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园甘蓝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甘蓝新品种,是从国内甘蓝种质资源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6-08—6—7—4—13和从黄苗甘蓝中选出的自交不亲和系96—8—10—6—8为亲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经江苏、安徽、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地试种推广,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将搜集的甘蓝种质资源265份进行品质鉴定和筛选,关注育种材料的球形、球色、口感、耐热性、抗病抗逆性等性状表现,对表现优良的种质材料开展自交系选育和雄性不育系转育工作,获得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圆球和牛心形甘蓝雄性不育系材料4份和自交系材料8份。翠晓1号是以雄性不育系MS1141719为母本、自交系C777为父本育成的甘蓝杂交一代品种,以卡瑞巴为对照,于2020—2021年在浙江宁波、嘉兴、台州进行区域试验。试验表明,翠晓1号的单球重和产量均高于卡瑞巴,抗病性和耐裂性亦优于卡瑞巴;翠晓1号的生育期为50 d,较早熟,外观和风味均优于卡瑞巴。  相似文献   

3.
甘蓝类蔬菜是中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是制约甘蓝类蔬菜在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遗传改良的重要瓶颈。分子育种是提高育种效率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改良,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高质量基因组和数据库、目标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方面探讨了分子育种在甘蓝类蔬菜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指出了解析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调控网络是大规模种质创新的核心和关键点。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可加速推动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进程。最后对加强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的策略进行了展望,为其分子育种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蓝对TuMV和黑腐病苗期兼抗性平行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同一甘蓝植株用复合接种平行鉴定的方法,从249份材料中筛选出对TuMv和黑腐病兼抗的材料30份,筛选率为12.05%,表明目前用于育种的甘蓝材料中不乏兼抗种质存在,为多抗性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相似文献   

5.
以3份携带CRb基因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抗源CCR1、CCR2和CCR3为母本,与15份不同类型的甘蓝纯系进行远缘杂交,以获得抗根肿病甘蓝新种质。胚胎拯救法获得的平均成苗率分别是常规田间直接授粉的19.25倍、5倍和35倍。筛选出含有CRb基因的双二倍体,以CCR1、CCR2和CCR3为母本获得的种间杂种的自然加倍率分别为18.5%、48.3%和12.6%。对43株BC2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等,表明单株17B14和17B15与甘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且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甘蓝相似度更高,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通过远缘杂交及前景+背景选择快速获得抗根肿病甘蓝渐渗系,为甘蓝新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种质创新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F1和白花甘蓝(Brassica oleracea)与双低甘蓝型油菜(B.napus)品种花油3号种间杂交及回交BC4代的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通过田间连续的定向选择,结果获得了16份含油量45.19%~50.52%的新种质以及3份双低白花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双单倍体育种技术进行油菜特异种质的创新,是一种快速获得新种质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早熟甘蓝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优异的甘蓝一代杂种创新育种材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从精选8398甘蓝创新种质资源的研究上证明了这一点。采用多次单株选择与分类标记的方法,选出了8个各有特点,性状又基本稳定的自交不亲和性好的株系。在球形上获得了超亲的高圆球类型;在熟性方面获得了偏早熟和偏晚熟的类型;在抗病性方面也获得了抗性较好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蔗糖合成酶(SUS)是植物蔗糖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不仅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基于已经公布的甘蓝全基因组数据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蓝BoSU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甘蓝全基因组共鉴定到7个BoSUS基因成员,系统进化分析分成3个亚组(Ⅰ、Ⅱ、Ⅲ).BoSUS蛋白氨基酸长度范围为805(BoSUS1a)~940(BoSUS6b)个,均是亲水性蛋白.在芸薹族特异的全基因组3倍化事件后,与拟南芥AtSUS4共线性的甘蓝BoSUS4基因发生了丢失,与AtSUS1、AtSUS6共线性的BoSUS1和BoSUS6基因均发生了扩张,出现了双拷贝(BoSUS1a、BoSUS1b和BoSUS6a、BoSUS6b).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oSUS1a、BoSUS1b和BoSUS3基因在甘蓝不同器官/组织尤其在花器官的蔗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库器官(花)的发育提供能量和物质.耐冷甘蓝CT-923叶片中BoSUS1a和BoSUS1b基因表达水平在低温处理6、24 h后相比对照急剧升高,BoSUS1a和BoSUS1b酶活性增强,为甘蓝产生保护性反馈机制提供能量,使得耐冷甘蓝CT-923耐寒性增强.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解析甘蓝BoSUS基因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和指导甘蓝耐寒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彩虹  武永慧  王翠仙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52-1156,1169
利用优异的甘蓝1代杂种创新育种材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从百惠等国外甘蓝品种创新耐贮运性好的种质资源,取得了很好的进展。采用多次单株选择与分类标记的方法,经过5代的选育,选出了5个各有特点、性状又基本稳定的自交不亲和性好的株系。在球形、球的大小上获得了不同的类型;在熟性方面获得了偏早熟和偏晚熟的类型;在耐贮运性、抗病性方面保留了原品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甘蓝枯萎病是由镰刀(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引起的土传病害,属于中国新发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夏秋甘蓝生产区的毁灭性病害,并且发病地域逐年扩大.抗病品种的使用是目前减少甘蓝枯萎病损失的最有效方法.而探索高效的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方法以准确鉴定甘蓝种质资源的相应抗性基因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前期病原物分离和鉴定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来源于山西寿阳的强致病力株GLHW1作为病原,通过混合因.子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3个接种方法,3个接种浓度及2个接种时期的接种效率及不同因素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接种效果的重要性影响依次为接种方法>接种浓度>接种时期,推荐给甘蓝育种者的接种程序是:在3叶l心期,将幼苗的根系浸入1x106cfu/ml抱子悬浮液中15 min.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甘蓝种质材料815份自交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抗病性的初步选择,入选了比较优良的自交系612份。然后利用研究建立的甘蓝室内苗期TuMV、Br、CMV抗性鉴定方法,结合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方法,鉴定筛选出H8501、B8502、J8806、B9505等4个抗源。并以抗源为母本,以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和抗病的另5个自交系为父本杂交18个组合。经对组合抗病性和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分析,结果表现组合均抗病,同时优质性和丰产性均优良的有8个组合,其中4个组合参加品种区域试验并通过了省级和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花茎组织培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花科作物中,利用花茎组织培养分化植株,油菜、甘蓝已获成功。花茎段作为培养材料,分化快,繁殖系数高,对于加速优种繁育,保存种质或植株数量较少的珍贵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白菜是十字花科中重要的栽培作物,利用种株腋芽扦插和腋芽组织培养提高繁殖系数均已获得成功。然而,白菜花茎是否也象甘蓝、油菜花茎那样通过组织培养诱导成株,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从1989年开始,对白菜花茎切段的组织培养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完整植株,并开花结出了种籽。  相似文献   

