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中草药粉碎的粒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中草药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方案;将15种中草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添加到PDA培养基中研究了15种中草药萃取物对多子水霉(Saprolegniales ferax)和澳大利亚水霉(Saprolegnia australis)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中草药粉碎成20目时,适宜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进行萃取,当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萃取物产率随萃取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当萃取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萃取物产率随萃取温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15种中草药中川楝子、土槿皮、五倍子、山苍子的萃取物对2种水霉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效果相对较好,当萃取物浓度大于200 mg/L时才能较好抑制2种水霉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罗非鱼皮明胶的脱腥方法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罗非鱼鱼皮明胶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比较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的去腥效果,从中筛选出适宜的脱腥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不同的脱腥条件对明胶溶液透明度及腥味感官评分值的影响。同时对经脱腥处理后的明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为工业化制备无腥味罗非鱼皮明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及乳酸菌发酵法均对明胶溶液具有脱腥作用,它们之间的脱腥效果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活性炭吸附法脱腥效果最好。正交试验确定的活性炭吸附脱腥的适宜条件为添加1.5%(w/v)活性炭到5%(w/v)明胶溶液中,40℃吸附30min。经脱腥处理后制得的明胶无腥味,粗蛋白含量为91.3%,凝胶强度高达301g,透明度增加,水不溶物减少;GC-MS分析结果显示,明胶溶液脱腥前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33种,其中大部分是酯类物质,其次是醇类、酮类和烯类等物质,明胶溶液脱腥后检出的挥发性成分有26种,种类及相对含量比脱腥前的少,减少的主要是烯类和酮类物质。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法能有效去除明胶的腥味,改善其理化性质,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无腥味罗非鱼皮...  相似文献   

3.
虾青素的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CO2超临界流体技术从虾壳中提取虾青素,研究了温度、压力、萃取时间、CO2流最等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夹带剂存在时,其最佳条件为温度80℃,压力45MPa,萃取时间2.5h,CO2流量20kg/h,虾青素提取率为20mg/kg。  相似文献   

4.
白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脱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要研究比较了3种最常用的脱腥剂对白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脱苦的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自最佳的脱腥脱苦条件,经过比较发现,使用活性炭和酵母粉的效果要比β-糊精好。根据它们的脱腥脱苦效果作者采用酵母粉和活性炭联合脱腥脱苦处理,即酵母粉先作用,其条件为温度35℃、酵母粉添加量1%、时间1.5h;然后用活性炭脱腥脱苦,条件为活性炭量1.5%、pH4.5、时间0.5h,制得的鱼蛋白水解液基本上无腥苦味,且蛋白质回收率可达84.48%。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南极磷虾油品质导向的高效制备,实验以全脂南极磷虾粉为原料,以豆油或中链甘油三酯作为载体助溶剂,采用协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甘油三酯富集型油脂(一级油);再以萃取后的南极磷虾粉饼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提取法制备磷脂富集型油脂(二级油).基于所得磷虾油的脂质组成、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绝对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了3...  相似文献   

6.
以鲤和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其背肌挥发性腥味物质。本实验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并对比了鲤和草鱼挥发性腥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15 m L顶空瓶中加入3 g鱼肉和3 m L饱和Na Cl溶液(0.36 g/m L),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40 min,解析时间为5 min。采用上述方法从两种鱼肉中萃取出35种挥发性腥味物质,对比分析发现鲤肌肉中挥发性腥味物质的含量高于草鱼肌肉。  相似文献   

