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武定鸡农大Ⅰ系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127只第15世代武定鸡农大Ⅰ系的血清转铁蛋白(Tf)、酯酶(Es-1)、淀粉酶(Amy-1)、碱性磷酸酶(Akp-1)等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座位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基因频率的Hardy-Weinbery平衡适合性检验,特别是对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4个测定座位中,Tf不具多态性,只表现为一种表型(BB型);其余3个座位呈现出多态性,在 Amy-1座位AB型个体严重过量。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分别为TfB,Es-1C,Amy-1B,Akp-1S,其中Es-1,Akp-1座位处于平衡状态,Tf和Amy-1偏离平衡状态。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Akp-1F,Es-1AC,Amy-1AB 3种基因型可能有利于体重增长;Akp-1S,Es-1CC,Amy-1AB对产蛋性能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济宁青山羊血液酶与非酶蛋白质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检测济宁青山羊血液酶和非酶蛋白质的 33个基因座位。结果发现 ,济宁青山羊在 Tf,AL P,PA- 3,Es- D,Pe P- B,L AP和 Amy 7个座位上表现多态性 ,分别受 2 ,2 ,2 ,2 ,3,2 ,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 ,其余 2 6个座位即 Hb-α,HB-β,Alb,Hp,α2 ,Es,CP,PA- 1,PA- 2 ,6 - PGD ,PHI,MDH,Dia,ACP,To,L DH - A ,L DH- B,CES- 1,CES- 2 ,AK,Cat,IDH,Go T,PGM,G- 6 - PD和 Go- 未检测出血液酶与非酶蛋白质座位有多型性。  相似文献   

3.
合作猪血液蛋白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55头合作猪13个血液蛋白质座位的多型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狸在运铁蛋白(Tf)、淀粉酶(Am)、-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及碳酸酊酶(Ca)4个座位表现多型,分别受4,4,2,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支配,其中Ca^c基因为首次发现,其余9个座位即Cp、Hp、CEs、Pa、EsD、PHI、G6PD、PGM、MDH未发现多型。  相似文献   

4.
林芝猪血液蛋白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了林芝猪19个血液蛋白座位的多型性,计算了基因频率及其估计误差以及估计值的可靠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林芝猪在Pa,Tf,Am,Hp,6PGD,CEs,Ca,Cp8个座位表现多型,分别由2,3,4,4,3,3,2,3个等位基因支配,其中CEs^c和Cp^x基因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合作猪血液蛋白多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简单随机抽样法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 55头合作猪 1 3个血液蛋白座位的多型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合作猪在运铁蛋白 ( Tf)、淀粉酶 ( Am)、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 6PGD)及碳酸酐酶 ( Ca) 4个座位表现多型 ,分别受 4,4,2 ,3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支配 ,其中 Ca C基因为首次发现。其余 9个座位即 Cp、Hp、CEs、Pa、Es D、PHI、G6PD、PGM、MDH未发现多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了湖北白鹅基因组DNA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计算了基因频率、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肌肉水分、脂肪、氨基酸等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检测的8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75个,群体基因的平均杂合度为0.594 5,多态信息含量是0.508 7.在所检测的8个微卫星座位中.ADL166座位AB基因型、MCW0104座位AC基因型、MCW0004座位BB基因型、MCW0120座位AD基因型个体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ADL210座位BB与BC基因型、MCW0104座位AC基因型、MCW0004座位BB与CC基因型、MCW0120座位BB与DD基因型、MCW0014座位AB与BB基因型个体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ADL210座位AA基因型个体的肌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BC基因型个体,MCW0120座位AC基因型个体肌肉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DD基因型个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3个地方山羊品种KIF-Ⅰ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绒性状的相关性,为新疆山羊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对213只新疆山羊、294只南疆绒山羊、253只博格达绒山羊的KIF-Ⅰ基因外显子6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绒细度、绒厚度、产绒量和产绒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KIF-Ⅰ基因外显子6区域存在1个突变点,即c.5106位发生了碱基T转变为C(TC)的突变(M23912:c.5106 TC)。