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黄鱼和大眼鰤鲈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鲤鱼 (Cyprinuscarpio)、黄 鱼桑鱼 (Pseudobaqrusfulvidraco)、大眼 鱼师鲈 (Stizostedionvitreum)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鲤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最强 ,黄鱼桑鱼和大眼鱼师鲈胃中蛋白酶活性最强 ,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 :大眼鱼师鲈 >黄鱼桑鱼 >鲤鱼 ,表明食性不同 ,摄食能力不同 ,蛋白酶活性也不同 ;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 :鲤鱼 >黄鱼桑鱼 >大眼鱼师鲈 ,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 ;消化酶在肠道分布 ,无固定规律 ,而是因鱼而异  相似文献   

2.
中华倒刺Ba、黄颡鱼和华鲮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华鲮,表明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鱼巴>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华倒刺鲃、黄颡鱼和华鲮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华倒刺鱼巴(SpinibarbussinensisBleeker)、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和华鲮(SinilabeorendahliKimura)各消化器官消化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蛋白酶活性顺序为:黄颡鱼>中华倒刺鱼巴>华鲮,表明食性不同,摄食能力不同,蛋白酶活性也不同;3种鱼淀粉酶的活性顺序为:中华倒刺鱼巴>华鲮>黄颡鱼,其酶活性与鱼类的食性有关;消化酶在肠道分布,不同鱼表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池塘养殖的大眼鱼师鲈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眼鱼师鲈含肉率为68.41%;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含量为19.80%,脂肪为0.93%,水分为77.04%,灰分为1.0%.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85.61%,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33.28%,并与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鳜鱼等肌肉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鱼桑)鱼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颡鱼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鱼桑)鱼胃、肝胰脏及前、中、后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2.5,7.0,6.0,7.0,7.0;蛋白酶活性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顺序与蛋白酶相同;中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野生乌鳢、鲶、黄颡鱼和黄鳝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种野生鱼黄鳝、鲶、黄颡鱼和乌鳢肝脏和肌肉中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总脂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鱼,鲶肌肉的中性脂含量最小,极性脂含量最大;在4种鱼的脂肪酸组成中,肝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肌肉。4种鱼肌肉脂肪酸组成中,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差异较大,而肝脏中的n-3与n-6系列脂肪酸之比为0.84左右,没有显著差异。4种鱼中,黄鳝除肝脏饱和脂肪酸含量小于乌鳢外,其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肝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其它3种鱼,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较其它3种鱼小。与其它食品比较,4种鱼均含有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较大的C20:5n-3和C22:6n-3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3种肉食性鱼类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对鱼粉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⑴3种鱼胃、肠道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均以长吻(鱼/危)最大,其次为大眼鳜,再次为斑点叉尾(鱼/回),且长吻(鱼/危)和大眼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1.136<2.306=t0.05)肝胰脏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则斑点叉尾略大于长吻和大眼鳜.⑵对鱼粉干物质总体离体消化率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大眼鳜;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⑶相同或相近体重的长吻(鱼/危)、大眼鳜、斑点叉尾(鱼/回)消化道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比肠重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大眼鳜;比肠长以大眼鳜最小,长吻(鱼/危)、斑点叉尾(鱼/回)基本相近;比肝重和比胃重大眼鳜>长吻(鱼/危)>斑点叉尾(鱼/回).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长吻(鱼/危)和大眼鳜的消化能力与斑点叉尾(鱼/回)相近,证实了长吻(鱼/危)和大眼鳜人工养殖和配合饲料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馘、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馘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相似文献   

9.
运用耳石传统形态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 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蜮)(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识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存在体长效应,矢耳石对4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4.86%,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2.70%;矢耳石和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联合判别效果为98.54%.  相似文献   

10.
孔有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84-2285
[目的]比较黄颡鱼不同器官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方法]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钼酸铵比色法,测定黄颡鱼6种组织(心脏、肝脏、鳃、肠、眼、肌肉)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对各器官的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2种测定方法得到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一致性,且黄颡鱼6种组织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心脏、肝脏、鳃、肠、眼、肌肉。[结论]黄颡鱼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明显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黄Sang鱼消化能力与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黄Sang鱼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研究表明,黄Sang鱼从食性在,主要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胃、肠的PH值分别为3.8-4.6、6.5-8.5。同时,胃、肠的蛋白酶的淀粉酶活力性较强,塘网箱养殖28d后,其胃、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明显增加,表明黄Sang鱼具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通过对全鱼和和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黄Sang鱼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具有较大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用酚/氯仿提取法提取了蓝鳃太阳鱼、绿色太阳鱼肌肉组织的总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1119bpCyt b基因片段,纯化后送上海生工测序。所得序列用Mega3.1软件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其余9种太阳鲈属鱼类Cytb基因序列用NJ法构建太阳鲈属鱼类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序列相似度为82.3%,变异位点198个,平均转换/颠换比为2.1;(2)蓝鳃太阳鱼与L.humilis亲缘关系较近,绿色太阳鱼与L.symmetricus亲缘关系较近,蓝鳃太阳鱼与绿色太阳鱼遗传距离为0.206。  相似文献   

13.
随机取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鳙鱼、鲢鱼和鲤鱼各8条,分别测定各鱼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钙和磷占鲜鱼重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水库与池塘养殖方式3种鱼的粗蛋白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鲢鱼、鳙鱼、鲤鱼,鲢鱼高于鲤鱼(P<0.05);2种养殖模式3种鱼的粗脂肪含量由高至低均为,鲤鱼、鳙鱼、鲢鱼,鲤鱼高于鲢鱼(P<0.01);2种养殖方式3种鱼的粗灰分、磷、钙含量的高低趋势却不同。2种养殖模式中,同品种鱼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池塘养殖模式鱼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水库养殖模式的鱼。3种鱼的粗灰分含量,池塘养殖模式均显著低于水库养殖模式(P<0.01),而磷、钙的含量3种鱼在2种养殖模式下表现的高低趋势却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4种鱼的21个形态性状的种间形态差异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的所有性状差异显著(P<0.01),头部性状以及臀鳍条数、脊椎骨数、幽门盲囊数是区别4种鱼的主要性状,黄唇鱼与丁氏鱼或、大黄鱼、棘头梅童鱼的差异逐渐增大;大黄鱼与黄唇鱼、丁氏■的差异相当,而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形态差异较小。以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4种石首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8.31%100%(P1)和98.36%100%(P1)和98.36%100%(P2),综合判别率为99.46%。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6.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种鱼为温水性鱼类,适应性强,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其肉质嫩、营养丰富,近几年市场上畅销。简介黄颡鱼池塘无害化养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19.
大眼鰤鲈蛋白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大眼Shi鲈消经器官蛋白酶活性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胃、肝胰脏、幽门垂、肠的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7.0,8.0和8.0;蛋白酶的活怀顺序为:胃〉幽门垂〉肠〉肝胰脏;肠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不同,蛋白酶活怀前肠最高,中肠次之之,后肠最低,差显著(P〈0.05);随大眼Shi鲈的生长发育,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体重达63 ̄102g时,各消经器官机能已近完善。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pH对澳洲宝石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改变酶反应温度和pH,分析了澳洲宝石鱼Scortum barcoo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澳洲宝石鱼肝胰脏、肠道、胃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2;肝胰脏、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5、7.0~7.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说明淀粉酶在中性偏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在中性偏碱性时活性最高,而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时活性最高。肝胰脏、肠道、胃的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5、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温度和pH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各自最适的温度下,3种消化酶比活力的大小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