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观察并详细记录了血鹦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1)血鹦鹉体高与体长的比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2)胃U形,肝脏发达: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木,首次报道了血鹦鹉的核型,研究表明血鹦鹉的染色体数量是2n=48,核型公式为是4sm+44stt,NF=52.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4.
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常规方法对瓦氏黄颡鱼Pelteoebagrus vachelli(体长19.0—21.0cm、体重120.0~125.0g)全鱼和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75.71%±2.39%)和粗蛋白(15.87%±0.57%)的含量高于全鱼(72.68%±1.86%、12.52%±1.80%),而粗脂肪(7.55%±0.63%)、粗灰分(1.11%±1.11%)、Ca(0.20%±0.02%)、P(0.87%±0.01%)、能量密度(6.74)和E/P值(42.47)均低于全鱼(11.04%±0.60%、3.17%±0.32%、3.12%±0.10%、2.19%±0.06%、7.32和58.47);该鱼肌肉水解物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肌肉中主要含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  相似文献   
5.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超声波辐射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选用江黄颡幼鱼(平均体长8.76±0.42 cm)为实验对象,共设四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使用四种不同形式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经60 d超声辐射刺激后,各组间的体长、体重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23 KHz,声强400 mW/cm2的连续3 min超声波辐射的鱼体平均体重增长最快,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多19%,体长多4%左右.实验期间,该组的体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39.4%和187.2%.初步表明低功率超声波辐射对江黄颡幼鱼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同时开展了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7.
观察并详细记录了血鹦鹉的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1)血鹦鹉体高与体长的比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2)胃U形,肝脏发达:以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木,首次报道了血鹦鹉的核型,研究表明血鹦鹉的染色体数量是2n=48,核型公式为是4sm+44stt,NF=52.  相似文献   
8.
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超声波辐射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选用江黄颡幼鱼(平均体长8.76±0.42 cm)为实验对象,共设四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使用四种不同形式的超声波对其进行辐射刺激.经60 d超声辐射刺激后,各组间的体长、体重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每天受频率23 KHz,声强400 mW/cm2的连续3 min超声波辐射的鱼体平均体重增长最快,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多19%,体长多4%左右.实验期间,该组的体长、体重增长率分别为39.4%和187.2%.初步表明低功率超声波辐射对江黄颡幼鱼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还同时开展了有关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