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Cyprinus carpio)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肠球菌L2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肠球菌E2(P<0.01).研究证明,鱼源的肠球菌对鲤前肠黏液的黏附率高于异源的芽孢杆菌,而且不同种属的肠球菌在黏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细菌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2株肠球菌和1株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2株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和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对病原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高碘酸钠能极显著降低芽孢杆菌、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黏附率(P<0.01),而蛋白水解酶对多数菌株的影响不显著(P>0.05),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主要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黏液蛋白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部分菌株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经高碘酸钠处理后,5株菌的黏附率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黏液蛋白上存在的5株细菌的特异性受体物质可能为蛋白质。益生菌通过排斥、竞争和取代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部分病原菌的黏附率。取代作用对病原菌黏附的抑制效果最好,但具有菌株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水产学报》2008,32(6):939-944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参与对肠黏液的黏附过程,大菱鲆肠黏液中分子量为27.3ku和22.3ku两个蛋白可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特异性结合.糖原染色显示上述4个蛋白均为糖蛋白.  相似文献   

4.
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较池塘金边鲤、稻田金边鲤、池塘建鲤和稻田建鲤4组鲤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丰度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池塘金边鲤组、稻田金边鲤组、池塘建鲤组和稻田建鲤组分别获得了377、250、367和455个运算分类单元,其中运算分类单元聚类分析发现,稻田建鲤组与另外3组差异最大;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池塘金边鲤组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稻田建鲤组及稻田金边鲤组的香农指数分别为1.56±0.22和2.53±0.82,均高于对应的池塘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池塘金边鲤组中变形菌门(89.56%)和气单胞菌属(82.68%)在其肠道菌群组成中占有绝对优势(P0.05),而另外3组在门分类水平和属分类水平的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较为相似,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和乳球菌属;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预测比较分析发现,各组样品的肠道微生物富集到了多个相同的代谢途径以及部分信号传导、调节和修复机制相关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发现,在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下,金边鲤的肠道优势菌群种类、相对丰度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与建鲤无显著差异,提示金边鲤与其他鲤鱼一样可适应这两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胡娟  高辰辰  药园园  郝强  周伟  冉超  周志刚  杨雅麟  张震 《水产学报》2021,45(10):1753-1763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HGcc-1对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择体质量为(13.10±0.39) g健康鲤,随机分为HGcc-1添加组和对照组,养殖20周后测定生长指标,用试剂盒检测了鲤血清内毒素(LP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补体和溶菌酶,并对肠道菌群进行了16S rRNA测序,同时将添加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转接至无菌斑马鱼,然后检测无菌斑马鱼体内毒素结合蛋白(LBP)、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最后还检测了HGcc-1直接作用于无菌斑马鱼时,无菌斑马鱼的ALT、AST的水平和C3、C4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HGcc-1对鲤的增重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HGcc-1显著降低鲤血清内毒素、ALT和AST水平;同时HGcc-1添加组血清总补体水平显著升高。在门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梭杆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变形菌门丰度比对照组减少了70.7%;在属水平上,HGcc-1添加组中鲸杆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增加了47.1%;柠檬酸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丰度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56.6%和70.9%。