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漯优7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优质小麦育种室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综合抗性好,节水高效,光和效率高,肥水利用力强,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64万/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38.8g,适宜在黄淮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大豆的增产潜力,讨论了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指导思想、育种目标、株型设计与育种途径,提出了群体育种的思想和品种与充分发挥品种潜力的栽培技术融为一体的育种理念,并设计了理想株型,提出了培育半矮种品种,配以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目前培育大豆超级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为每公顷每日稻谷产量100 kg,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是选育超级杂交稻最重要的途径。育种家已筛选广亲和基因,并培育了广亲和系,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条件,配成了亚种间超级杂交稻。但是超级杂交稻组合广适性,高产与优质协调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浅议辽宁省的花生超高产优质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洪波 《花生学报》2003,32(Z1):251-253
辽宁花生单产低,中熟大粒花生品质不佳,今后育种应主攻超高产和优质.超高产育种目标大粒型要比同类型品种增产10%以上,中粒型要比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品质育种目标要根据不同花生品种类型、不同用途来制定.超高产育种方法要以杂交法为主,其他为辅,配制杂交组合可采用①高产型×高产型、②高产型×优质型、③普通型×珍珠豆型、④龙生型×其它型、⑤本地高产种×外地种;优质育种首先要引入国内外的优质种源,利用好一切品种资源,开展多途径育种.为了减少重复"劳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育种效果,各育种单位间应搞好横向联合,以图多快好省地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抗旱类型春小 麦品种是黑龙江省 农业科学院小 麦研究所 根据生态 育种理论, 利用国内 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 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 态势以及生态育 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 运用。克 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 为育种者提供了 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6.
超级玉米是在现有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上,针对创新研究内容、突破杂优增产潜力、实现品种的零风险、低耗、资源高效利用化,以便充分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最终达到玉米生产最大增值效益的跨越。针对我国现有种质利用状况、品种的增产潜力、专用化以及不同地域生态区特征、复杂的栽培制度等,"超级玉米"的内涵要有一定的广延性,赋予其更广泛的内容。"超级玉米"不仅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更远的追求目标,而且会促使我国玉米育种遗传基础理论得以不断创新。"超级玉米"实现高产、超高产,必须依赖群体密植化。因此,耐密玉米品种的选育是超级玉米遗传育种理论不断创新的重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7.
1979年召开全国作物品种资源工作会议,制定了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方向和任务:广泛收集、妥善保存、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是水稻育种和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60年代矮化育种,我国利用矮仔占培育矮秆高产品种,国际水稻所引用低脚乌尖育...  相似文献   

8.
宛麦19是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常规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弱春性早熟大穗大粒型小麦新品种,2011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07。  相似文献   

9.
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抗旱节水小麦的定向培育方法,对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围绕"节水抗旱、抗逆高产、广适稳产、优质早熟"的育种目标,着眼解决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与农业生产矛盾突出的问题,为培育抗旱节水型广适小麦品种,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广泛筛选遗传背景远缘且生态差异较大的优异亲本组配组合,创新采用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双向综合选择技术,先后育成16个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在系谱上,衡观35等为代表的衡麦系列品种与蚂蚱麦、碧玉麦和洛夫林10号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且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la等优异基因。这些品种目前已由冀中南冬麦区推广至黄淮冬麦区(南、北片)、北部冬麦区(天津)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湖北襄阳)等区域种植,展示出生态广适、节水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铃薯资源的引进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马铃薯育种一直以高产为育种目标 ,而忽视了品种加工和品质性状的选择 ,特别是缺乏特殊用途的品种类型[1] 。为了扩大遗传基础 ,丰富品种资源 ,对国外引进的 14份马铃薯材料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鉴定 ,试图筛选综合性状好的作为马铃薯育种的亲本材料或直接利用。经过试验比较 ,其中有 4份材料综合性状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相似文献   

