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工感染小鹅瘟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服感染40只雏鹅小鹅瘟病毒,在不同感染阶段剖杀雏鹅,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展规律及病理特征。接种后第1天,小肠绒毛顶部上皮首先发生坏死脱落。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坏死、脱落向绒毛基部发展,同时,固有膜也相继发生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小肠的坏死和炎性渗出逐步加剧,最后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并在小肠的中下段形成特征性的凝固性栓子,堵满肠腔。实质器官普遍发生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肝、胰、脾、胸腺、腔上囊,发生灶性坏死。电镜观察,病毒首先损害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心肌和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基质变空,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溶解  相似文献   

2.
树木抗旱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合评述了树种抗旱性的研究方法及指标。研究树种抗旱性的方法有两大类:其一,抗旱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其二,以形态结构的相关性为指标,研究其与树种抗旱性。测定树种抗旱性的指标主要有:叶片的水分指标、光合特性、酶活性及原生质特性、内源激素、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物量等指标。本文对研究树木抗旱性急需深入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花椒膏药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固定样方的调查的统计分析,证明花椒膏药病的发生与树龄、椒园湿度和品种有关。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花椒品种对膏药病的抗病性存着差异。回归分析显示感病指数与椒园湿度及枝条枯死率存在着正线性相关,与温度的负相关不明显,与树龄有Logistic曲线关系,其椒园发病率与树龄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农药防治柑桔蚜虫田间药效测定表明:20%好年冬乳油3000倍,40.7%乐斯本乳油2000倍,90%万灵原粉5000倍及日本产的3%NI-25乳油3000倍效果明显优于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尤其是3%NI-25乳油3000倍防治柑桔蚜虫,不仅防效好,残效也极佳,在药后14天防效依然为100%。上述药剂可在生产上替代乐果防治柑桔蚜虫。而50%抗蚜威1500倍防治柑桔蚜虫明显比氧化乐果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由产气单胞菌引起的牛蛙肝肿大病的病理研究结果。观察表明,病蛙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肤淤血,炎性水肿,表皮细胞坏死,脱落。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肌核肿大乃至固缩坏死;肠壁充血发炎,肠上皮肿大,进而萎缩变性,崩解脱落。肝索断裂,肝细胞肿大,颗粒变性,糖原颗粒减少甚至消失,局部细胞溶解,坏死。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的氨基酸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两家茶厂的红、绿茶在不同加工工序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萎凋和杀青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在发酵工序,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在揉捻工序,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在成品茶中,氨基酸含量又有所减少,但仍高干鲜叶中的含量。正是由于氨基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对最终形成红、绿茶芳香、清醇、鲜爽的风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品肉鸭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商品肉鸭场病鸭中分离到链球菌,通过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实验、动物感染实验,确诊为粪链球菌引起的鸭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落叶果树的矮砧资源及其矮化效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主要落叶果树——苹果、梨、桃、李、杏、甜樱桃、板栗的矮化砧木资源(包括引进、自育资源),并对它们在试验或生产应用中的矮化性、早果性、丰产性及抗逆性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雅安地区蓉油3号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蓉油3号栽植密度、氮化肥与磷化肥的用量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得出在试验的土壤肥力水平下产量达2.25t/hm2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是:栽植15—16.5株/m3,分别施化肥N100—150kg/hm2和P2O545—75kg/hm2。  相似文献   