利用无菌斑马鱼模型进一步发现,HGcc-1添加组鲤肠道菌群显著降低了无菌斑马鱼LBP含量和AST水平,显著上调了无菌斑马鱼补体C3和C4基因表达;与此同时,HGcc-1与无菌斑马鱼直接互作也降低了鱼体ALT和AST水平。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Gcc-1能够改善鲤肠肝健康、血清补体以及肠道菌群稳态。本研究为枯草芽孢杆菌HGcc-1的下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复合净水菌、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与空白对照比较了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废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清除氨氮方面:利用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制剂净化7d,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水体中氨氮的清除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处理组之间复合芽孢杆菌的氨氮降解率56.58%,显著大于降解率分别为42.64%和44.02%的复合净水菌和光合细菌组(0.01〈P〈0.05)。清除亚硝酸盐方面:三种微生物制剂对亚硝酸的降解率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复合芽孢杆菌对亚硝酸的降解率68.84%,显著大于复合净水菌47.70%及光合细菌组37.17%(0.01〈P〈0.05)。结果表明:三种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污染的水体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均具有降解效果,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对于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A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li)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的定植规律,通过每周更换100%的循环水量以减少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实验的干扰,通过Co~(60)辐照灭菌杀灭饲料中的芽孢杆菌以消除其对实验的干扰。采用52℃高温选择性培养肠道Bli,研究外源Bli在肠道内的消长规律。使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 philus)的芽孢作为惰性对照,通过洗涤肠壁去除非黏附菌,研究Bli对肠粘膜的黏附。使用灭菌处理的肠内容物体外培养Bli,研究其在肠道的增殖潜能。结果显示,每周100%换水量使水体Bli含量1 cfu/mL。辐照灭菌使饲料Bli含量由1.4×10~4 cfu/g降至检出限以下。停止外源Bli摄入后,在持续投喂无菌饲料的情况下, Bli在斑点叉尾鮰肠内容物中的含量可维持3.3×10~2 cfu/g左右至少42天;在禁食情况下, 14天后肠内容物中便无Bli检出。Bli对肠粘膜的黏附能力弱于惰性对照,但Bli可以在肠内容物中生长至2.0×10~7 cfu/g。以上结果提示:在持续喂食情况下,地衣芽孢杆菌可以在斑点叉尾鮰肠道内长期定植,而禁食情况不能定植。其原因是由于地衣芽孢杆菌不能有效黏附于肠粘膜,但可以在肠内容物中增殖。  相似文献   

8.
一株芽孢杆菌PC024的鉴定及其抗WSSV感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艳  宋晓玲  刘飞  李玉宏  黄倢 《水产学报》2013,37(4):574-583
为了筛选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从健康中国明对虾消化道分离纯化一株芽孢杆菌PC024,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为相似,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有一根端极鞭毛;细胞呈球杆状,有椭圆芽孢;单个菌落呈圆形,中间略微凸起;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坚强芽孢杆菌进化地位最接近,同源性均达到100%,综合以上4种方法的鉴定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坚强芽孢杆菌.将已鉴定的PC024菌株粘附于对虾饲料表面投喂给凡纳滨对虾20 d后,进行WSSV肌肉注射感染,测定投喂和感染后对虾血淋巴上清和肝胰腺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并对对虾肠道总菌数和添加菌PC024进行计数及鉴定.结果表明:添加该菌的实验组对虾相对存活率高,相对保护率达33.7%;投喂含该菌饲料的实验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的相关免疫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虾肠道总细菌数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在实验组能够分离得到坚强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PC024可作为WSSV的防病益生菌株应用于对虾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对比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活性差异。两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100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作为无胃鱼,两种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其中前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后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青海湖裸鲤具有较高的脂肪和糖类消化能力,而花斑裸鲤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组织切片厦Mallory氏三色法、PAS法染色技术观察7镜鲤、柏氏鲤及其杂种[(镜鲤♀×柏氏鲤♂),F↓(1)]二龄鱼的肠道组织,结果是:三种鱼前、中、后肠的一般结构相似;但少数镜鲤和杂种的肠道组织有异常结构。一尾发育正常的镜鲤肠壁根薄,为一般鱼的J/2,绒毛变短,  相似文献   

11.
