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抗PVY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国内外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提取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新鲜叶片的总DNA,用17种RAPD引物进行随机多态性扩增,利用遗传多样性信息,进行亲源关系的分子鉴定。试验表明:平均每10个碱基引物扩增出6 ̄21条谱带,共获得164条特异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获得9.8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为76.3%。RAPD分析表明37种抗PVY马铃薯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06 ̄0.68之间,平均值为0.35,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27 ̄0.50之间,聚类分析将37种抗PVY材料划分为三个类,聚类结果同材料的血缘关系密切,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性。根据扩增的特异性谱带可进行抗PVY马铃薯资源的分子鉴定,为抗PVY育种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RAPD和AFLP标记分析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邸宏  陈伊里  金黎平 《作物学报》2006,32(6):899-904
采用RAPD 和AFLP两种方法分析71份中国各地马铃薯主要品种,均可将其完全区分,并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证明中国马铃薯主要品种遗传组成上差异小,遗传多样性差。由于标记方法的原理差异和栽培马铃薯遗传组成复杂性,用2种方法分类的结果有所差异。AFLP标记检测获得的Shannon-weav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RAPD标记检测的结果,AFLP标记检测多态性的能力远高于RAPD标记。AFLP标记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检测到100.1个位点,其中54.9条为多态性位点,而RAPD标记的相应数据分别为12.5和9.8个。不同的标记方法在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差异,聚类结果从分子水平反映了中国现有主要马铃薯品种遗传基础的狭窄。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有着丰富的二级基因库(Secondary gene pool),如何客观地定义马铃薯种,划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明确各个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马铃薯种质资源改良和育种工作非常重要。1990年Hawkes把Petota组分成21个系,其中有227个结块茎的种(包括7个栽培种)和9个不结块茎的种。分子数据表明,Hawkes的分类系统过细。2009年Spooner等认为Petota组应重新划分为3个进化枝,其中含有110个结块茎的种,至于栽培种,2007年Spooner等认为可以重新划分成4个种:S.tuberosum(其中含有2个品种类群,Andigenum和Chilotanum),S.ajanhuiri(二倍体),S.juzepczukii(三倍体),S.curtilobum(五倍体)。  相似文献   
4.
营养液栽培法在马铃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所谓营养液栽培法是与肥力特性的土壤栽培方式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无土壤和无土壤肥力的栽培方式。土壤是岩石经风化形成的砂砾、粘土、矿物质被腐殖质熟化而成。这种团粒结构具有保水、通气、贮存养分等特性。土壤栽培实际上就是根据农田的土壤性质、土壤的质地、耕层的深度等进行不同的培肥管理,使作物在具有一定适宜的营养成分和浓度的环境中,持续不断地吸收各种营养。营养液栽培抛开了复杂的土壤环境,将作物直接放在具有适宜营养成分和浓度的培养液中进行栽培。根据供氧机制不同,营养液栽培可分为循环流动、水气培及喷雾…  相似文献   
5.
6.
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大垄栽培模式的应用现状及推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伊里  石瑛  秦昕 《中国马铃薯》2007,21(5):296-299
针对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大垄栽培模式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明确了应用该模式提升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理论基础,列举了2007年大旱之年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中应用大垄栽培模式获得显著效果的高产示范范例,总结提炼出大垄栽培模式的操作技术要点,同时对北方一作区推广马铃薯大垄栽培模式应该注意的几方面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和东农303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无性一代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和加工相关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最好的组合为大西洋×T1800,该组合产量高,平均单株产量可达604g;单薯重较高,平均单薯重可达80 g;高淀粉、低还原糖个体较多,后代中符合油炸加工类型的无性系比率最高。以东农303为母本的3个杂交组合后代比重偏低,但平均单株产量和平均单薯重均较高,可从这3个组合后代中筛选出高产鲜食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纬度环境对马铃薯淀粉含量及淀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8个马铃薯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的生态区,收获后分析纬度生态因子对淀粉含量和淀粉粘度指标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含量变化总趋势为东北和西北地区较高、华北地区较低.在40°06'N~48°04'N范围内淀粉含量随纬度升高逐渐增加.在同纬度地区,淀粉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淀粉粘度随纬度变化趋势与淀粉含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叶片原生质体的游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马铃薯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Desiree、东农303和二倍体野生种S.pinnatisectum品系脱毒试管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酶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以及温度等因子对原生质体游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最佳酶液组合为纤维素酶1.0%+离析酶0.5%;对于四倍体栽培种较短的酶解时间(13 h)较为适宜,而野生种需要较长的酶解时间(18 h)。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部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APD方法分析120份中国马铃薯品种资源,获得了22条引物的扩增谱带,22条引物扩增出274条带,多态性条带为215条,多态性比率为78.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6~21之间,每条引物平均扩增出12.5条带,扩增条带数最多的是S126,多态性比率最高引物为S66。120份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81,平均值为0.38。聚类分析将120份材料分为五类。除Ns78-11-1以外,所有的新型栽培种资源与普通栽培种划分在不同的类中,有亲缘关系的材料大多聚在一类,品种的分类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相互交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