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冬枣湿冷保鲜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湿冷条件下,不同采收期、不同成熟度冬枣的耐贮性,比较了鲜枣保鲜剂和臭氧的杀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湿冷保鲜和臭氧杀菌技术能有效地延长冬枣的贮藏寿命,提高冬枣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1 选择耐贮性品种 一般晚熟品种、小果型品种、兼用品种比鲜食品种耐贮性好.如冬枣、雪枣、金丝小枣、临汾团枣等.其中冬枣的品质耐贮性最好,有"枣果之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3.
1.品种长期贮藏的枣果应选择耐贮且鲜食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冬枣、乌头枣、襄汾圆枣等.三变红、金丝小枣等较耐贮,梨枣、木枣耐贮性一般,骏枣、壶瓶枣等最不耐贮.  相似文献   

4.
冬枣保鲜技术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冬枣用PE打孔袋包装后,在不同温度下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贮后2个月,半红果的贮藏效果明显好于全红果,0℃半红果的软果率和腐烂率分别比0℃全红果低36和23个百分点,Vc含量损失减少47.1个百分点;0℃的贮藏效果好于-2℃,0℃半红包装果的软果率和腐烂率分别比-2℃半红包装果低16和6个百分点,Vc含量损失减少175个百分点;PE包装有利于冬枣的贮藏,0℃半红包装果的脆果率高达71%,而对照为0。  相似文献   

5.
以豫北主栽大枣品种扁核酸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适宜采收时期、采收方法及贮藏性能.结果表明;贮藏80d,初红果、半红果和全红果的好果率分别为68.7%、58.1%和49.2%;但初红果的失重率最高,为10.2%,远远高于半红果和全红果的5.1%和6.8%.初红果和半红果耐贮性较好,长期贮藏的扁核酸大枣适宜在半红期采收;贮藏至...  相似文献   

6.
青椒品种耐贮性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对辽宁地区常栽培的16个青椒品种的耐贮性做了比较试验,经三年7次品种比较,初步筛选出麻辣三道筋油椒、世界冠军、茄门、三道筋油椒、巴彦和12—2等耐贮性较好的品种。通过早、中、晚不同采收期试验表明:早期以7月15~24日,晚期以9月中旬至9月25日以前采收为官。中期(8月采收)果贮藏期间易转红且发病率高,不宜长贮(不宜超1.5个月)。青椒贮藏中抗坏血酸含量增加,在成熟的红果中达到最高含量,过熟时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果皮组织由电镜照相表明,耐贮藏的品种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密度大,而且排列整齐,故抗病耐贮,可以此作为一项耐贮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耐贮番茄长龄的贮藏效果及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龄,是我所近年来选育成功的含有纯合nor基因的耐贮番茄品种。nor基因除了影响果实的耐贮性状外,对果实硬度、色素组成及品质风味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广利用长龄番茄,1989~1990年开展了对其耐贮性及品质性状的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以含纯合nor基因的耐贮番茄长龄及其亲本双黄5号(♀)、84-139(♂)和苏抗5号(CK)为材料。于1989年7月、1990年7月,将采收后各品种番茄分成白熟果、转色果及半红果3种类型,用0.3%强氯精浸  相似文献   

