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介绍了美国ABRAXIS麻痹性贝类毒素试剂盒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应用该试剂盒对广西钦州和防城港海域近江牡蛎样品各20个、北海海域文蛤样品20个,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全部试验过程在2h内完成,检测限0.02 ng/g,灵敏度为0.015 ng/g.应用ELISA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成本低廉等特点,非常适于快速检测的实际需求,有望作为理想的筛选分析方法之一,在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养殖区染毒情况调查以及上市贝类质量监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海洋生物毒素。该研究以福建地区贻贝为原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传统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20份贻贝样品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结果吻合程度较好,但ELISA法更适于检测PSP含量较小的贝类。通过比较研究,小白鼠生物法操作简单但无法准确定量;而ELISA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且检测成本低,对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快速筛选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确保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某些双壳贝类对DSP毒素具有耐受性和抗性,可能与代谢速率、生物转化、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和磷酸酶突变等有关。为更全面了解贝类腹泻性贝毒研究进展,本文从DSP在双壳贝类中的类型、分布、累积转化、抗性机制及其去除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方法。色谱柱采用安捷伦C_(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测定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_1的线性范围为5~100ng/m L,检出限为1ng/m 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6%,相对标准偏差0.74%。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大米粉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高效、快速的藻红蛋白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分离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以坛紫菜的藻红蛋白搅切法提取物为原料,首先通过100和500 kDa的超滤离心管对其进行超滤分离,再在Superose 12色谱柱上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流动相对藻红蛋白粗提物进行等度洗脱,分析其分离机理,并优化分离条件。[结果]在0.05 mol/L NaCl等度洗脱的条件下,藻红蛋白在Superose12色谱柱上表现为典型的氢键吸附模式;在优化的条件下,通过超滤-Superose 12氢键吸附分离的方法,可以使坛紫菜藻红蛋白提取物纯度(A565/A280)达到7.98,总回收率52.9%。[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藻红蛋白在Superose 12色谱柱上存在氢键吸附作用,同时,该研究所建立的超滤-Superose 12氢键吸附分离方法是一种新型、高效、快速的藻红蛋白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蓝藻分泌的微囊藻毒素引起的水污染问题,从太湖激浪鱼内脏中筛选出1株能够降解藻毒素的菌株,命名为JZ-4。采用实验室分离纯化的藻毒素作为惟一碳源、氮源,考察了菌株降解MC-LR的特性及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生理生化、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降解试验表明,菌株JZ-4能够在分离提纯的藻毒素混合液中生长,并且具有较强的降解藻毒素的能力,7 d内能把初始浓度为13.98μg/L的MC-LR降解到1.43μg/L,降解率为89.77%;菌株JZ-4对MC-LR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方程式为Se=S0exp(-0.301 6t)。经16S r D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相似性最高,达98%。  相似文献   

7.
刘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3-8744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对食品中的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检测方法。[方法]试样经过甲醇+水提取,滤液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以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碘溶液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3.0~30.0 ng/ml和10.0~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4种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均为0.25μg/kg。在3个不同的加标水平下,4种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在70%~99%,相对标准偏差为分别为1.7%~7.6%。[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多种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残留量,且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降解菌EMB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藻毒素提取液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太湖蓝藻堆积点底泥中分离筛选高效微囊藻毒素降解菌。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筛选得到1株高效降解菌EMB。在培养温度30℃、pH值为7时其降解毒素效率最高,培养21h内可将初始浓度为2.99 mg/L和2.15 mg/L的MC-RR和MC-LR完全降解,此外菌株EMB可以将太湖水华样品中的MC-RR和MC-LR在2周内降解到安全饮用水标准范围内。形态、生理特性和16 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EMB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与已报道的B.subtilisB-FS06在进化树上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细胞破壁率,降低提取过程中毒素组成的改变,提高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提取液的毒力,选用冻融法进行PSP 提取并进行方法优化。首先对提取液pH、冷冻温度、解冻温度、冷冻 时间和冻融次数等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冻融过程中藻细胞破壁率和相对荧光值以确定优化范围;再以相对荧光 值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 中心组合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冻融次数3.45,解冻温度36.99℃,pH 7.66,该条件下预测相对荧光值为 200.347,毒力为7 034 MU。验证试验设定藻破壁毒素提取条件为:冻融3 次, 解冻温度37℃,pH 7.8,该条件下相对荧光值为188.923(±10.96),提取液的毒力为6 616(±101)MU,与预测值基 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软骨藻酸(DA)是一种由拟菱形藻属硅藻产生的神经毒素,可累积在贝类体内,食用受软骨藻酸污染的贝类产品可引起记忆丧失、眩晕、昏迷甚至死亡等症状。研究建立了贝类产品中软骨藻酸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以牡蛎和文蛤为研究对象,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QuEChERS净化,经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和2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离子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提取一级谱图中准分子离子精确质量数定量,二级质谱图中特征离子精确质量数定性。结果表明,软骨藻酸在6 min内出峰,定量限0.01 mg/kg,在25~500μg/L线性良好,R2=0.999 8,回收率为90.5%~106.3%,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0%(n=6)。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贝类中软骨藻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贝类食品中的记忆缺失性贝毒软骨藻酸。软骨藻酸经适当甲醇水提取,经过阴离子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方法定量限为200μg/kg,回收率大于88.0%。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性强,能满足贝类食品中软骨藻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13.
黄渤海区域贝类中副溶血弧菌污染调查及血清学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渤海区域零售贝类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及血清学分型情况,为指导安全消费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7~10月,采集山东日照、烟台、青岛、威海、大连和莱州6个城市零售市场上的贝类,利用MPN-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3份样品中共检出Vp阳性115份,各城市检出率均在60.0%以上,平均为75.2%.经卡方检验显示:不同城市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贝类的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螠蛏的检出率最高(100.0%).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PN均值最高的是螠蛏(673.9 MPN/g),不同贝类中Vp的MPN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学分型结果显示:贝类中Vp的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115株菌可鉴定出9个0群和53个K型.[结论]黄渤海区贝类中Vp检出率较高、分布广泛,且血清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未检出Vp的tdh基因.  相似文献   

