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r DNA ITS序列的结构和特点、分析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r DNA ITS序列在果树真菌病害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果树病原真菌的检测以及未知菌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 DNA ITS序列的结构和特点、分析技术原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r DNA ITS序列在果树真菌病害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果树病原真菌的检测以及未知菌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真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真菌引起的病害占全部植物病害的三分之二,建立快速、准确的植物真菌病害早期检测技术是解决植物病原真菌预测预报难题、防止病害大面积暴发和流行的关键。笔者综述了常用植物病原真菌早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炭疽菌荧光定量PCR早期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橡胶树炭疽病预测预报模型构建中的应用前景,为橡胶树炭疽病早期检测及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DNA指纹分析在植病真菌群体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植物病原真菌遗传标记的应用发展过程基础上,着重以重复序列为基础的DNA分子标记的应用,综述了近年来DNA指纹分析在植物病原真菌群体遗传分析中的应用。还简要讨论了群体遗传分析对植物病理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ITS序列分析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 ,利用 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区段进行病原菌鉴定、检测及病害诊断技术得到了发展 ,利用病原菌在 r DNA的 ITS区段既具保守性又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序列的特性 ,对 ITS区进行 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后再设计特异性引物来诊断和检测植物病原菌 ,尤其是植物病原真菌的分子检测已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几种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病原细菌是寄生在植物上的原核生物,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根据其形态学性状进行分类鉴定较为困难,其检测和鉴定技术不同于常规真菌、病毒的检测和鉴定。综述了植物病原细菌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内 容涉及植物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群体遗传、致病机理、发育调控及抗药性机制等方面,列举了代表性应用实例,并就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中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病原真菌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足够变异、短、能够作为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未知物种进行快速、高效地分类和鉴定或者发现新物种的一项新技术。在介绍DNA条形码技术概况的基础上,对DNA条形码技术在病原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推进我国病原真菌DNA条形码在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芒果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芒果叶斑病进行及时预报与防治,以采自攀枝花市仁和区的芒果叶斑病害植株的叶和花穗为材料,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法及ITS序列分析法对其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5种病原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粉孢霉(Oidium mangiferae Berther)、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和黑曲霉(Aspergillu niger).利用ITS序列分析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芒果病原真菌,为芒果病害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及时有效地做好真菌病害的检测诊断工作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之一.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观察孢子形态、病斑特征、发病症状等,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对于交叉感染、病原菌产孢困难、病斑病症相似的发病作物则较难检测,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PCR技术的诞生为快速、准确检测植物病原真菌提供了基础.根据目前常用诊断植物病原真菌方法的分类及其利弊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应用前景等,以期为今后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CTAB法提取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叶片DNA,利用合成的特异引物对其DNA中nr DNA ITS区进行扩增,利用ITS条形码序列,对枸杞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测序得到了17份枸杞属近缘种的ITS条形码序列,整个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603~632 bp,平均为624 bp,整个转录间隔区(ITS1+ITS2)对位排列后总长度为480 bp,有194个变异位点,占40%;保守位点288个,占6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个大类群。基于ITS条形码序列分析在鉴定枸杞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讨披针叶八角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江浙地区披针叶八角种内12个不同类型的植株为材料,克隆其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对其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的披针叶八角植物在形态上可以分为12种类型,其ITS序列长度为634~637 bp,序列差异值为0%~2.4%,ITS1和ITS2的信息位点均达到了6个;聚类分析结果有2组5种供试植株的ITS序列完全一致,而其生物学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别。[结论]ITS序列同源性与结实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基于ITS序列差异值的种内分类标准并不适用于披针叶八角植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暗紫红毛菜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区)进行序列测定,为其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新资料。[方法]以产于山西娘子关泉的一株暗紫红毛菜为材料,提取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进而测定其ITS区基因序列。[结果]暗紫红毛菜与同科的少精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5%,与条斑紫菜ITS区同源性为79%。[结论]ITS区序列进化速率相对较快,种类和地理分布的差异是其序列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棉花黄萎病菌ITS序列的获得及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从河南安阳棉区分离的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关系,利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来自安阳地区的棉花黄萎病菌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42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证明了该片段来自大丽轮枝菌的ITS区,也进一步证明该棉花黄萎病菌是大丽轮枝菌。同时,对该序列在NCBI的GenBank进行了登记,登记号为EU835817。利用该ITS序列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黄萎病菌ITS序列一起构建了相应黄萎病菌的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上所搜索到的13个大丽轮枝菌都聚类到一个进化枝上,而且中国报道的植物黄萎病菌,包括安阳地区黄萎病菌在内的3个大丽轮枝菌在进化树上处于相邻的位置,表明:这3个菌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进化地位,该ITS序列还可以应用于棉花黄萎病安阳菌株的特异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5.
