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捕捞策略(管理程序)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方法体系,并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经济鱼类资源开发与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捕捞策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传统渔业资源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捕捞策略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捕捞策略有利于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利用。针对考虑运用管理策略评价建立捕捞策略的渔业,提出未来应加强渔业与种群生物学基础数据收集、加强种群模拟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适用于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捕捞策略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应用捕捞策略方法进行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租金是自然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合理收取资源租金既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渔业资源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本。以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以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处所获得的资源租金作为参考,估算2008年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状况。研究认为,2008年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全部价值为373.03百万元,其所捕捞的渔获价值为179.70百万元, MSY时的资源价值为157.89百万元。同时,随着鲐鱼的繁殖生长,平均每年渔获可增加的经济价值为13.81百万元,渔业净利润为9.81百万元。以2008年中日韩3国近海鲐鱼的生产数据和经济数据为基准,累计5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44.63万吨和4.04亿元,累计10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09.5万吨和12.67亿元,累计20年的利润636.87万吨和30.44亿元。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实行改革,通过收取资源租金的形式来降低捕捞强度,这不仅可以确保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了资源所有者的权益,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洋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海洋渔业资源能够直接给人类带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近些年,我国渔业面临着严重问题,渔业资源面临着过度捕捞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渔业资源将面临资源严重短缺,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应该了解渔业的现状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策略,以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种之一,其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日益受到重视。加强东、黄海日本鲭的资源评估研究是其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本文基于1979—2019年中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及辽宁6省2市与日本、韩国的日本鲭捕捞产量以及相关文献的资源丰度指数数据,利用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对日本鲭进行了资源评估。结果表明:由于r与K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的先验分布影响模型的参数估计,给出合理的r先验有利于提高模型评估的质量;渔获量数据观测误差精度对模型参数估计及资源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结构的划分仍存在争议,目前无法按种群分别进行资源评估,若按数据统计单元对日本鲭进行资源评估将不利于日本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本鲭有较大概率(大于60%)被过度捕捞,总可捕捞量(Total Allowable Catch,TAC)低于4.82×105 t时,10年后其未被过度捕捞的概率大于60%。基于当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争议的现状及相应数据收集存在的困难,本文建议将东、黄海日本鲭作为同一个种群处理,以满足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基本假设、提高该渔业资源的评估质量。而将渔获量控制在4.82×105 t以下则有利于该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捕捞过度、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天然与人类开发的影响,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求在控制人口、用好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为了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生产环境和保护种群资源面临威胁的生物资源,建立自然生物资源保护区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渔业资源保护区通常是渔业资源繁殖和幼鱼发育的水域,这些水域又常常是渔业经济活动比较密集的水域。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常常和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以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对周边渔业经济的影响,对如何减小建立保护区给当地渔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捕捞过度、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天然与人类开发的影响,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要求在控制人口、用好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为了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生产环境和保护种群资源面临威胁的生物资源,建立自然生物资源保护区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渔业资源保护区通常是渔业资源繁殖和幼鱼发育的水域,这些水域又常常是渔业经济活动比较密集的水域。因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常常和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以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区对周边渔业经济的影响,对如何减小建立保护区给当地渔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翘嘴红鱼白是江河、湖泊、水库中的常见经济鱼类 ,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过度捕捞 ,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笔者通过调查及在养殖试验的基础上 ,对翘嘴红鱼白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资源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期保护与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8.