在鲤(Cyprinus carpio)感染鲤疱疹病毒Ⅲ型(CyHV-3)不同时期,通过分析鲤疱疹病毒标志基因TK和ORF72与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P62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在CyHV-3感染中自噬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1)抗病选育组与未选育组鲤TK和ORF72基因以及自噬标志因子Beclin-1、LC3、P6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TK和ORF72基因相对表达量选育组均极显著低于未选育组(P<0.01)且在感染144 h达到最高;(2)选育组鲤Beclin-1、LC3、P6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感染48h达到最高,且Beclin-1、LC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未选育组(P<0.001),P62显著高于未选育组(P<0.05);(3)未选育组鲤Beclin-1、LC3、P6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感染96h达到最高且极显著高于选育组(P<0.001),而P62基因相对表达量持续在感染144h、192h极显著高于选育组(P<0.01),说明P62基因表达发生了聚集;(4) LC3蛋白表达趋势与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一致。以上结果表明C...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分离纯化与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对(鲵)鱼(Miichthys miiuy)消化道细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鲵)鱼消化道各部位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前肠>幽门胃>中肠>后肠>前胃>后胃>口咽腔,其中肠道部位菌落数量最多.分离细菌菌株主要为杆状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对其中的50株典型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它们主要属于变形菌门的γ-变形菌纲(占52.7%)和β-变形菌纲(占36.8%),以及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纲(占10.5%);不可培养细菌16S rDNA文库克隆子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脱铁杆菌纲,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物种相似性较低,说明消化道中可能存在新的有待开发的肠道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巴氏灭活的阿克曼菌(Pasteurized Akkermansia muciniphila,P-Akk)调控鲤(Cyprinus carpio L.)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不同糖水平(20%、30%、40%、50%葡萄糖)试验,探究鲤(10.5±1 g)4周和8周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分泌及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定植的时空变化;在不同糖水平试验基础上,设置40%葡萄糖和三个不同浓度P-Akk(108 cfu/g P-Akk、109 cfu/g P-Akk、1010 cfu/g P-Akk)组,探究添加P-Akk 4周后对鲤(16.38±0.39 g)糖代谢及GLP-1的调控;通过P-Akk孵育鲤原代肝、肠细胞试验,共同探究不同糖水平下鲤肠道Akk、GLP-1对糖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葡萄糖含量的升高,鲤血清中GLP-1b含量显著降低(P < 0.05),4周时高糖组鲤肠道GLP-1a、GLP-1b以及肠道内容物中Akk丰度均显著降低(P < 0.05),但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 > 0.05)。(2)P-Akk处理后,鲤血清中葡萄糖、GLP-1含量显著减少(P < 0.05);中肠绒毛高度、肌层厚度显著增加,GLP-1含量减少,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muc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 < 0.05);此外,P-Akk上调肝脏中ampk、pi3k、akt及糖酵解基因gk、pfk mRNA表达量,下调糖异生基因pepck mRNA表达量(P < 0.05)。(3)原代肝、肠细胞孵育结果显示,P-Akk处理肠细胞后GLP-1含量显著减少(P < 0.05),而gpr40的mRNA表达量升高;此外肝细胞中糖酵解基因gk、pfk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综上,外源添加P-Akk可以缓解高糖饲料引起的血糖升高,维持葡萄糖稳态。[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Akk作为益生菌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青海湖裸鲤肠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其前、中、后肠的组织学特点差异明显 ;裸鲤肠道由内向外可以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但缺乏粘膜肌 ,因此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分层不明显 ;裸鲤前、中肠的褶皱高而宽 ,排列紧密 ,纹状缘明显 ;后肠的褶皱低而窄 ,排列疏松 ,纹状缘不明显 ;裸鲤肠道的杯状细胞数量从前肠到后肠依此逐渐减少。文中还对青海湖裸鲤肠道各段的结构与食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谷氨酰胺前体物对镜鲤(Cyprinus carpio specularis)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替代基础饲料中的葡萄糖(添加量为1.5%),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投喂松浦镜鲤(平均体重(40.27±3.96)g),饲养8周后测定镜鲤肠道消化酶及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Glu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Glu组、OKG组和AAKG组中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Na-AKG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KG组;2Na-AKG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2Na-AKG组前肠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ln组。