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树对氟富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氟电极分析了31个茶树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季节茶树叶片和不同茶树器官的氟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成熟叶片平均氟含量为1499.2mg/kg,其中乌牛早氟含量最高,为2163.2mg/kg,浙农138氟含量最低,为805.7mg/kg,前者为后者的2.7倍。6个品种夏季不同叶位间氟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芽氟含量最低,平均为88.6mg/kg,第六叶氟含量最高,平均为1010.1mg/kg,除第五叶与第六叶氟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叶位氟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时春季新梢不同叶位氟含量为26.0mg/kg-700.8mg/kg,均低于夏季新梢对应叶位氟含量。鸠坑茶树植株主要器官氟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叶片氟含量最高,其次为嫩茎和须根,主根最低,不同树龄茶树主要器官间氟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茶树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简称茶多酚),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20%~35%,其中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所占比例最大,为茶多酚总量的40%左右,其含量高达鲜叶干物重的9%~13%。现今,EGCG不能人工合成,茶树是EGCG的唯一来源。通过提高茶叶中EGCG含量,既可提高茶叶饮料品质,又能大大提高茶叶保健品质。利用无公害高效诱导物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新领域,而且对于现有大面积栽培的茶树,通过外源诱导因子的诱导可能是提高EGCG的最快捷途径。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毛蟹、铁观音、本山、福云六号等五个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无公害外源诱导物ZMZ对茶树新梢咖啡碱及其他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将ZMZ稀释100倍、150倍、200倍分别喷施于茶树上,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3天,采摘鲜叶,测定其咖啡碱及其他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稀释150倍、200倍的ZMZ,可使茶树新梢咖啡碱含量分别降低22.95%、21.86%,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71.72%、56.57%,茶多酚含量相对降低8.34%、35.67%,水浸出物含量降低了5.94%、23.11%.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氟含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适合茶园降氟和改善茶叶品质的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喷施微生物菌剂的不同组合试验,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质,以及7月、8月茶树一芽三叶和一芽五叶的氟含量,并对其品质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种施肥模式以降低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及提高茶树新梢持嫩度的方式有效降低茶树新梢氟含量,但降氟的程度不同;其中T4处理(每667 m2施茶树专用肥160 kg+土壤调理剂60 kg+3次叶面喷施微生物菌剂)对茶树新梢降氟效果最好,7月、8月一芽五叶的氟含量相对于CK分别降低了85.76 mg/kg、173.66 mg/kg;此外,T4处理整体上(除8月31日一芽五叶)可以促进水浸出物、茶多酚等茶叶品质成分的积累。综合考虑茶树新梢的氟含量以及茶叶品质,T4处理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外源诱导物WAT在福云六号茶树上的施用效果.将WAT稀释100倍、1 5 0倍、2 00倍、25 0倍、300倍分别喷施于福云六号茶树上,清水作对照,诱导1d、3d、5d后,采摘鲜叶,分析测定其儿茶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WAT诱导3d,稀释200倍、250倍的WAT,可使茶树新梢儿茶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相对提高48.65%、45.11%,达极显著水平;而稀释150倍、300倍的WA,分别相对提高2 3.00%、28.82%,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初选的18份种质资源的春梢、夏梢、秋梢咖啡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梢咖啡碱含量在不同资源间差异很大:春梢、夏梢、秋梢的咖啡碱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4.52%、0.84%-4.82%、1.16%-4.70%,平均值分别为3.62%、3.98%、3.67%,变异系数分别为32.47%、26.72%、27.69%。同一资源新梢的咖啡碱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大多数(占61.11%)表现为:夏梢〉秋梢〉春梢。有2份资源Q33、Q38,咖啡碱含量春季低于2%,为超常规水平的低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可作为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的检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根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5,15(2):117-120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茶树新梢内源玉米素(Zeatin)的分布。研究表明,茶树新梢内源Zeatin水平为早生种>中生种>晚生种;顶芽>腋芽;自然生长新梢>剪采新梢;营养生长初期Zeatin积累较多,随展叶数增加,其含量下降,至对夹三叶期,其含量仅为一芽一叶期的52.12%。内源Zeatin含量与新梢生长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NaHSO3对茶树代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民强  陈杭芳  朱飘娜  陆庆  蒋德安 《茶叶》2004,30(4):224-226
用不同浓度的NaHSO3,喷洒不同品种刚萌芽的生产茶园,生长二十天后,采摘一芽二叶的鲜叶,制成生化样,分析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茶树次生代谢成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NaHSO3,能显著提高茶叶内含成份的含量,1mmol/L、2mmol/L处理的效果较明显,其中2mmol/L处理的茶多酚类、氨基酸、水浸出物的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68%、18.67%、6.91%,不同品种之间以鸠坑种提高幅度较大,差异都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茶树花的主要生化成分,便于其开发利用,对13个茶树品种、不同开放状态的花及花的不同部位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的主要生化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茶多酚10.51%、游离氨基酸1.60%、黄酮类化合物0.62%、水溶性糖35.46%、水浸出物56.11%;盛开期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较高,露白期低;茶树花不同部位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花瓣水溶性糖、黄酮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雄蕊和雌蕊氨基酸含量较高,花托和花梗茶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测试分析不同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分析采摘时期对茶树新梢及茶汤铝含量的影响,阐明不同茶树品种及采摘时期对茶叶铝累积的影响并评价茶叶饮用安全.结果表明,福建省主栽适制乌龙茶品种(系)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嫩梢茶叶铝含量在445.17~814.51 mg·kg-1之间,肉桂、黄玫瑰和紫玫瑰茶树品种茶叶铝含量较高,梅占、金牡丹和佛手茶叶铝含量较低.茶树新梢茶叶铝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迅速提高,采用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模拟茶树新梢铝累积与生长时间的关系,控制茶叶采摘时期是控制茶叶铝含量的有效措施;随着新梢生长时间的延长,茶汤铝含量、茶叶铝溶出量及茶叶铝溶出率迅速升高,但日常饮用乌龙茶铝摄入量在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研究滨海稻区排水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水毛渠能降低地下水位10cm以上,增加田间渗漏约2mm/昼夜。有效地改善了耕层土壤环境,促进了水稻生长发育,有利于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
13.
软体排结构在河道险工治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其稳定性计算非常重要。本文对软体排稳定性计算做一 简要介绍,以使其经济合理,并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近年来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和促进成果转化的基本做法和效果。一是深化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加强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二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不断提高科研产出的质量;三是加强对科技产业的规范管理,提高科技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9.
稻草还田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稻草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从1998-2005年在桃江进行了稻草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不仅能提高稻谷产量,早晚稻平均增产7.4%,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降低化肥施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