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杆菌介导转化平邑甜茶子叶外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轴端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菌液浓度、菌液浸泡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推迟筛选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苹果属植物平邑甜茶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了平邑甜茶高效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较优转化体系是将成熟胚接种在胚萌发培养基上培养,7~10d后剪取近轴端子叶,子叶外植体在OD600=0.5的EHA105菌液中浸泡10min后在再生培养基上共培养5d,然后在附加20mg· L-1Kan和400mg· L-1 Cef的再生培养基上选择培养,在此转化体系上平邑甜茶抗性芽再生率达9.0%.对27个Kan抗性株系的叶片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3个株系呈现出GUS染色阳性反应.本研究为平邑甜茶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松花菜DH系2-1、2-4、2-16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及不同浓度AgNO3添加剂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1和2-4在6-BA为2 mg/L、NAA为0.1和0.2 mg/L的分化培养基上不定芽诱导再生率最高,2-16在NAA为0.1 mg/L、6-BA为1mg/L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频率最高;平放在分化培养基上的下胚轴一端即形态学上端分化出芽;4 mg/L AgNO3能提高松花菜下胚轴不定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3.
平邑甜茶与M_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和M7(Malus pumila Var.ParadisiacaSchneid)的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暗培养、接种方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二者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暗培养时间是14d。平邑甜茶叶片以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再生效果好,叶片接种方式对M7叶片不定芽再生无显著影响。适合平邑甜茶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2.0mg/L+IBA0.1mg/L,再生率达93.3%。适合M7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4.0mg/L+IBA0.3mg/L,再生率达96.7%。适合平邑甜茶新梢伸长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3mg/L+IBA0.03mg/L+GA30.5mg/L,适合M7新梢伸长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0.5 mg/L+IBA0.05mg/L+GA31.0mg/L。适合平邑甜茶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IBA0.1mg/L,生根率为86.7%。适合M7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BA1.0mg/L,生根率为93.3%。  相似文献   

4.
北海道黄杨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Cu zhi')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和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KT)及生长素(NAA,IBA)诱导下胚轴直接再生不定芽。结果表明,不定芽未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不同的激素浓度和组合以及不同的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分化有影响;下胚轴的不同部位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差异显著。适宜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体系为MS+1.5 mg·L-16-BA+0.05 mg·L-1NAA,最佳外植体为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其分化率最高达63.64%;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2 mg·L-1NAA,增殖系数为3~5;1/2MS+1.0 mg·L-1IBA+100 mg·L-1活性炭适于再生幼苗的生根,生根苗经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5.
银白杨下胚轴高频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银白杨(Populus alba)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为银白杨遗传转化和推广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银白杨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形成不定芽,探讨苗龄、接种方式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硝酸银和蔗糖质量浓度等对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适宜银白杨下胚轴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AgNO33.5 mg/L+蔗糖35 g/L+琼脂6.0 g/L+IBA 0.3 mg/L+TDZ 1.5 mg/L,用该培养基培养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其分化率为98.63%,平均每个外植体形成的不定芽为23.81个。银白杨下胚轴外植体不定芽未经愈伤组织而直接产生于下胚轴的表皮或近表皮等表层细胞。3~7 d苗龄银白杨下胚轴诱导不定芽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诱导率均达到95%以上,7 d后随着苗龄的增加,不定芽分化、诱导能力快速下降,苗龄为11 d时不定芽分化率只有52.28%。不同切段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能力由强到弱表现为:上部切段(靠近子叶端的下胚轴部分)>中部切段>下部切段。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结论】优化了银白杨的组织培养体系,初步找到了影响银白杨下胚轴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麻风树无菌苗下胚轴、子叶和叶柄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的BA和IAA MS培养基上进行麻风树再生芽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BA+2.0 mg/L IAA,不定芽诱导率达100%;最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IA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基于BA/IAA的麻风树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风树无菌苗下胚轴、子叶和叶柄为外植体,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BA 和 IAA MS培养基上进行麻风树再生芽的研究. 结果表明, 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 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BA+2.0 mg/L IAA, 不定芽诱导率达100%; 最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IAA, 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花椰菜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子叶和上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下花椰菜离体培养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上胚轴作为外植体时不定芽分化率较高,在不加IAA或添加0.5 mg/L IAA的培养基上均能达到100%,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IAA.子叶作为外植体时不定芽分化率低,最高为40%.  相似文献   