7.
鱼和鱼副产品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主要的天然来源,它们在食品和制药业中非常重要。与冷萃取法、湿体研碎法或者酶萃取法等传统的鱼油萃取工艺相比较,采用二氧化碳在中等温和条件(25 MPa和313 K)下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可能对减少鱼油的氧化有益,尤其对于像鲑鱼油等富含ω-3的鱼油,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的类似于砷等一些杂质的鱼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2008,35(3)
旨在提高低值鱼类附加值、改善缺铁性人群健康状态的鱼皮深加工技术,已被浙江海洋学院与浙江海力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研发成功。课题带头人、浙江海洋学院博士生导师邓尚贵教授介绍,通过突破性地利用物理方法实现产品脱腥,解决了化学脱腥潜存的安全性问题,通过水解产物螯合修饰技术上的突破,在产品中加入铁能够更容易为人体所吸收,这是该项目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对于养殖大黄鱼的风味评价和养殖模式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小网箱、深水网箱和围网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网箱(X)、深水网箱(S)和围网(W)养殖大黄鱼的鱼皮(P)、鱼鳞(L)中共检测出醛类、醇类、酮类、脂类、烃类及其他共11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醇类、酮类和烃类含量较高。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鱼鳞中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变化较大。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中,围网养殖的鱼皮(WP)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最高,SP次之,XP最低(P0.05)。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鳞中,WL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显著高于XL和SL(P0.05),而XL与SL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皮中分别筛选出5、15、13种主体风味成分,与XP相比,WP和SP主体风味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在3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鱼鳞中分别筛选出9、10、16种主体风味成分,与XL和SL相比,WL中主体风味成分数量和种类更多。结论显示,W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最高,风味物质构成最优;主体风味成分的数量和种类最多,风味最丰富。  相似文献   

10.
鱼肉脱腥与方便食品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但对其精深加工的研究和开发跟不上渔业的发展。将鱼肉加工成方便即食食品,存在腥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可将其制成即食方便食品。笔者对脱鱼肉腥味进行过研究,现将脱腥方法及脱腥鱼肉方便食品的开发报告简介如下。 一、脱腥实验 1.实验材料:湖北池塘养白鲢。脱腥剂:冷水(<15℃),0.5%食盐水,0.15%氯化钙溶液,0.3%NaHCO_3 0.2%NaCl溶液,0.15%CaCl_2 0.1%HCl溶液,将这5种实验脱腥剂分别定为A、B、C、D、E号,与原鱼肉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加工     
020337几种有机酸对四斑鳞虾皮肤凝胶的萃取=Extraction of gelatin from megrim(反户idor人。。:bu:boscii)skinswith SeveraloTganie aeids[刊,英]/Gomez一Cuillen MC,Monterop// J .Fbod sei.一2001,66(2)一213一216 将提留的光泽干胶原溶于热水后,转变成可溶明胶,然后用不同的有机酸试验明胶的粘弹性和胶凝性,其中以乙酸和丙酸萃取形成的明胶的弹性系数、粘度系数和融化温度、凝胶强度最高,尤其是当鱼皮用老办法稀NaOH处理后。乙酸处理后仍表现适合于胶原或明胶萃取工艺,用柠檬酸萃取明胶能达到最低混浊度,丙酸萃取明胶达到最佳混…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发酵对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脱腥去苦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us thermophi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及2种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菌种,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下脚料蛋白酶解液进行发酵,利用感官评定法,比较不同微生物发酵对酶解液脱腥去苦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脱腥效果优于酵母菌,其中以嗜热链球菌脱腥效果最好,其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9 h.微生物发酵去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脱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所有水产品(包括水解产物)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土腥味、腥臭味等不良气味。随着我国水产品产量的逐渐增加,水产品深度加工利用成为迫切需要,而作为水产品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脱腥处理,必然成为水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1脱腥技术1.1微生物转化法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小分子的腥味物质参与合成代谢转变成无腥味的大分子物质,或者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分子结构的修饰,转化成为无腥味的成分,从而达到脱腥的目的。以紫菜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脱腥,可以制成口感良好且无腥味的饮料;对海带脱腥时,采用海带质量的0.2%酵母,在30~40…  相似文献   