13.
我村菜农近几年栽培的早熟春甘蓝,90%以上的户都选用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8398。因其种质纯正,变异株少.冬性较强,产量高.深受欢迎。但每年结球期观察,户与户之间,一户的两棚之问,植株的总外叶数村1差很大。外叶少的12~13片,多的14-18片,而有部分苗竟多达20片叶以上。通过几年试验,我们认识到:甘蓝植株外叶过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早熟和高产。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种质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88个,平均为3.20个。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82~0.832,平均为0.644。36个种质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3~0.815,平均为0.720。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62的水平上可将36个甘蓝种质材料聚为三大类群,利用SSR分子标记可以从DNA水平上进行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3a不同轮作组合系统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主要种植的6种粮、菜作物组成的轮作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半干旱区连续3 a进行不同轮作方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系统等价产量、等价产值、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应当地旱作农业生产的最优粮菜作物组合模式。结果表明,系统等价产量最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甘蓝→甘蓝,产量达到45 014 kg/hm2,其次为玉米3 a连作和谷子→甘蓝→甘蓝组合模式,最差的处理组合为谷子→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仅为10 965 kg/hm2;系统产值较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菜豆→甘蓝、谷子→甘蓝→甘蓝、谷子→菜豆→甘蓝和玉米→甘蓝→甘蓝,产值均高于187 500元/hm2,菜豆连作表现次之,产值最低的是玉米→大豆→大豆组合,仅为39 465元/hm2;系统耗水量较低的组合模式为谷子→甘蓝→马铃薯、玉米→甘蓝→大豆和玉米→甘蓝→马铃薯,仅为1 073 mm,耗水量较高的组合有谷子→大豆→甘蓝、玉米→马铃薯→甘蓝和谷子→菜豆→甘蓝,最高与高低耗水量最大相差189 mm;系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轮作组合为玉米→甘蓝→甘蓝和谷子→甘蓝→甘蓝,玉米→甘蓝→马铃薯的表现次之,大豆连作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合以上4个方面所筛选出表现较好的轮作组合有:玉米→马铃薯→甘蓝、玉米→马铃薯→菜豆、玉米→甘蓝→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甘蓝RNA-Seq序列开发EST-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料作物海甘蓝(十字花科)发育时期种子的RNA-Seq测序数据组装获得186 778条cDNA重叠群(Contigs)序列,通过MISA和Primer 3程序设计了6 639个EST-SSR分子标记。在这些标记中,除了单核苷酸重复(45%)外,三核苷酸重复的SSR是最常见的碱基重复类型(29%),其次是双核苷酸型(10%)、五核苷酸型(7%)、六核苷酸型(5%)和四核苷酸型(2%)型。采用电子定位的方法将1 206个EST-SSR标记定位到近缘种白菜(Brassica napa)的基因组上。依据引物在白菜基因组中的分布,挑选了20条EST-SSR引物在海甘蓝中进行PCR验证,其结果显示所有引物均能够扩增出符合预期大小的PCR片段。这些新开发的EST-SSR引物可以作为功能标记应用于海甘蓝的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经调查,获得淮安市栽培的白菜类蔬菜38个品种,甘蓝类蔬菜17个品种,芥菜类蔬菜2个品种,根菜类蔬菜12个品种,野生类蔬菜5种。结合蔬菜物种资源调查及当前淮安市特色蔬菜栽培、销售现状,提出建立淮安市十字花科特色蔬菜种质资源库、开发新的特色蔬菜品种等淮安市十字花科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况小锁  陈发波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32-134,137
茎瘤芥(榨菜)作为我国特有的农业资源,仅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其加工产品"涪陵榨菜"蜚声海内外,与欧洲甜酸甘蓝、日本腌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文章从起源、分类及分布、核型与花粉形态、生理特性、蛋白质水平及遗传与育种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茎瘤芥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团队在芸薹属基因组进化方向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功绘制白菜与甘蓝的三维基因组图谱,发现基因组三维结构与其同源基因保留机制存在密切联系,为芸薹属物种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  相似文献   

20.
甘蓝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介绍了早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越冬甘蓝的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甘蓝几种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