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4种田间不同抗枯萎病类型甘蓝品种幼苗为试材,以分离甘蓝枯萎病病原菌悬浮液为接种菌液,筛选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最佳方法和最适苗龄;确定植株感病级别划分指标,判断抗病类型。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5×106孢子·mL~(-1);比较灌菌液法、菌土法和浸根法3种接种方法,菌土法接种可更准确反映不同抗病性品种枯萎病发病程度和抗病类型;在子叶期、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不同幼苗期接种,后两个时期特别是二叶一心期为最佳接种期;依据幼苗植株叶脉黄化程度,植株叶片褪绿、萎蔫甚至枯死等发病主要症状,将甘蓝感病幼苗划分为6个级别。由此确定甘蓝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种子消毒育苗,待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期时,采用幼苗轻微伤根、菌土法,接种5×10~6孢子·mL~(-1)枯萎病菌液,16 d后调查统计幼苗植株发病程度和感病级别数量。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以来在哈尔滨市大白菜生产中发现一种新型软腐病,此病害逐年加重,经鉴定病原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本研究以成团泛菌为接种病原,设置接种温度单因素试验,设置接种苗龄、接种湿度和接种方法L9(34)正交试验;以田间表现抗性有差异的3个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接种菌液浓度单因素试验,以期建立大白菜苗期对P.agglomerans抗性鉴定方法,并据此进行种质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接种条件为温度25~30℃,苗龄7~8叶期,相对湿度90%~100%;接种方法为在中肋基部用刀片轻划“品”字形小伤口,并滴30μL 1×1012 CFU·mL-1的菌液。按此方法在20份种质中鉴定出2份高抗和4份抗病大白菜种质,研究结果可以为大白菜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蓝3种病害抗源筛选及抗病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不同区域带有 Tu MV、黑腐病、CMV3种病害的发病甘蓝植株 ,通过分离提纯获得病原物。利用 3种病原菌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的方法 ,筛选出甘蓝 3种病害抗源材料 H85 0 1和B85 0 2。以抗源为亲本与其他 8份优良抗病自交系杂交 ,进行配合力测配和抗病性鉴定筛选育成经济性状优良 ,并抗 Tu MV、黑腐病和 CMV3种病害的甘蓝品种秦甘 70和秦甘 8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利用水培法接种进行香蕉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的可行性,为香蕉苗期接种技术的改良及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水培接种的方法对比巴西、农科1号、抗枯5号3个不同抗性香蕉品种的枯萎病发病率及平均病情指数间的差异,并与3个香蕉品种的田间病害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利用K2平板计数法研究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在水培营养液中的生长动态.[结果]3个已知抗性的香蕉品种通过水培接种法鉴定的结果与抗感品种本身的抗病性程度相吻合,抗感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在接种后第9d即能明显区分.香蕉枯萎病菌在水培营养液中浓度基本恒定,保持在105~106 CFU/mL,水培环境能为病原菌侵染寄主提供稳定的营养条件.[结论]水培接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区分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在香蕉抗性种质材料的快速鉴定及筛选中推广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黄瓜枯萎病是影响世界各地黄瓜生产的重要土传病害,生产上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高达30%~50%.因此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研究和对枯萎病抗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黄瓜枯萎病抗性机理、抗病性遗传规律及生物技术应用方面的综述,为黄瓜枯萎病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总结黄瓜枯萎病抗病育种的成就和不足,以供借鉴和指导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离体测定和温室植株测定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菌株B03对供试的15种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均具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发酵滤液对甘蓝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发酵滤液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发酵液的施用时期不同对甘蓝枯萎病的温室防效影响显著,以发酵液灌根后3 d再接种病原菌的效果最好,可明显降低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高达96.25%。  相似文献   

7.
【目的】黄瓜枯萎病和黑星病是危害中国黄瓜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明确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基因遗传与连锁关系,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黄瓜材料WIS2757和感病材料津研2号为亲本,获得98个F3代株系,分别对双亲、F1和F3代株系进行苗期抗枯萎病和黑星病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枯萎病与黑星病的抗性遗传及两个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亲本WIS2757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津研2号高感两种病害。F1群体抗两种病害。根据F3株系对两种病害的抗病表现推断F2对应株的抗病基因型并进行卡方测验,结果表明,F2群体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分离均符合1﹕2﹕1的理论比例,而两对等位抗病基因的遗传不符合9﹕3﹕3﹕1的理论分离比例。连锁分析表明,黄瓜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连锁群,两者的遗传距离为17.5 cM。【结论】WIS2757对枯萎病和黑星病的抗性均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的基因暂定名为Foc-4。Foc-4和抗黑星病基因Ccu间存在遗传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西桑树细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在广西的桑园中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从病桑根部和茎部组织经组织分离法获得3个细菌菌株,选择1个典型菌株GXE001进行接种桑树,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原细菌,柯赫法则证明GXE001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GXE001菌株为Enterobaaer cloacae.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北京市延庆县2002—2006年期间甘蓝枯萎病的田间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追踪和实地调查,旨在为后续研究和病害综合控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追溯法、田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方法;【结果】近五年来甘蓝枯萎病在北京市延庆县的发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2个村约13.3hm2发展到2006年的25个村86.7hm2,提高了6.5倍。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甚至绝收。甘蓝枯萎病的发生和危害与田间土壤、气候和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生产中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系统研究病原种类、初侵染来源和病害传播方式具有紧迫性。【结论】加速甘蓝种子健康检测和杀菌剂预防保健处理、筛选适合与土壤消毒的化学药进行应急防治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是病害综合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辣椒枯萎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明确山西辣椒枯萎病的病原 ,以便为有效地防治此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常规的病原菌分离方法 ,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 ,并参考Nelson等方法 ,室内致病性测定 ,采用灌根接种和切根接种两种方法 ,通过对分离自山西太谷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的研究 ,初步确定了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 .vasinfectum (Atk .)Snyder&Hansen)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西省甘蓝黄叶病发生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寿阳县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12份罹病植株根、茎部共分离到28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与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与木贼镰刀菌为山西省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较尖孢镰刀菌弱。