Gln组和Glu组前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同处理组中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组、AKG组和O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ln组、AAKG组和2NaAKG组后肠Na~+/K~+-ATPase活性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Gln、Glu、OKG和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添加2Na-AKG可显著提高鱼体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荚膜红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实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30 d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高通量测序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16S rDNA V4区,来分析不同益生菌饲喂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和攻毒后累计死亡率的宏观指标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空白组(CK)、荚膜红细菌组(Rc)和蜡样芽孢杆菌组(Bc)样品OTU范围为374~506,其中CK组对虾肠道菌群OTU数量最低,饲喂益生菌后的2组对虾肠道菌群中OTU数量相对较高;②在门分类水平上,3组的变形菌门数均为最多,CK组主要为变形菌门和少量拟杆菌门,Bc组主要有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无壁细菌门、厚壁细菌门和假单胞菌,Rc组主要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酸杆菌门、放线细菌、梭杆菌门和蓝细菌;③稀释曲线和Shannon指数结果可见,CK组样品物种丰度和复杂度最低,且Bc组样品丰度和复杂度相对较高;④PCA分析发现,Rc组和CK组样品微生物组成较为接近,结合宏观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和攻毒后累计死亡率的结果分析,可见相较于荚膜红细菌,蜡样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更显著,且益生效果更佳。研究表明,饲喂益生菌可以扩增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丰度,并能抑制弧菌属等有害菌群的生长,提高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并降低死亡率,从而达到益生效果,其中以饲喂蜡样芽孢杆菌菌株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饲料纤维素在鱼饲料中的营养生理功能,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大豆纤维配制成5个纤维水平(1.8%、5.2%、8.8%、12.2%和15.8%)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建鲤(均重:14.96±0.09 g)8周,从生长、血浆生化、肠道组织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指标研究不同纤维水平对建鲤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水平8.8%组建鲤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它水平组,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它组。同时发现,纤维水平8.8%组建鲤血浆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它组。随饲料纤维水平的增加,脏体比(VSI)、肝体比(HSI)以及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纤维水平1.8%)相比,纤维水平5.2%、8.8%和12.2%组肝脏AMPK、CPT-1活性和PPAR-α含量显著升高。此外,饲料高水平纤维15.8%会损伤建鲤的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破环肠道的发育,同时也会显著影响其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大豆纤维能够显著提高建鲤的生长性能,改善机体糖脂代谢。以SGR为指标,建鲤饲料中适宜的纤维水平为9.19%,但高水平纤维(15.8%)则具有一定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其黏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47—351]  相似文献   

19.
分离大豆蛋白对幼建鲤生长性能及肠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体重为(11.34±0.16) g健康建鲤720尾,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分离大豆蛋白代替白鱼粉蛋白0、40%、60%、80%和100%的等氮饲料,进行为期9周的生长试验,探讨对其生长性能及肠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鱼粉蛋白组相比,当替代60%~100%时,增重、特定生长率、采食量、肠重、肠长和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同时,前、后肠出现上皮顶端细胞脱落、固有层变宽且其中白细胞数量增多等病理症状;当替代80%~100%时,中肠后肠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而中肠、后肠抗体水平分别于替代60%~80%和60%时显著升高(P<0.05),之后则相对降低.由此可知,与白鱼粉相比,分离大豆蛋白降低幼建鲤生长性能;高比例替代导致肠道生长发育受阻、上皮完整性受损;肠黏膜受损的原因涉及肠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变化;以饲料系数为衡量指标所确定的分离大豆蛋白在幼建鲤饲料中代替白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40%.  相似文献   

20.
杨媛媛  王楠楠  曹青  陆承平  刘永杰 《水产学报》2018,42(10):1596-1605
为获得鱼源益生乳酸菌,本研究从健康鲫肠道内分离鉴定得到38株乳酸菌,并选择其中8株乳酸菌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分析。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均能在p H=4.5和10%鲫胆汁环境中存活,对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和副溶血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但菌体表面疏水性和自凝集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选择5株疏水性较高(63%~89%)、自凝集能力强(37%~45%)的乳酸乳球菌进行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黏附能力在菌株间具有差异性(4.5%~7.9%),但均能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体外黏附率,黏附抑制率达30%~35%;最后对筛选出的3株高黏附力的乳酸乳球菌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3株菌对鲫均无致病力。鱼源乳酸菌的筛选,为鲫养殖生产中益生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