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英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意合与形合。意合与形合是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特点,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传统。汉语注重话题,英语注重主谓,汉语的话题句侧重于语义结构,英语的主谓句侧重于语法结构。汉语句子中动词十分丰富,英语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本 文《红楼梦》及其英译本中的句子为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因句法结构之差异在翻译中所产生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2.
从"形式"与"非形式"、"物称与人称"、"焦点视与散点视"等三个不同的侧面对英汉语进行对比与分析,认为英语重形态、汉语重语义;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英语句子多为"焦点视"而汉语句子多为"散点式".并从不同的语言系统及其不同文化的成因进行了比较,解释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特定思维方式的浓缩。汉英民族分属于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因而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源于两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意合的语言结构与综合性的思维方式是汉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本文从这一特点入手,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英文写作中的意合与综合性倾向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阐释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模式偏向的差异及其在语言现象中的反映。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从整体到部分 ,强调整体定位 ,整体和部分关系和谐统一 ;美国人倾向于个体思维 ,从部分到整体 ,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汉语句子以意统形、结构松散、内容完整 ;英语句子以形统意、形态自足、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中通常感到英语的关系从句是一大难点,而且经常回避使用英语的关系从句。主要原因表面上是英汉语的结构不同,其实质应该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解不同的语言结构其实不难,但要改变思维方式却不容易。所以要想学好英语的关系从句就应该了解并掌握其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语言的表达不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思维及逻辑方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汉语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形表示某种意义,即图形可以引起意义上的联想。这种象形文字的运用发展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而英语是拼音文字,二十六个字母是基本的文字表达符号,词的拼写与发音按一定的发育规则形成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因此,可以说英语是一种重形式逻辑的语言。这一差异在词法和句法上表现得比较突出,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的派生表示词性或词义的变化外,还有名词…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英汉语句法的差异,即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据此归纳了学生英语习作中在句法上所犯的错误类型,从文化差异角度探讨了英汉语篇章组织上不同特点,即英语是逻辑分段,汉语是情感分段,并选取学生习作分析了英语写作中在段落划分及段落内容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能只单纯纠正语法错误,还蓝须加强其对英汉文化差异敏感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其思维模式迥然不同。汉民族重直觉悟性思维,英语民族则偏逻辑理性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本文初步探讨了中西方两种思维模式的成因,从字形、词汇、句法、篇章四个层而对比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以期对理解汉英不同的语言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运用有声思维工具,对两位分别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的受试者进行了实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英汉语篇信息结构,分析语篇信息中反映出的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医学英语具有科技英语语体的许多特征,在句法结构上大量使用长句、名词结构、被动语态[1]等;谓语动词多呈现在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将英语的名词结构(这里主要指的是动词名词化的结构)及被动结构译成汉语时,学生们常有难以适从之感。本文拟根据教学和翻译实践中所收集到的一些实例,谈谈处理这两种结构的一些体会。1 名词结构医学英语多用名词,尤其是动词名词化的结构。因为这种结构既可减少句子或分句的出现,又能包容大量的信息,且简单明了又行文直接,使文章很紧凑。由于汉语的“板块”特点,意义决定于词序[2]…  相似文献   

11.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与汉语被动句有不少差异。译成汉语时,它可译为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汉语的被动句。英语中还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 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 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 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 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静态特征与汉语的动态特征是由中西文化背景和中西方人士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这一语言现象主要体现在表意功能、句法结构和用词频率的差异等方面,翻译时,搞好英语静态与汉语动态之间的转换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英语立法语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体特征。在英语立法语言中,未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古词、外来词的出现频率较高,且大量使用助动词和情态动词,但却很少使用代词和形容词,表意庄严、正式。在句法结构上,多用陈述句和完整句,大量使用长句,表意较完整、周密。  相似文献   

15.
英汉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思维模式和历史背景,两种文化间出现种种差异:词语的联想意义各异,或者联想意义为一方文化所特有,而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则空缺。木文就此探讨字面和形象意义以外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英语扼式搭配的特点及其修辞效果,并就扼式搭配的汉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汉语的拈连,对偶,并列的四字格及排比句对扼式搭配作意义和修辞上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汉语是以意合为主,形合与意合是英语与汉语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通过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例句比较汉语意合和英语意合的几种表现方式并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他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语篇知识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语篇知识与大学英语写作的关系。根据Kaplan的调查研究,了解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指导英语写作教学非常必要。教师应从语篇的角度,根据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系统地加以指导和训练,在学习化知识和大量阅读的同时,学习运用语篇知识去构建语篇,从而提高写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