此外,木贼镰刀菌作为甘蓝黄叶病病原为首次报道。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creen the antagonistic spore-forming bacteria of Alternaria brassicae and to assess their control effect. The test microorganism was A. brassicae in this experiment. One spore-forming strain named DL-59 with a rather stronger antagonistic activity than ever reported was obtained by using an improved agar plate diffusion method.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combined with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DL-59. Its control effect was studied in the basin culture and the plot trials. Two hundred strains were isolated form soil and 20 antagonistic bacteria strains were obtained through preliminary screen. After the secondary screening, a strain named DL-59 with a rather stronger antagonistic activity was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B. velezensis with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of 23 mm. The control efficacy was 79.07%. The plot trials showed that DL-59 had a visible preventive effect on cabbage black spot disease. This can be appli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The strain can produce spores, which is important for the storage of its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3.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休眠孢子在1×103~1×107个孢子/m L浓度范围内均能侵染大白菜,随着休眠孢子浓度的不断增加,各处理大白菜感病率逐渐增高。1×107个孢子/m L浓度处理感病率最高,达100%。采用1×107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感染盆栽大白菜,测定几种不同药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链霉菌NBF-926防治根肿病的盆栽试验的效果及植株鲜重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R标记的通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获得了1个以相斥相连锁的SCAR标记S46M48199,该标记在感病亲本中扩增出199 bp的单一条带,而在抗病亲本中无扩增条带,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2.78 cM,在F66和C1两个F2群体中的通用性验证结果,与抗性鉴定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1%和83%。【结论】开发的SCAR标记可用于甘蓝抗枯萎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5.
晋中市甘蓝黄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蓝黄叶病是近年来晋中市新发现的一种甘蓝病害。2005—2006年对晋中市11县(市)甘蓝种植区的调查表明,其中有6个县(市)发现该病的为害,以寿阳、昔阳、和顺3县病害发生较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灌根是防治甘蓝黄叶病的最好方法,供试的6种药剂中,80%代森锰锌2 500倍液对甘蓝黄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芸薹属植物对四种土传病原微生物熏蒸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皿试验,以抑菌率、菌丝干重、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四个指标来评价春夏秋冬小白菜、苏州青油菜、小花叶芥菜、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和香港白花芥蓝六种芸薹属植物对黄瓜枯萎病、黄瓜灰霉病、黄瓜立枯病和水稻稻瘟病等四种病原菌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所选六种芸薹属植物对四种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效果。不同芸薹属植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小花叶芥菜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红圆芜菁、香港迟花芥蓝、香港白花芥蓝和苏州青油菜,春夏秋冬小白菜抑菌效果最弱;同种芸薹属植物对不同土传病害病原菌抑制也存在差异,其中同种试验植物对黄瓜立枯病病菌的抑制效果要好于其他三种病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明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条件和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以往鉴定的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代表性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加工番茄的主要致病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供试三种镰刀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这些菌在pH 5~11均可以生长,在pH 6~8时生长最好,随着pH值的增大,菌丝生长量下降.各供试腐霉菌和疫霉菌在PDA和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供试各镰刀菌在PSA上生长最快.通过越冬菌态测定初步查明:供试各腐霉菌和疫霉菌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而镰孢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结论]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适宜在中性土壤环境里生长,供试各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在25~35℃生长较快,而供试各镰刀菌在25~30℃生长良好.初步试验供试各主要腐霉菌和疫霉菌以卵孢子越冬,镰刀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药用植物薄荷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过一年薄荷[Mentha haplocalyx var.piperascens (Malinv.)C. Y. Wu, et al.]的茬田土壤,人工接种棉花枯萎菌培养物,或接种病土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茬土可抑制土壤棉花枯萎病菌,在对照发病率为67.8-81.7%的情况下,防病效果达49.6-64.9%。薄荷草粉碎物以土重0.5-1.0%的用量及薄荷油以0.025-0.05%的用量处理严重感染棉花枯萎病菌的土壤,防治枯萎病的效果为43.9-74.3%。2000-10000ppm薄荷油稀释液熏蒸处理PDA平面上培养的枯萎病菌孢子,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500-1000ppm的含量仍可抑制约40-60%的孢子萌发。500-10000ppm的薄荷油稀释液,在48小时内,均可将生长茂盛的枯萎菌落几乎完全熏蒸致死。本研究为薄荷 - 棉花轮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些依据,展示了利用薄荷制剂防治该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两个抗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tracheiphilum)的长豇豆品种“猪肠豆”和“珠燕”分别与感病品种“红嘴燕”及“四季青”进行正、反杂交及回交。用分离自广州地区的5个长豇豆枯萎病菌株的混合孢子液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亲本F_1、F_2及回交群体的抗病性。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猪肠豆”与“珠燕”这两个抗源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均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