张建新  牛宪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44-9545,9547
[目的]通过对贵州桐梓淫羊藿rDNA ITS序列(包括ITS1、5.8S和ITS2)的测序分析,获得地道药材淫羊藿在分子水平上鉴定的参考标准.[方法]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淫羊藿总DNA,PCR扩增ITS序列后直接测序,并与Genbank中其他地区淫羊藿种的ITS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淫羊藿rDNA ITS序列长约703 bp,其中ITS1长249 bp,ITS2长247 bp,序列间共有16个变异位点.[结论]淫羊藿rDNA ITS序列的确定可应用于地道药材淫羊藿的鉴定,可作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中药淫羊藿的分子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6.
辣椒炭疽病3病原核糖体基因ITS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pepper anthracnose)是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对辣椒炭疽病3病原进行扩增,分别获得其rDNA-IT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5.8S 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其中ITS1区的差异大于ITS2区的差异,说明ITS1区的变异较丰富,可考虑将该区域作为病原鉴定的PCR检测特异引物的靶序列,为今后各病菌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提供可靠的靶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运用通用引物对高良姜及混淆品大高良姜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经ClustalX软件序列比对后发现二者ITS的长度范围在568~576bp,有32处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ITS1区和ITS2区,聚类分析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各聚为一支,表明高良姜与大高良姜两种植物碱基序列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虫生真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从罹病昆虫体表分离的虫生真菌Ekks1为供试菌种,对其进行形态鉴定;以ITS4和ITS5为引物,对Ekks1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和序列分析,并检测Ekks1对小菜蛾和豆蚜虫的杀虫效果。[结果]经形态鉴定,Ekks1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经PCR扩增,成功获得了Ekks1菌株的ITS1-5.8s-ITS5 rDNA序列,经分析,ITS1-5.8s-ITS5序列为555 bp,菌株Ekks1与GenBank中B.bassiana(EF672309)的同源性为99%;菌株Ekks1在孢子浓度为1.5×10^7个/ml时,感染8 d后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为76%,感染72 h后豆蚜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1%。[结论]Ekks1为白僵菌属真菌,其孢子浓度为1.5×10^7个/ml时,对小菜蛾和豆蚜虫均具有一定的致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酸马奶中酵母菌5.8 S rDNA及ITS的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将两株从酸马奶中分离提纯的酵母菌,提取单菌株基因组DNA,用一对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 PCR 扩增它们的5.8S rRNA和ITS基因,连接入pMD19-T载体,克隆鉴定后,测定序列,将测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建立系统进化树.结合系统发育树及5.8 S rDNA和ITS的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J14和S33判定为Kluyveromyces marxianus(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酸马奶中传统的酵母菌分类主要依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等鉴定方法,实验首次利用5.8S rRNA和ITS基因扩增和测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20.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菌株来源见表1。 1.2菌丝体培养将链格孢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恒温、倒置培养7d左右,用灭菌的刀片将菌丝从培养基上刮下,以备DNA提取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