在3个山羊品种中,检测到了TT、CC、TC 3种基因型,T和C 2个等位基因,其中T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在新疆山羊、南疆绒山羊、博格达绒山羊中的频率分别为0.502,0.509和0.583,且3个山羊品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②方差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仅与绒细度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且CC基因型个体绒细度显著小于TC和TT基因型个体;绒厚度、产绒量和产绒后体质量在3种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CC基因型可作为山羊绒细度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DNA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藏山羊DQA2基因与血液免疫性状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对西藏山羊DQA2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及其血液免疫指标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西藏山羊中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由3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BB基因型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高于AB型和BC型(P0.05),BB型中间细胞数目高于AB型和BC型,BB型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AB型和BC型,但均差异不显著。[结论]西藏山羊BB基因型是影响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重要因素,与血液免疫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抗病育种的遗传标记,也为后期的辅助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陕北白绒山羊DGAT1基因的SNPs及其与部分生长、胴体性状的相关性,为陕北白绒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234只陕北白绒山羊的部分生长、胴体指标,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DGAT1基因外显子14的多态性及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该座位存在一个突变位点(G→A),此SNPs导致甘氨酸(G)突变为谷氨酸(E);该群体的该位点有1对等位基因A和B以及3种基因型AA、AB和BB,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AA型为优势基因型,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AA型与BB型之间、AB型与BB型之间均在断奶重、周岁重、胸围和管围4个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但AA型与AB型之间在此4个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3种基因型间在其他性状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初生重、周岁重和胸围上均表现为BB型>AA型>AB型,在断奶重、体高和管围上均表现为BB型>AB型>AA型。【结论】该基因的此突变位点与绒山羊育种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提高BB型的频率可望改善绒山羊的生长发育及胴体性状;DGAT1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也可作为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SSCP方法对寿光鸡CAPN1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它们的多态性与部分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含有CAPN1基因外显子5的引物CE5扩增的座位在群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66、0.520和0.214;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524和0.476。CE8引物扩增的座位在群体中也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8、0.510和0.112;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633和0.367。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含有CAPN1基因外显子5的引物CE5座位对肌内脂肪含量和腿肌蒸煮损失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CE8座位对胸肌蒸煮损失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绒山羊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内蒙古白绒山羊年龄和绒毛生产性能的关系,对1~8岁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间产绒量、绒长度、毛长、绒纤维细度和伸直长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2)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纤维伸直长度在2岁时达到最大(655.01 g、6.18 cm和9.80 cm),2~4岁保持稳定(分别在655.01~596.89 g、6.18~5.82 cm和9.80~8.77 cm),4~6岁下降,6岁后显著下降,与2岁时相比分别下降了21%~31%、11%~13%和17%~22%;3)周岁羊绒毛细度最小(13.79μm),随年龄增加而加粗,5岁到达最大(15.21μm),之后下降;4)毛长在3岁时达到最大(18.11 cm),之后小幅度下降直至6岁(17.91~17.58 cm),6岁后又增大(17.96~18.19 cm);5)不同年龄间绒毛质量比和含绒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内蒙古白绒山羊2~4岁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5~6岁时产绒性能下降,6岁后大幅下降,绒毛品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非生绒期内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山羊绒产量、长度以及细度的影响,于当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上年度产绒量基本一致的2~3岁内蒙古绒山羊母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2个褪黑激素埋植组(4和6月2次埋植组、6月单次埋植组),试验开始后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无论是4和6月2次,还是6月单次埋植褪黑激素均能够诱导非生绒期内山羊绒生长,整个羊绒生产周期内没有二次生绒和提前脱绒;2)埋植褪黑激素对山羊绒细度没有影响(P0.05),4和6月埋植褪黑激素组绒山羊产绒量和山羊绒长度显著高于6月埋植组和对照组(P0.05),6月埋植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相比于上年山羊绒品质指标,除4和6月埋植组山羊绒长度显著增加(P0.05)外,其他处理组长度和细度均无差异(P0.05)。