西印度洋是海洋捕捞作业的重要海域,分析捕捞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量是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的基础,也是确保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本研究根据FAO提供的1950-2019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Dominance analysis),分析了70年间主要捕捞方渔获种类和渔获量组成,比较不同时间序列下主要捕捞方和种类对渔获量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突变点检测及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9年三个阶段。研究分析表明,各阶段累计渔获量前十的渔获种类、捕捞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累计渔获量为最高,鲣、黄鳍金枪鱼等种类渔获量对总渔获量的贡献度较高;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是沿海国和地区各阶段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是非沿海国和地区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对各阶段印度洋西部海域总渔获量的贡献度基本都超过10%。。研究认为,基于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力,各主要捕捞国家和地区应该降低捕捞努力量,养护已过度开发的经济种类,增加对资源量丰富的短生命周期种类的开发力度,确保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翘嘴红鲌是江河、湖泊、水库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在天然捕捞产量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笔者通过调查及在养殖试验的基础上,对翘嘴红鲌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资源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保护与利用这一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海洋捕捞渔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科研成果的数据为基础选择指标进行评估。为全面评价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分析浙江省渔业现状,评估浙江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浙江省海洋捕捞能力过强,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实施TAC制度,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渔业资源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各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关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为我国渔业资源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功能,对其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来源出版物、合作网络以及研究现状和热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文献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自2017年以来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美国、中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占据主要地位,且形成以Mark N Maunder、Yong Chen、Andre E Punt、Xinjun Chen以及U Rashid Sumaila等为核心作者,作者和机构间合作密切;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类别为渔业、海洋淡水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等。研究热点与前沿主要有:重视对渔业资源评估方面的研究;注重对渔业管理方法、实践以及管理对渔业的影响等方面研究;针对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以及经济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或鱼类的影响。研究认为,未来渔业资源学研究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1)通过学科交叉创新渔业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摸清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特性;2)创新渔业资源评估新技术,实现对重要经济种类资源量及可捕量的准确估算;3)创新渔业资源管理与养护的新方法,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4)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渔业资源研究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渔业种群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发展,未来渔业资源研究将会向更细、更广、更深等层次拓展,并把人与渔业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综合考虑,从传统的单鱼种-多鱼种-生态系统,发展到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实现人-自然系统中渔业资源的最优产出,以及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舟山沿岸渔场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通过分析得出导致其资源衰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舟山沿岸渔场资源、真正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舟山市的海洋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洋捕捞业贡献了我国水产品产量的约五分之一,但渔业资源衰退与捕捞强度过大的矛盾亟需破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首先对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的总产量变化趋势、省份结构、品种结构、海区结构、作业方式结构等特征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我国海洋捕捞业供给侧的突出问题是海洋捕捞产量远超资源可捕量和渔获物中鱼类所占比重仍呈增长趋势。最后,以海洋捕捞渔业健康持续发展为目标,阐述了我国海洋捕捞渔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东海是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最早的海域之一,首先梳理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的完善历程,分析了东海区伏季休渔实施效果与特征,指出其中渔业资源的“暂养”功能和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是该制度最为显著的特点;然后探讨了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趋势,并结合现行东海伏季休渔制度,提出了严格执行“双控”制度、建立渔具准入制度、建立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渔船实时监控系统、采取临时性休渔措施、建立渔业科学专家委员会制度等建议,以期实现东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代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近海捕捞资源呈衰退甚至枯竭之势,1978-2016年近海渔业资源整体恶化了1.57倍,“近海无鱼”成为社会焦点。研究了新时代加强近海捕捞渔业资源养护政策的紧迫性、现有政策及存在的问题、养护政策的方向与建议。结果表明: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现有养护政策缺乏捕捞主体主动参与扩大增量、降低产量的激励相容机制;新时代从资源功能定位、实施重大工程、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等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政策指明了方向;未来养护政策应改革近海捕捞渔业产权制度(赋予排他权利、激励捕捞主体维护资源和防止外来者破坏的积极性)、推进渔民退捕工程(退捕者生态补偿、转产转业,非退捕者征收税费)、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改革资源保护监管体制,理顺三大关系)。该研究有利于改进现有养护政策和保护与恢复近海渔业资源,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预警系统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的概念、研究框架、内涵与特点,系统介绍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中警义、预警指标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并分析预警系统运行机制。最后初步构建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海洋渔业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预警系统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的概念、研究框架、内涵与特点,系统介绍了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中警义、预警指标的含义及其研究内容,并分析预警系统运行机制。最后初步构建了海洋渔业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