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正>以揉茶机为代表的一大批茶叶机器的引进使用和仿制成功,称得上是我国近代茶叶机械化的开端,也见证了我国茶叶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鼎盛繁华的一段历史。揉茶机,又叫茶叶揉捻机,主要用于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的揉捻加工。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揉捻"是一道重要工序,在对萎凋的茶叶进行揉捻的过程中,一方面茶叶细胞组织经过破坏,茶汁外溢,加速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  相似文献   

2.
传统茶叶揉捻机人工转动手摇转轮加压方式会因为操作不熟练、操作疲劳等原因造成揉捻机成条率、细胞破损率指标不达标,影响揉捻质量,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在揉捻机揉桶加压杆上安装由同步电机、同步皮带轮及同步皮带组成的自动加压装置,不仅可以避免人工手摇转轮加压方式的缺陷,而且还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工作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茶叶生产自动化流水作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台盘式揉捻机联合工作的PLC控制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盘式揉捻机改造、送料装备研发为基础,以连续自动化作业为方向,利用PLC控制技术,研发了一种连续自动化揉捻机及其控制系统,实现了茶叶揉捻工序的连续自动化作业。  相似文献   

4.
<正>一、茶叶揉捻机揉捻机是茶叶加工中结构比较成熟的机械,常用的型号有25型、30型和35型等,加压形式有重锤式和单柱丝杆两种。揉捻机靠三角皮带传递动力,在年终保养时,最好更换新带,以保证来年的正常  相似文献   

5.
为便于农民朋友正确掌握茶叶揉捻机的使用和保养技术,现将其有关知识介绍如下:1.作业准备作业前应悉心检查揉捻机各紧固件是否松动,若发生松动,应及时加以紧固,以防止揉捻机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加工方法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在。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充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机,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中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高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3,(20):108-109
分别介绍或评价了条形茶叶加工机械茶叶滚筒杀青机、茶叶揉捻机、茶叶理条机、茶叶烘干机、茶叶炒干机的性能和主要作业质量指标,为茶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揉捻过程中茶叶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牛智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767-2770
为研究揉捻过程中茶叶含水率、柔软性、弹塑性及孔隙率等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华农绿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杀青并回潮之后进行揉捻加工,分别采用103℃恒重法、质构仪法、仪器法对以上几个茶叶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含水率与揉捻时间呈负相关,(y)=-0.032 7 x+46.421,决定系数r2=0.959;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弹性与揉捻时间基本呈线性正相关,(y)=0.134 2x+12.92,决定系数r2=o.956;而柔软性和塑性都是先增加后减小,25 min左右时最小,若着重考虑茶叶外形,则茶叶成形的最佳揉捻时间是25 min左右;揉捻过程中茶叶的孔隙率随揉捻时间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趋势,两者的关系可以用(y)=0.0006 x3-0.021 5 x2-0.057 x+69.86来表示,决定系数r2=0.964.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盘式揉捻机进行局部结构改造,研制旋转定位投料机械、提料及称量系统,同时按时间与逻辑控制方法设计控制电路,编写控制程序,实现了茶叶揉捻工序的多台联动及连续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传统盘式揉捻机进行结构改造的基础上,研制具称量、投料、送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行车式投料系统,并利用PLC自动控制技术,采用多台联动方式实现了茶叶揉捻工序的连续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1.
不同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了冷揉、余热揉、热揉3种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揉处理的茶叶外观品质和茶多酚等4种成分均较其余2种揉捻处理的茶叶为优,这说明热揉是较为理想的揉捻方式。结合试验结果,作者还对余热揉和热揉的含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校研制的行星式揉茶机已获1989年国家专利。该机由3个带棱骨的滚筒,在壳体内作行星运动,茶叶进入壳体后,随着滚筒运动边滚转边搓揉边翻拌,由于茶体直接受到滚筒及壳体内壁作用,因此,揉捻功效高,细胞破碎充分,成条状,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一次揉捻,加工质量符合制茶工艺要求。该机打破了利用揉桶、揉盘揉捻茶叶的传统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制茶机械。经云南省有关单位对该机样茶审评鉴定,认为该  相似文献   

