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还原糖的破坏率是甜菜制糖企业衡量主灰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碱度、温度及时问是影响主灰效果的三大因素.通过了解在一定碱度条件下反应温度及时间的变化对糖汁内还原糖的分解程度的影响,可根据甜菜品质的不同,结合其他一些指标来对主灰工艺做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此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主栽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演替过程中,小麦籽粒千粒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随之增加,长旱58的W0最大,达50.53 g。灌浆三阶段中,各阶段的灌浆速率表现为,V2>V1>V3。从灌浆持续时间看,T1和T2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变异系数较大,而T3和T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来看,V1、V2、V3、Vm、Va变异系数较大,灌浆速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肥效试验的数据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分析、裂区区组设计分析,应用该软件能使较为繁琐的统计过程变为更简单、直接、准确。  相似文献   

14.
机体免疫力是人们抵抗外界环境和病毒的能力,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诱因,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免疫功能检测的一些方法,以期探明免疫增强的机制,寻找灵敏度高,稳定,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的理想免疫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分化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选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六堡茶及槟榔的历史文献、槟榔感官品尝实验、分析、推理、实地调查、苍梧县民俗习惯、六堡茶品尝验证等研究得出,六堡茶之槟榔香气和滋味仅是似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或其切片之香气和滋味,即似淡雅果香、很轻微的木、麻、涩、苦等滋味,回味甘,但这些香气和滋味的浓度、强度、厚度不可能与槟榔的香气和滋味等量齐观,同时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或焦油味,与烟味没有关系。六堡茶在某一时间段内只要具有类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同时具有一种以上类似槟榔的其他香气和滋味即可以视为有槟榔香气或槟榔滋味。  相似文献   

17.
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技术合作阶段再到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工作内容差别很大。作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负责人,示范中心项目专家组组长必须在不同阶段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使示范中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株为何出现显蕾开花的研究未见报告。本文鉴定了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和诱导其显蕾开花(图1,2)。就FSB的V100-93-06菌株室内接种‘胜利百号’的接种方法、对不同甘薯栽培型的致病性及其粗毒素对甘薯组培苗叶片,芽的萌发数量和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根接种和针刺接种方法较好(图3),V100—93-06菌株对不同甘薯栽培型呈现不同的致病性(表1),其粗毒素能够使组培苗出现黄叶(图4,5A),抑制芽萌发,抑制根长度和数量(图5),并能够诱导和病原菌寄生相似的部分症状(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