因此,4和6月份埋植褪黑激素能够有效诱导山羊绒生长,诱导产生的长绒期与自然长绒期衔接,无提前脱绒,显著提高山羊绒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的能量摄入水平对绒山羊体组成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确定舍饲条件下绒山羊适宜的能量供给。本试验在保持蛋白质和其他养分摄入量一致的情况下设高、中、低 3种能量摄入水平 (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6 70、5 6 7、4 4 6MJ·d-1) ,选 9只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 ,随机均分为 3组 ,于绒生长旺盛期进行饲养试验、体组成分析、绒毛品质及产绒量测定。结果表明 :提高能量摄入水平对活重、空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 (高能量摄入组分别为2 4 2 3,2 0 19和 10 6 5kg、4 3 81% )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对体组成、体蛋白分布和去毛空体成分有显著影响(P <0 0 5 ) ,胴体脂肪含量显著提高 4 0 1%~ 5 4 1% (P <0 0 5 ) ;不同能量摄入对绒长度 ( 3 37~ 3 72cm)和细度( 15 74~ 15 77μm)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但高能量摄入使绒毛密度、绒毛占被毛比例和产绒量分别提高 72 5根·cm-2 、12 5 %、10 3 4 2g(P <0 0 5 )。绒山羊在舍饲条件下采用高能量摄入水平有利于羊绒生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羊绒产业历史资料的回顾,肯定了羊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但同时也发现羊绒生产以数量型增长为主,羊绒加工企业过渡膨胀,市场竞争无序,羊绒制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创新能力差、附加值低。羊绒产业要持续发展,应重视草原保护和建设,开展品种选育和改良,加强羊只饲养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调整羊绒产品结构,实行牧工贸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碘和硒对辽宁绒山羊非产绒期和产绒期血液中褪黑激素(MT)、催乳素(PR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生长激素(G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以及脱碘酶(DIO)的影响,选择36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38.0±2.94)kg)的2周岁辽宁绒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碘(0、2和4mg/kg,DM)和2个水平的硒(0和1mg/kg,DM)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1)非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显著提高了血液中GH和IGF1的浓度,降低了血浆MT的浓度(P〈0.05),对PRL、TPO和D10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硒对血液MT、PRL、GH、IGF—I和TPO没有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2)产绒期,日粮添加碘极显著提高了血液中IGF-I的浓度(P〈0.01),对MT、PRL、GH、TPO和DIO浓度没有影响。添加硒则显著提高了DIO的浓度(P〈0.05),对血浆MT、PRL、GH、IGF—1和TP0没有影响。通过2个阶段的比较,综合碘促绒生长作用,推断碘或甲状腺激素促进山羊绒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GF—1分泌途径实现的;硒仅提高了血液中脱碘酶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非长绒期埋植褪黑激素对其产绒性能和血浆褪黑激素浓度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将18只体重基本一致、上一年产绒量较为接近的3周岁内蒙古绒山羊半同胞母羊,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每组9只羊。试验组于抓绒后在羊颈部皮下2次埋植褪黑激素(5月中旬和7月中旬),试验期共5个月。试验开始后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当埋植组或对照组开始长绒时,剪取绒毛样品用于生长量和细度测量;每月采集血样分析血浆褪黑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埋植组大部分绒山羊6月底羊绒已经长出体表,7月底所用试验羊均已长绒,而对照组8月底大部分羊开始长绒,直至9月底才全部长绒。2)7月底,当对照组还没有长绒时,埋植组羊绒平均长度达34.95mm;9月底,当对照组全部长绒,平均羊绒长度达到22.45mm时,埋植组羊绒平均长度已达57.51 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埋植褪黑激素对羊绒细度无影响(P0.05)。3)对照组从6月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褪黑激素浓度均逐渐升高,至8月达到最大水平,埋植组在7月达到最高浓度,后缓慢下降至自然水平。在6和7月份,埋植组白天和夜晚血浆褪黑激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8和9月份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8月份埋植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因此,内蒙古绒山羊抓绒后,按2mg/kg(BW)的剂量分2次埋植褪黑激素,可提高血浆中褪黑激素的浓度并诱导山羊绒提前萌发,并且不会影响细度。  相似文献   

17.
