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广泛存在于沿岸海水、沉积物和海洋动物体中。是海水鱼、虾、贝类的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原。随着海水养殖业的日益发展.致病性鳗弧菌对养殖动物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主要对鳗弧菌的生物学性状、检测技术、鳗弧菌病症状和病理变化及海水养殖动物鳗弧菌病的防治作了简单回顾,并对鳗弧菌病的诊断、防治方法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北省沧州市自引进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以来,养殖病害也呈多发态势,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常见并且危害最大的疾病应是腹水病和肠炎病,本文详述了沧州市工厂化井盐水养殖大菱鲆过程中腹水病和肠炎病主要症状、发病机理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及其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大菱鲆养殖疾病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其中,病毒性疾病危害尤甚,现将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的致病病原、临床症状、流行及对大菱鲆养殖的危害等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在此基础上重点结合作者对海水鱼类病害研究,对该病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供广大大菱鲆养殖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菱鲆是我国新兴的海水养殖品种,但养殖迅速发展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病毒防治技术是大菱鲆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目前大菱鲆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病因、流行及危害情况和可行的防治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饲养频率的提高以及养殖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大菱鲆在养殖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疾病,例如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等。其中,细菌病是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受到损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据报道,我国大菱鲆养殖各种致病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鱼肠道弧菌、溶藻弧菌、大菱鲆源副溶血弧菌等,常引起鱼类的败血症、鱼皮下出血、鳞片黏膜脱落、鳍基部充血、溃烂症、腹水症、肠道白浊、肠黏膜腐烂脱落等,导致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大菱Ping链球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 近十年来,大菱鲆养殖不仅在欧洲蓬勃发展,而且在智利也初具规模。近两年,大菱鲆养殖在中国也引起广泛关注。 大菱鲆养殖迅速发展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在大菱鲆养殖生产中,多年来,常见细菌性疾病为弧菌病、屈挠杆菌病。1993年以前,链球菌病还不成为问题。然而,1993年和1994年,在作为养殖大菱鲆主要生产国的西班牙西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链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前言 近十年来,大菱鲆养殖不仅在欧洲蓬勃发展,而且在智利也初具规模。近两年,大菱鲆养殖在中国也引起广泛关注。 大菱鲆养殖迅速发展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在大菱鲆养殖生产中,多年来,常见细菌性疾病为弧菌病、屈挠杆菌病。1993年以前,链球菌病还不成为问题。然而,1993年和1994年,在作为养殖大菱鲆主要生产国的西班牙西  相似文献   

8.
长毛对虾“红腿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虾常见的病害的防治已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从1987年以来,我们调查了福建沿海养殖场的对虾病害,发现由弧菌引起的“红腿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流行病,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有关养殖对虾弧菌病的研究,国外虽有过一些报道,但主要集中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的研究上。近年来,我国养殖对虾弧菌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证实了溶藻性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能引起对虾的流行性弧菌病。最近郑国兴等报告鳗弧菌是中国对虾“红腿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病原及其检测、疫苗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海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病、冬季溃疡病、巴斯德氏菌病、疖病、海水屈挠杆菌病、假单胞菌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肾病的病原研究及其检测、疫苗研究概况,为及时了解当前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12):48-49
4大菱鲆的病害防治 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大环境的影响,在短短的3年里,各种各样的疾病也纷至沓来。由于病害的影响,某些养殖场养成期的成活率还不到70%,甚至全军覆灭,目前由病害造成的损失可高达3亿人民币。病害成为制约大菱鲆养殖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疾病的综合防治成为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中的重要内容。4.1病毒病 国内养殖大菱鲆发生的病毒病,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淋巴囊肿病,其症状、流行情况、危害和防治方法同其它鱼类基本一样。已报道过的病毒病还有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IPN)、大菱鲆旋转病毒病(TRV)、红细胞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疱疹病毒病、神经  相似文献   