14.
鱼肉本身存在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鱼及其制品的加工和消费,探讨鱼肉腥味物质的产生原因及脱腥技术对鱼制品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鱼肉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鱼肉的脱腥研究及高价值鱼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笼目海带为原料进行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工艺探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海带汁的最佳脱腥工艺和复配胶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脱腥工艺为:绿茶添加量0.15%,脱腥时间25 min,温度90℃;最佳复配胶比例为:卡拉胶∶魔芋胶∶琼脂=10∶2∶1。采用正交试验获得笼目海带风味果冻加工优化工艺为:以20%笼目海带汁为底物,复配胶添加量1.3%(卡拉胶、魔芋胶、琼脂),KCl 0.06%,白砂糖3.0%,浓缩果汁(苹果、橘子)添加量10.0%,pH 4.0。制作的笼目海带果冻色泽均匀,酸甜适中,风味独特,符合国家果冻食品卫生要求(GB 19299-201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作为渔业副产品且药食同源的海蛾(Pegasus laternarius Cuvier)的抗氧化功效和活性物质。以自由基清除活性为导向,筛选了海蛾的最佳提取方法,对并最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萃取部位进行抗氧化筛选,随后用色谱、波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研究确定75%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提取总膏萃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为抗氧化活性部位;在活性部位分离纯化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2S,3S,4R,8E)-8,9-二脱氢植物鞘氨醇(2’R)-2’-羟基脂肪酰胺、胆甾醇硫酸酯、对羟基苯甲醛和牛磺酸。研究结果表明,海蛾提取物抗氧化作用明确,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为其进一步药效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海洋活性胶原肽酶解液的脱色脱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含胶原的海产品下脚料为原料,用海洋碱性蛋白酶894水解,得到具有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酶解液.采用一次正交回归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研究了活性炭、β-环糊精、酵母三者用量及温度、pH和作用时间6因子及其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的变化关系对该酶解液综合脱色脱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取值范围内,pH对综合脱色脱腥效果影响高度显著,酵母添加量、pH与酵母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其它因子及其可能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得最佳工艺为:温度37℃、pH 4.0、活性炭0.8%、β-环糊精和酵母分别为0.1%,作用30 min.此时,综合脱色脱腥效果值为90.90,蛋白回收率为98.02%,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浓度从原来的1.42 mg·mL-1增加到1.62 mg·mL-1.  相似文献   

18.
以罗非鱼(Tilapia)鱼皮为原料,分别用碱法、酸法、酶法进行前处理,对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水解方法为酶法。优化了酶法处理后的漂白、熬胶工艺,获得鱼皮提取明胶的最佳工艺。结果显示,前处理采用0.2%的混合酶,调p H值至3.5,于40℃水浴中酶水解鱼皮1 h,用6%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氧化漂白3 h,再用1.5%草酸溶液进行还原漂白45 min。控制p H值为5?6,分3次熬胶,每次分别将水浴加热升温至60℃、65℃、70℃,各加热2 h,过滤后将3次胶液合并,在真空度不低于500 mm Hg,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浓缩至20%左右。然后在60℃的鼓风干燥箱干燥至明胶含水量14%以下,经粉碎机粉碎,即可得成品明胶。该工艺产品得率19.93%(湿基)、粘度13.1 m Pa·s、凝胶强度1034.3 g/c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养殖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鱼皮胶原蛋白的特性,利用胃蛋白酶结合酸抽提法提取花鳗鲡鱼皮胶原蛋白,SDS-PAGE电泳法展示胶原蛋白的电泳图谱,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胶原蛋白分子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特征,用浊度实验和流变黏弹性实验探究胶原蛋白分子的体外自组装动力学特性。结果显示,花鳗鲡鱼皮胶原蛋白属于Ⅰ型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三者的比值为8∶3∶2,胶原蛋白分子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出现在222.6 nm处,热变性温度28℃,红外光谱图和扫描电镜扫描结果图均表明经胃蛋白酶及酸溶得到的胶原蛋白保持了胶原原有的结构。胶原蛋白分子的体外自组装动力学曲线是含有迟滞期、成长期和稳定期的三阶段曲线。以上结果表明花鳗鲡鱼皮胶原具有接近淡水鱼皮胶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脱酸与脱腥条件对烤鳗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碱 (NaOH)加入量以优化烤鳗油的脱酸条件 ,并对脱酸后的酸价、过氧化值和收得率进行测定以评价其质量。运用减压水蒸气蒸馏法对烤鳗油进行脱腥处理 ,以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测定经脱腥后烤鳗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 ,烤鳗油最佳脱酸条件为 0 .0 5 %过量碱 ,原碱质量分数 13.0 4 % ,温度6 0℃ ,处理时间 35min。经活性陶土脱色 ,可得到符合食用油标准的精炼烤鳗油 ,收得率为 80 % ;脱腥条件为温度180℃、压力 - 0 .0 9MPa ,水蒸气蒸馏处理 ,得到基本保持高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脱腥烤鳗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