13.
一、紧固部件,注意清洁卫生 揉捻机的主要结构有揉盘、机架、揉桶、加压装置和传动机构等。揉捻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揉捻机各紧固件是否松动,若发生松动,应及时加以紧固,以防止揉捻机因部件松动而在运行中发生机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揉捻时间对鄂茶10号优质绿茶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鄂茶10号优质绿茶揉捻工艺,应用6CR-35型茶叶揉捻机,对鄂茶10号杀青叶进行不同时间(0、10、20、30、40 min)的揉捻处理,并对制得的绿茶进行了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0~20 min揉捻的绿茶具有干茶色泽尚翠绿润、显毫,汤色尚绿明亮、花香栗香较高、滋味鲜醇的感官品质,其酚氨比和儿茶素苦涩味指数较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较多,干茶和茶汤的绿色度较高,色泽较为协调。说明鄂茶10号优质绿茶加工揉捻时间以10~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的杀青与揉捻时间对峨山绿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快速杀青a1(5分钟)、中速杀青a2(6分钟)、慢速杀青a3(7分钟)和轻度揉捻b1(揉捻10分钟)、中度揉捻b2(揉捻15分钟)、重度揉捻b3(揉捻20分钟)共九个组合处理。通过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轻揉茶样,可使茶叶条索紧结匀齐,显毫,茶汤滋味浓醇,商品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6.
揉捻是绿茶、红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生产中盘式揉捻机存在上料不均匀、出料不完全等问题,需靠人工辅助来完成。通过在盘式揉捻机上加装简易的上料和清理装置,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揉捻工序可实现自适应加料功能,同时出料完全。  相似文献   

17.
1.分级红茶初制技术的关键是;萎凋适度,映叶(萎凋叶)筛分,揉捻充足,筛分复揉,发酵充分,高温薄摊,快速干燥。2.为了提高生产碎茶的此重,与技术改革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改变揉茶机的稜骨和添设揉切机(C.T.C.)的装置。3.分级红茶初制技术的关键,也适用于工夫红茶,并可显著提高品质。即采用“四改二筛”的办法。四改是:改重萎凋为适度萎凋,改不充分揉捻为充分揉捻,改嫩发酵为适度发酵,改低温烘茶为高温薄摊,快速干燥。二筛是:萎凋叶筛分,分开揉捻;揉捻叶解块筛分,筛面复揉。4.我国茶叶品质提高的潜力是极其巨大的。过去有“湖红无好茶”的传统观念。这次试制安化分级红茶,虽然是以2级3等鲜叶原料,但成茶已达国际水平,这充分证明了湖南茶叶的品质绝不是一般所想象的那样低劣。问题在于技术上还存在有保守思想,试验的事实说明:我们只要能够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敢想敢作是完全可以改变原来面貌的。  相似文献   

18.
卷曲形茶机械做形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卷曲形茶机械的做形技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卷曲形茶机械做形过程中揉捻机加压力度、揉捻次数及时间等因素,探索卷曲形茶的最佳做形工艺。结果表明:揉捻压力为揉捻机加压力度的1/5,次数2次,时间5min即是卷曲形茶机械做形的最佳工艺条件。干茶感观审评综合得分94.06分,碎茶率为0.57%。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揉捻机的两种转速,研究揉捻转速对"绿宝石"茶加工中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慢揉处理,芽叶完整较好,细胞破碎率低,成品茶外形优于快揉处理,更能满足"绿宝石"茶的品质要求;"绿宝石"茶的成形与揉捻转速关系不大,成形的关键工艺是做形,慢揉处理成品茶制率高于快揉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鲜叶采摘标准、摊放、杀青、摊凉、揉捻、理条、初烘、复烘等工艺流程进行了多次试验 ,结果表明 :机制龙峰茶以 1芽 1叶或 1芽 2叶初展为原料 ;加工机械用 6CST -3 0型滚筒杀青机 ,6CR -3 0型揉捻机 ,6CLZ -60型往复振动理条机 ,6CHW -3型网式连续烘干机 ;采用高温适度杀青 ;短时轻—重—轻揉捻原则 ;理条时间不宜太长 ;高温薄摊快速初烘等工艺流程制出的龙峰茶品质优。试验表明 :只要工艺合理 ,正确控制好各项工艺参数 ,机制茶不仅能提高茶叶品质 ,而且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 ,采用机制名茶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工艺规程的标准化 ,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