山羊绒夹杂的肤皮屑会严重影响纺织品质量.采用胃蛋白酶法和还原法从山羊绒肤皮中提取了胶原蛋白和角蛋白,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洗净绒中肤皮屑组成及其质量分数为水分9.14%,脂肪8.72%,水溶物11.36%,粗蛋白60.13%,灰分10.65%,粗蛋白中胶原蛋白和角蛋白分别占蛋白质质量分数的30.98%和15.67%,是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其他蛋白种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肤皮屑中胶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在49 ku,角蛋白分子质量在26 ~35 ku和49 ku区域.各组分在肤皮屑结构中分布情况不同,脂肪和胶原蛋白分布不均匀,角蛋白呈较均匀分布,水溶物对肤皮片状粘接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解决山羊绒染色肤皮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基础日粮中 (含铜 7 4 6mg·kg-1)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 0 ,10 ,2 0和 30mg·kg-1)对生绒期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确定其日粮铜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1)基础日粮添加铜对采食量、氮代谢、DM及ADF消化率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NDF的消化率有升高趋势 ,添加 10 ( 5 6 72 %为NDF消化率 ,下同 )和 2 0 ( 5 7 16 % )mg·kg-1铜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0 35 % ) (P <0 0 5 )。 2 )添加 2 0mg·kg-1铜组日增重 ( 4 2 5 0g·d-1)和饲料转化率 ( 6 2 5 6 g·kg-1)与对照组 ( 2 9 17g·d-1,4 3 5 8g·kg-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31 39g·d-1,4 6 5 0g·kg-1)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添加 30mg·kg-1铜组 ( 2 6 6 7g·d-1,39 86g·kg-1) (P <0 0 5 )。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绒毛的细度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添加 2 0mg·kg-1铜组绒毛生长率 ( 0 4 4mm·d-1)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9mm·d-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0 38mm·d-1) (P <0 0 5 ) ,而与添加 30mg·kg-1铜组 ( 0 4 0mm·d-1)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绒山羊生绒期日粮铜的适宜水平为 2 7 4 6mg·kg-1。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快速长绒期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只1.5周岁辽宁绒山羊,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个水平的Cu(0、19和38mg/kg,DM)和2个水平的Mo(0和5mg/kg,DM)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Cu19mg/kg绒山羊绒毛长度和绒生长速率明显增加(P<0.05),而对绒纤维细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38mg/kg的Cu有抑制羊绒生长的趋势(P>0.05),且显著降低了羊绒细度(P<0.05)。Cu与Mo的互作对细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日粮Cu、Mo水平对血液褪黑激素(MT)、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均无影响(P>0.05);在日粮不加Mo和添加5mg/kg的条件下,添加Cu19mg/kg均明显提高血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水平(P<0.05);低Mo水平下,添加19mg/kg的Cu,提高血液MT的水平(P>0.05)。高Mo则抑制IGF-Ⅰ的分泌(P>0.05),且显著降低了催乳素(PRL)(P<0.05)。未观测到Cu、Mo的互作对血液相关激素的影响(P>...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内蒙古绒山羊长绒后期褪黑激素埋植时间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4月底抓绒时选用体重相近、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左右的内蒙古绒山羊3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2次埋植组(即12月底开始2次埋植组)以及2014年2月单次埋植组(即2月底单次埋植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mg/kg(BW)。埋植开始至试验结束(2014年4月底抓绒)逐月观察山羊绒生长情况,并采集绒样,用于分析埋植对山羊绒生长的影响。称量试验羊的初始和结束体重,并统计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结果表明:1)单次埋植褪黑激素组在4月底抓绒时绝大多数羊颈部存在明显的脱绒损失,而对照组和2次埋植组并未出现脱绒现象;2)埋植褪黑激素对试验结束时羊体重和日增重没有影响(P0.05),对产羔数和羔羊的初生重也无影响(P0.05);3)各组间羊绒长度和细度无差异(P0.05),2次埋植组羊绒产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单次埋植组羊绒产量因提前脱落损失而显著降低(P0.05);4)1—3月份山羊绒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没有差异(P0.05),且均在4月份停止生长。因此,2月底单次埋植褪黑激素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的作用,12月底开始2次埋植褪黑激素虽没有促使山羊绒提前脱落,但也没有促进山羊绒生长,并未延长山羊绒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