9.
以长杆观赏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longata)实生幼苗下胚轴作为外植体,在附加细胞分裂素6-BA的MS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发生途径获得了再生植株,在研究中发现不同6-BA浓度(1、2、4、6 mg/L)对长杆观赏甘蓝不定芽形成有显著影响,其中在6-BA 4 mg/L培养基上的再生能力最强,每个外植体可再生出25.3个不定芽.此外,还对长杆观赏甘蓝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冉分化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10.
以结球甘蓝强力50(QL50)和甘19 CMS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苗龄和AgNO3浓度等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任何激素以及单独附加不同浓度的6 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均不能诱导外植体不定芽的分化;QL50下胚轴在MS+6 BA 2 mg·L-1+NAA 0.02 mg·L-1+AgNO3 6 mg·L-1分化培养基上再生频率最高,为93.0%,最适宜的苗龄为9 d,再生系数为9.17;甘19 CMS在MS+6BA2 mg·L-1+NAA0.2 mg·L-1+AgNO3 6 mg·L-1分化培养基上再生频率最高,为73.8%,最适宜的苗龄为6 d,平均再生系数为4.27。外植体在1/2 MS生根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 NAA时,不定芽的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达1000%,且根系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1.
以耐热大白菜42 号自交不亲和系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几种因素对大白菜植株再生的影响和农杆菌介导法转CpTI基因的条件。含0.1 m g/LNAA, 1.0~2.0 m g/LCPPU, 5.0~10.0 m g/LAgNO3 的MS培养基较适合于大白菜42 号自交不亲和系的子叶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测定了在含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离体培养7 d 后的子叶的内源激素含量,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子叶内源IAA、ABA 含量分别比培养在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下降42.6% 、10.5% , 比培养在生根培养基上下降52.4% 、19.0% ; iPAs 含量、GA1 3 含量分别比培养在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上升510.9% 、143.9% ,比培养在生根培养基上上升860.5% 、558.3% 。头孢霉素抑制子叶再生不定芽,而羧苄青霉素则有促进作用。筛选转化体的适宜卡那霉素浓度为5~10 m g/L。  相似文献   

12.
硝酸银对黄瓜离体子叶培养芽再生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黄瓜品种“津春4号”无菌苗子叶为材料,研究了AgNO3对离体子叶芽再生频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在含KT 2mg/L和NAA 0.1~0.4mg/L的MS培养基中附加AgNO3 2~6mg/L,可显著地提高离体子叶芽再生频率,其中最适培养基为:KT 2mg/L+NAA 0.3mg/L+AgNO3 2mg/L,芽再生频率达到77.2%。这种促进作用与AgNO3抑制乙烯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油桃子叶再生植株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油桃华光和曙光为材料,研究了培养基(MS,G,WPM)、细胞分裂素(BA,TDZ,ZT,KT)、生长素(NAA)、子叶发育的不同时期(花后30,40,50,60d和采收期)等因子对早熟油桃子叶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光花后60d为最佳取材时期,其子叶在MS+TDZ2mg/L+NAA0.04mg/L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75%;而曙光的最佳取样时间为采收期,其子叶在MS+BA8mg/L+NAA0.04mg/L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66.7%。子叶暗培养28d后转入光下进行光暗交替培养,华光、曙光子叶再生率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3~4d苗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陇油2号带柄子叶为转化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导入,获得抗卡那霉素的抗性植株3株。实验中还对影响油菜遗传转化的外源激素种类和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预培养阶段1.0mg/L 2,4-D与0.2mg/L6-BA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2,4-D效果好,在幼苗分化阶段2.5mg/L6-BA、0.1mg/L NAA和0.5mg/L GA3配合使用有促进芽分化、抑制根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京玉1号甜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京玉1号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外植体不同部位、苗龄、激素组合等因素对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以子叶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甜瓜子叶生长6 d时最佳,用Ms+6-BA 2.0 mg/L诱导分化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率可达88.67%;诱导不定芽伸长生长以MS+GA32 mg/L+KT 2 mg/L为最佳,伸长率达83.33%;伸长的不定芽在MS+IBA 0.5 mg/L上生根良好,外植体生根率达91.67%.  相似文献   

16.
大豆未成熟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大豆胚状体发生和再生植株的研究。结果表明:MS基本培养基附加高浓度的生长素(2.4—D或NAA或2.4—D与NAA的配合),可成功地诱导胚状体发生。2.4—D比NAA具有更强的诱导效果;2.4—D与NAA配比所诱导的正常胚率高于其单用;未成熟子叶不同的放置方式对胚状体发生影响极大。对畸型胚进行了改良并获得了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7.
小白菜再生培养基中适宜激素浓度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子叶盘和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小白菜再生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及其浓度水平对外植体产生愈伤、不定芽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子叶盘的再生频率较下胚轴的高。较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B 2,4-D0.1mg/L AgNO35.0mg/L,诱导频率为28.3%,较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NSB 6-BA4.0mg/L IAA0.1mg/L AgNO35.0mg/L,诱导频率为94.1%,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B IAA0.15mg/L,生根率为95.0%。  相似文献   

18.
黄瓜子叶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将6个黄瓜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培养于添加BA1.0~2.0mg/L+IAA(或NAA)0.01~0.02mg/L的MS培养基中,子叶能够直接分化出芽,出芽率随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下胚轴只长愈伤组织,没有见到芽的分化。将子叶分化的芽切割下来,转入含IBA0.1或0.2mg/L的1/2MS培养基中,可长出良好的根系,经移栽,即可成活。  相似文献   

19.
绥农10号大豆的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大豆的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以大豆绥农10号的破坏生长点的茎尖、子叶、真叶、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对大豆愈伤组织形成和芽的再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大豆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真叶的抑制作用最大,对破坏生长点的茎尖外植体抑制作用最小:6-BA诱导的大豆芽分化率均较低,其中在2~3...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并优化茄子高频再生体系,研究以茄子品种哈农杂茄2号和哈农杂茄3号为材料,利用不同的外植体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探讨影响茄子再生频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茄子最佳再生子叶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6-BA 1mg·L-1+KT 2mg·L-1;下胚轴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 0+KT 2mg·L-1,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0.1mg·L-1,且下胚轴的分化效率高于子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