14.
An efficient extraction method by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UAE) was develop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 28, 52, 101, 118, 130, 153, 180) from various shellfish. Analytes were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selected ion monitoring (SIM) mode. All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n-hexane and decontaminated by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The resulting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detection by comparing with external standards. The average recoveries of seven kinds of PCBs ranged from 80.92% to 93.89%, and the lowest detectable limit was 0.08-0.03 μg·kg−1.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CBs were 14.12–30.61 μg·kg−1 in the samples. This method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cost and time for the pretreatment of samples. This method may be applied for the screening and monitoring of shellfish for organic pollutants in coastal waters.  相似文献   

15.
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对舟山地区60批次贝类样品开展调查,覆盖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外地在舟山市场销售的品种,包括贻贝、缢蛏、扇贝、泥蚶、毛蚶、杂色蛤和文蛤。监测指标包括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铅、镉、甲基汞和无机砷。结果表明,贝类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有9批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有6批次样品为阳性,60批次样品的综合评价均为合格,说明2015年舟山市海水养殖贝类总体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2009-2010年对浙江沿岸三门湾、乐清湾和嵊泗海水贝类养殖区采样151批次,连续2年监测了贝类微生物、贝类毒素和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浙江沿岸贝类产品尚存在一定风险,部分样品有贝类毒素检出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应引起贝类消费者和相关渔业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贝类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青岛市贝类产品汞含量状况,分析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根据贝类的消费量并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青岛市海产品批发市场共采集11种75份贝类样品,并分析其汞含量。[结果]青岛市贝类汞含量为0.001 3~1.291 4 mg/kg,平均含量0.071 8mg/kg,在采集的62份样品中有5份超过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海产品中总汞0.3 mg/kg(GB2762-1994)的限量值,超标率为8.1%。在经过检测的品种中,文蛤、缢蛏、魁蚶等品种平均含量较高,而杂色蛤仔含量则较低。与其他地区比较,青岛贝类汞含量是东营地区汞含量的37.1%,但比龙口高出1.85倍,也高于浙江及泉州地区贝类汞含量。[结论]我国胶州湾一带的海域已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汞污染,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力拓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6004-6006,6010
[目的]加强贝类养殖环境的保护,保障水产食品的卫生安全。[方法]根据2009年10月同步进行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质量的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表层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数和养殖贝类质量评价指数以及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对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海水质量、表层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平均为2级、5级和4级,总体分别处于较好、差和较差水平,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平均为3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PO43-、DIN、大肠菌群,同时不同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明显,其中浅海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为1类区,适合养殖贝类;潮间带养殖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为3类区,不适合贝类养殖。[结论]除浅海养殖区外,河北省海域贝类养殖区生态环境亟待改良。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贝类中4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经乙酸水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STX、dcSTX、neoSTX、dcneoSTX在10.0~50.0μg/kg的添加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77.4%~90.8%,相对标准偏差为3.87%~6.37%,定量检出限均为10.0μg/kg。该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广泛适用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