12月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为期60 d的营养强化培养,并以投喂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对照组。营养强化结束之后,比较分析了不同饲料组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体重增重率、肝胰腺指数(HPI)和性腺指数(GSI);另外,检测分析了各组饲料以及亲虾性腺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对照组的雌雄亲虾体重增重率均高于3个饲料组;饲料组2的HPI最低,为(2.37±0.0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组3的G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GSI均低于饲料组2,并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本研究还比较分析了饲料脂肪酸组成与亲虾性腺、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以及对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10%~20%)的南极磷虾粉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凡纳滨对虾亲虾营养强化阶段的优良饲料。  相似文献   

18.
以干啤酒糟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干啤酒糟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540尾初始体重为(3.00±0.08)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比例在0~40%时,各试验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60%、80%和100%替代组(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分别为27.0%和28.9%。试验鱼全鱼和肌肉组织蛋白和脂肪含量随着饲料干啤酒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替代比例为100%时,试验鱼体蛋白和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脏体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肥满度则显著降低(P0.05)。随着干啤酒糟替代豆粕比例的增加,试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逐渐升高,当替代比例超过6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则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血糖含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超过4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替代比例超过2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则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综合分析,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为27.0%~2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