1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在北方沿海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大菱鲆病害问题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文章综述了大菱鲆腹水病的临床症状、病原菌和致病条件,并结合养殖现状,提出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免疫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一旦发病选择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的建议,可为大菱鲆腹水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发生预警以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颗粒饲料携带细菌与大菱鲆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便症是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常造成大规模的死亡.2006年针对大菱鲆所用饲料携带细菌与其疾病发生的关系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山东蓬莱(A)、莱州(B)和威海(C)3家大菱鲆养殖场均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白便症,损失惨重.为查明病因,从切断病原入手,详细调查了这3家养殖场的病鱼、水源和养殖所用的颗粒饲料,通过细菌分离和形态学比较,发现颗粒饲料携带细菌KL-1与大菱鲆白便症的病原菌BB-1具有一致性,经常规生理生化测试、API-ID32E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KL-1与BB-1是同一种细菌,为假交替单胞菌属的一种(Pseudoalteromonas sp.),人工感染试验也证明这2株细菌都是大菱鲆白便症的致病原,感染症状与自然发病特征基本一致,表明颗粒饲料携带细菌是大菱鲆白便症的直接病原.并对菌株KL-1和BB-1进行了药敏试验测试,为该疾病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的大菱鲆肠道内分离细菌,以大菱鲆致病菌鲨鱼弧菌Vibrio archariae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为指示菌,根据拮抗作用原则,分离得到一株菌TYTG-1.根据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从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分离获得枯草芽孢杆茵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该株茵在4~42℃均能生长,属广温性.经过28d的投喂添加浓度为107和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饲料,大菱鲆生长正常,未产生不良反应.该株枯草芽孢杆茵对引起大菱鲆腹水病和肠炎病的两株致病弧茵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其具有较大潜力作为肠道益生菌应用于大菱鲆的养殖.  相似文献   

15.
养殖大菱鲆肠道中大菱鲆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大连地区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生病害并伴有死亡,主要症状为吻部下颌明显出血,腹腔积水,肝脏充血,肠道出血有白便。从患病大菱鲆肠道中分离出1株可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HZ-C1,人工回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健康大菱鲆具有较强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菌株HZ-C1为大菱鲆弧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大菱鲆弧菌HZ-C1对氯霉素、丁胺卡那及头孢曲松等11种抗生素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及诺氟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本研究为大连地区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菱鲆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营养美食,也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大菱鲆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必需脂肪酸、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能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使大菱鲆广受消费者欢迎。大菱鲆引种养殖的成功源自国家对科技的投入和科研团队的辛勤努力,不断的科技创新使大菱鲆成为普通大众舌尖上的美味。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 and sea bass, Dicentrarchus labrax (L.), are susceptible to vibriosis, a septicaemia caused in France by Vibrio anguillarum 408. A bacterin produced with this strain by Rhône–Merieux has been tested orally in both species and, as a comparison,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During a challenge carried out 4 weeks later by intraperitoneal inoculation, the protection observed in orally vaccinated fishes was significant (72 % in sea bass and 70 % in turbot). Eleven weeks after vaccination, this protection is still significant. The mean titre of serum agglutinins was weakly increased in orally vaccinated fishes. Bacteriostatic antibodies have also been searched for in serum, but compared to agglutination, the applied technique leads to lower titres and it has not been possible to prove the presence of such antibodies after oral vaccination. Passive immunizations using serum from orally vaccinated fishes (2 months after vaccination) confers some protection against a challenge carried out by inoculation of virulent vibrio.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of serum factors following oral vaccination of sea bass and turbot may be involved in generalized protection of fish.  相似文献   

18.
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疾病是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主要病害,为全面了解病原菌种类,本研究对1999~2012年从山东、江苏、河北、天津等沿海地区养殖场发病鲆鲽鱼类中分离得到的12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基因序列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83株与弧菌属(Vibriosp.)细菌相似度最高,11株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细菌相似度最高,4株与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sp.)细菌相似度最高,26株为其他15种属的细菌。根据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进一步将66株菌鉴定为16个种,优势种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氏弧菌(V.harveyi)、鳗弧菌(V.anguillarum)、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tarda)。选择其中的9株鳗弧菌和4株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其中7株鳗弧菌和3株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有较强的致病性。研究结果可为阐明中国海水养殖鲆鲽类的流行病发生历史、病原种类、病原监测及疾病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水产学报》2008,32(6):939-944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参与对肠黏液的黏附过程,大菱鲆肠黏液中分子量为27.3ku和22.3ku两个蛋白可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特异性结合.糖原染色显示上述4个蛋白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