12.
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近年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育成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及其在我国春麦区的表现,选用新引进的10个CIMMYT小麦新品种和我国15个主栽春小麦品种,在国内9个试点进行了两年联合多点试验。结果表明,CIMMYT小麦新品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适应性较好,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总体表现较我国品种好,其中大多数品种具有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沉淀值较高,对叶锈病抗性突出。今后在继续提高产量的同时,应把改良我国小麦的加工品质和抗病性作为重点,开展对CIMMYT小麦种质的直接和间接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肥水运筹对不同筋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年的施肥和灌水试验,研究了肥水对强、弱筋小麦产量扣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以群体调控为核心的节本增效技术。结果表明,强筋小麦的氮肥运筹以“前轻中重后补充”模式的产量、品质俱佳。在一定范围内,强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提高,弱筋小麦随施氮量增加品质下降,产量有所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指标有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弱筋小麦不同灌水量处理间的品质差异不明显。因此强筋小麦要节本增效,应在底墒克足、一播全苗的基础上,不浇越冬水扣返青水,小麦全生育期灌水由3~4次减少为1~2次,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底氮用量,起身拔节期重施氮肥,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陕西省不同年代旱地冬小麦品种光合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选择曾在该省推广种植的20世纪40年代至21世纪初8个不同年代旱地冬小麦品种(蚂蚱麦,1940s;碧蚂1号,1950s;丰产3号,1960s;泰山1号,1970s;小偃6号,1980s;陕229,1990s;长武134,2000s;长旱58,2010s)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两个水分处理,进行盆栽种植试验,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特征进行测定,并在收获期考种测产。结果表明,无论是干旱胁迫还是正常供水处理下,现代小麦品种(长武134和长旱158)花前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显著优势,并与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但品种间花后光合特征差异减小,这对于现代小麦产量的提升可能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水分处理下,旗叶蒸腾速率与种植年代之间相关性并不一致;干旱胁迫条件下,孕穗期和花后3d的旗叶水分利用效率都随品种更替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现代小麦品种在干旱处理下旗叶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征、千粒重等产量因素的优势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其产量增幅下降。未来应进一步提升现代小麦的光合优势,尤其是花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叶面积的优势,并进一步提高千粒重,这将会是陕西省小麦节水高产和抗旱稳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旱地小麦品种聚类分析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减少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34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旱薄地、旱肥地、水肥地及水旱兼用型小麦材料,以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穗小穗数、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千粒重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以分为3组,第Ⅰ组是节水高产型品种,可作为高产型亲本;第Ⅱ组耐旱性强的旱薄地品种,可作为改良耐旱性状的亲本材料;第Ⅲ组在旱作条件下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为有效分蘖多,株高适中,单株粒重、千粒重大,是较为理想的节水高产育种的亲本材料.研究表明,中国小麦育种已经从耐旱潜力的挖掘转向了节水高产潜力的挖掘,选育抗旱节水高产品种是现代育种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讨论了抗旱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区别,认为可以用类似研究抗旱性的方法比较不同小麦种质的水分利用效率,筛选出具有水分高效利用特性的小麦种质。此方法引入了干旱产量指数、丰水产量指数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的概念。通常具有水分高效利用特性(水高效)的小麦种质的干旱产量指数、丰水产量指数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都应大于1.05;水分利用效率低(水低效)的种质的干旱产量指数、丰水产量指数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都在0.95以下;其它属于水分利用中等效率(水中效)种质。通过新疆的抗旱鉴定试验和新春2号品种在生产实践中的抗旱性表现和水分高效利用特性,说明了该鉴定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两种肥力水平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和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产、优质、养分高效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大田高肥和低肥两种处理对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中筋小麦品种周麦18的氮素吸收运转特性和氮代谢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植株氮素累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和肥力水平提高均呈逐渐增加趋势,到成熟期积累量达到最高值。增加施肥量可以提高小麦氮素吸收转运量、花后氮同化量和旗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低肥水平下氮代谢同化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水平。郑麦7698的氮素积累量、旗叶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氮代谢同化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周麦18。两种肥力水平下,郑麦7698的产量和穗粒数均高于周麦18,其中穗粒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增强氮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后氮同化量和旗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金太龙"叶面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性的调节作用,通过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水、肥喷施量下冬小麦产量及干热风抗逆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热风胁迫下,冬小麦的产量、干热风抗性与叶面肥用量和喷施水量均密切相关。孕穗期喷施"金太龙"叶面肥的增产作用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尤其是千粒重。喷施水量较低时,提高叶面肥用量不利于增加粒重,低叶面肥用量则可保证冬小麦高产和提高抗干热风的能力;喷施水量较高时,提高叶面肥用量有助于延长旗叶功能期,有利于增加粒重。综合来看,孕穗期"金太龙"叶面肥用量为3kg·hm~(-2)、喷施水量225kg·hm~(-2)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对干热风的抗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小麦品种钾素营养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2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各品种的施钾响应度,以明确不同小麦品种间钾素营养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钾效率及其对施钾响应度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27个品种可分为低效低响应型、低效高响应型、高效低响应型、高效高响应型4种类型。其中,豫麦25号、郑州9023、豫麦9号和豫麦34为第一种类型,豫麦41号、丰优7号、济麦2号、郑麦9405、新麦11、郑农16和豫麦68为第二种类型,豫麦18、温麦8号、豫麦69、豫麦60、新矮早958、郑州9689、周麦16、高优503、豫展1号、新麦9号、兰考3号、兰考6号、豫麦49、兰考4号、偃师4110为第三种类型,太空6为第四种类型。在钾胁迫奈件下小麦成熟期生物学产量及其施钾响应度与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施钾响应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不同小麦品种钾效率高低和对施钾效应大小的参考指标。在供试土壤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钾效率与其钾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了解2017-2021年中国北部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在适应性、品质、产量和抗性相关基因上的育种选择以及与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中在这些基因上的遗传差异,利用61个功能标记对来自这两个麦区的160份小麦育成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淮麦区品种。聚类分析发现,北部麦区新育成的部分品种与黄淮麦区品种聚为一类,表明两个麦区的部分品种具有相同的血缘。两个麦区品种中与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相近,但北部麦区品种中与品质和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高于黄淮麦区品种。在北部麦区5个省份中,宁夏品种中与品质和产量相关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