8.
以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采收期下,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低温贮藏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灵武长枣在不同采收期中,全红果的果肉硬度小于大半红果,头蓬果高于三蓬果;全红果的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高于大半红果;三蓬果的葡萄糖、果糖含量高于头蓬果,头蓬全红果的蔗糖、总糖含量高于三蓬全红果;抗坏血酸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变化不明显.同一采收期的灵武长枣、冬枣和梨枣,在贮藏95天后,3个品种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总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梨枣的果肉硬度、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均最多;灵武长枣采收时抗坏血酸含量最高且降解最少;冬枣蔗糖含量下降了88.5个百分点;灵武长枣、冬枣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增加,而梨枣出现下降;冬枣的果糖上升了113.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是贮藏后风味更为浓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栽培的鲜食枣品种极多,贮藏性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早中熟品种耐贮性差,不适’宜进行长期贮存,宜随采随销,避免损失。而对一些晚熟品种,如冬枣、雪枣等可以通过贮存,延长市场销售时间和抓市场空当销售,提高售价,增加收入。一般晚熟品种,常温自然条件下可贮存5~7天。低温等条件下,有的品种(如薛城冬枣、沾化冬枣)保鲜期可达4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0.
开展了“枣丰素”叶面肥对冬枣产量、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25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显著,果实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最长;喷施100、150mg/kg浓度的“枣丰素”对冬枣果实含糖量、产量增加不显著;在自然条件下货架期与对照比较,喷施10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有所延长,喷施150mg/kg浓度的冬枣果实较对照几乎没有延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纯CO2气体包装、纯O2包装和排气处理包装对初红冬枣果实“酒软”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乙醇积累与软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包装处理的初红冬枣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丙酮酸含量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淀粉酶活性呈前期上升而后期下降的趋势;果胶甲酯酶活性下降;果实硬度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包装处理乙醇含量与果实硬度呈负相关,与冬枣PG活性变化呈正相关。与空气包装对照相比,纯CO2包装严重地影响冬枣果实正常的生理代谢,促进“酒软”;纯氧气处理、排气处理也不同程度促进冬枣“酒软”,不利于冬枣的保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保鲜剂对贮藏期冬枣好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15 d使用液体保鲜剂1号进行全树喷洒效果较好,好果率最高;CSP固体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也很好,且使用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枣的果实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产地冬枣的品质差异很大,将选自5个不同产地的冬枣苗木栽种于同一地区的同一试验园内,采取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对成熟期冬枣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连续2年的分析测定,旨在探讨不同来源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成因。结果表明:苗木产地因素对供试样品的品质性状和感官评分影响较小,而不同果园和不同年份间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因此,在冬枣生产中,要提高果实品质,一方面要注意良种选育,选优去劣;另一方面要划定冬枣的适生范围,实现科学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4.
低温、减压和臭氧对冬枣保鲜的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以冬枣为材料,研究低温、减压、臭氧对冬枣贮藏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确定冬枣贮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减压和臭氧均能降低呼吸速率,抑制淀粉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减缓淀粉和抗坏血酸降解速度,抑制霉菌孢子繁殖,防止果实腐烂,保持果实硬度。减压还可减缓冷害发生,使用较低的贮藏温度。经正交试验,在高湿、-2℃温度和40.5 kPa压力条件下,每隔10 d用300 mg·m-3 O3处理0.5 h,冬枣可贮藏140 d,好果率达92.6%。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为材料,测定了常温和冷藏条件下鲜枣软化衰老过程中脂氧合酶(LO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果实软化衰老加快,3种酶活性较高;在贮藏前期,低温可显著抑制3种酶的活性且在一定程度延迟了衰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壳聚糖涂膜结合臭氧杀菌对冬枣果实贮期品质和抗病因子的影响,旨在为冬枣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贮藏,0.75%壳聚糖涂膜结合300μg/L臭氧处理冬枣,能防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速度;减缓还原糖含量的上升速度;防止酚类物质降解;激活保护酶POD活性,并在较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贮藏初期抑制PAL活性下降而后期延缓其上升;推迟PPO活性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45,50,55℃)热处理对冬枣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保持了冬枣的硬度和Vc含量,抑制了果实腐烂率的增加,增大了果实的失质量率,对果实的呼吸强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冬枣气象生态适应性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5个不同引种栽培地区试验园冬枣的物候期、产量和果实品质进行观察研究,比较分析引种地和原产地的气象条件、枣树生育期的主要气象因子、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①冬枣栽培适宜的气象生态条件是盛花期日平均气温为24~27℃,空气相对湿度在55%以上;果实迅速生长期日平均气温为25~27℃;果实成熟期日平均气温为18~21℃,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0℃以上;无霜期在185 d以上。②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地区、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与冬枣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和产量品质比较接近,适宜冬枣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因气温较低、有效积温少和无霜期短冬枣不能正常着色成熟,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质构仪穿刺试验检测冬枣质地品质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丰富鲜食枣果实品质评价的内容,为合理指导生产、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鲜食枣果实质地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方法】采用质构仪质地整果穿刺法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来源的冬枣进行质地检测、Macro程序编辑和测得数据的方差分析,建立一套适合鲜食枣果实的质地检测方法。【结果】主要试验参数为:采用完整的冬枣为试验对象,每果取最大横径处阴阳面2个部位测定(取平均值),各样品随机取20个(以上)果实进行测定;采用P/2n针状探头(直径2 mm),测前速度5 mm•s-1,贯入速度1 mm•s-1,测后速度5 mm•s-1,最小感知力5 g,穿刺深度小于最小样品的果肉厚度(冬枣,5 mm),感应力阈值2 g;通过设定的Macro程序,可在所得演示曲线中得到:果皮强度(g)、果皮破裂深度(mm)、果皮脆性(g•s-1)、果皮韧性(g×s)、果肉最大硬度(g)、果肉平均硬度(g)和果肉匀质指数等参数。【结论】该方法能够检测出不同生产园、不同含水量和不同贮藏时间冬枣的质地差异,同样适用于其它鲜食枣品种以及其它带皮食用的小型水果的质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