10.
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形态和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对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消化道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探讨了结构与食性的关系。两种鱼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道、肠等四个部分;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咽外均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食道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肠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间有嗜酸性颗粒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在前、中肠少,后肠增多;两种鱼在口腔、咽形态组织结构,肠长度和盘曲程度方面差异较大,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两起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暴发性体表出血溃疡症的发病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和体表黏液进行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情况。从发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检测细菌感染情况;利用PCR法检测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脾、肾混合组织匀浆中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的携带情况。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综合分析并推测该病的致病原因。【结果】该出血溃疡症的靶器官主要为脾脏、肾脏、肝胰脏、肠道以及皮肤肌肉。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血管反应,实质细胞可见肿胀、变性、坏死;而胃、脑和心脏病变较轻,仅有轻微的炎症;鳃丝、眼球和鳔等未见明显病变。所有的患病个体均出现中度至重度出血性坏死性脾炎、中度肾炎、轻度至中度坏死性肝胰腺炎和肠炎。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未检测到寄生虫、细菌以及CCV。【结论】综合病理学、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推测此次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疾病由某种非CCV的病毒感染所致,温度应激可能是引发该病的条件诱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养殖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肝硬化的致病因素及诊治方法,在3批次现场采集病样(共计41尾)中,选取9尾具典型症状的患病鲟鱼,对其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采样,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自然发病的疑似肝硬化杂交鲟进行了病理解剖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对其组织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3、9号病样表现出明显肝组织病变,肝组织内出现弥漫性纤维增生等典型肝纤维化症状;脾充血,空泡变性、坏死;胃、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坏死甚至脱落;其他器官(鳃、心等)组织轻微淤血、炎症;结合各器官症状和组织病变及参考相关研究,确定本病例为鲟鱼肝病,具体诊断为鲟鱼肝硬化。研究表明,鲟鱼肝硬化的器官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特征为肝淤血和溃疡,肝腹水,肝血窦扩张、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空泡化、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为临床诊断和防治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皮肤溃疡病,采用病理解剖方法对患病锦鲤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试验用患病锦鲤取自上海市朝阳锦鲤养殖场发病池塘,确定病鱼10尾(编号1~10),取每条病鱼的组织进行病理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患病锦鲤体表溃疡病处的病灶组织出现严重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并聚集、肌束溶解和坏死等典型病理表现;体表溃疡病是由致病菌局部感染所致,并未全身性感染,10尾病料的脾组织均表现出血管扩张、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的实质组织凝固变性,伴有红细胞坏死和凝固变性区域内部分组织坏死等较为一致的病理特征,可以诊断为血液中有毒物质引起的脾组织病变,导致脾功能低下;肝胰组织和肾组织较脾组织病变相对较轻;肠、心、鳃、头肾组织等基本正常。研究表明,本病例全部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凝固变性、肝组织淤血、肾组织间质充血及其组织中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的病理变化,这与体表溃疡病变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用手术刀片切掉仿刺参体壁表皮层和结缔组织层,深度至体腔膜。术后将仿刺参放入正常海水中饲养,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仿刺参体壁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抗人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形态学观察表明:术后1 d,伤口呈凹陷状,体腔膜上增生出一薄层乳白色结缔组织;术后7 d伤口表面出现色素;术后11 d凹陷基本变平;术后21 d,伤口处体壁形态与颜色恢复至术前。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1 d,疏松结缔组织直接暴露,创伤面附近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聚集;术后3 d,结缔组织外层有上皮细胞聚集;术后4 d,结缔组织间可见一条带状间隙;术后7 d,表皮外层出现角质层;术后11 d,上皮层厚度接近正常组织,但结缔组织较松散;术后21 d,上皮细胞数量、排列以及结缔组织的排列同正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CK19在正常的仿刺参体壁中表达得比较分散;术后3 d,CK19在创伤面附近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15.
Th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scle tissue and particular skeletal muscles at the anatomical regions of the body in the red steppe young stock are presented in comparative aspects.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muscle tissue growth rat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rearing and fattening the animals were caused by both the unequal intensities of its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body parts and the increasing process of lip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aging.  相似文献   

16.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临床初步诊断为嗜水气单胞病的一例死亡海南牛鼻鲼的消化道、脾、肝、肾等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消化道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脾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红髓充血、出血严重,白髓几乎完全消失;肝呈现弥漫性坏死,组织结构被破坏;肾的病变以肾小球严重肿大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为特征。心肌和骨骼肌也发生轻微病变。以上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海南牛鼻鲼的脾、肝和肾的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组织切片法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主要由体壁、疣足、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组成。体壁从内向外分为壁体腔膜、肌肉层、表皮层和角质层,壁体腔膜是一层扁平细胞,肌肉层由环行、纵行和斜行的平滑肌组成,表皮层为单层柱状细胞,其中夹有腺细胞和感觉细胞;疣足的壁与体壁一致,疣足内充满毛细血管、间充质细胞、黏液细胞和血细胞,在性腺发育期间,有大量生殖细胞着生于疣足壁上;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为从口到肛门的直管,包括口、口腔、咽、食道、胃和肠,在食道两侧有一对食道腺;排泄系统由肾管构成。  相似文献   

18.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hydrophilasubsp .hydrophila)感染鲤鱼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 ,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 ,上下颌、眼睛、鳃盖、鳍基充血发红 ,皮肤有瘀斑瘀点 ,并发生糜烂、溃疡 ;腹水 ,肛门红肿外突 ;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发炎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等 ,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 ,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喹乙醇对鲤鱼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剂量定期递增法 ,测定了喹乙醇对鲤鱼的蓄积毒性 ,结果表明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蓄积系数为 1 4 5~1 9,根据蓄积作用的评价标准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有明显的蓄积作用。病鱼鳍条基部、嘴角和腹部充血、出血、发红 ,排出具有特征性的乳白色半透明黏液便 ,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 ,肝脂肪变性或水泡变性 ,肠呈卡他性肠炎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室诊断技术,对一怀疑患细小病毒病的幼犬进行诊断,然后应用大体解剖、冰冻切片及H.E染色法,对其进行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眼观可见小肠内有条状出血,肠腔内充满番茄汁样内容物,后段肠管有溃疡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光镜下可见小肠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有时在变性或完整的上皮细胞内可见到核内包涵体,肠绒毛萎缩;心肌内有非化脓性坏死灶,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