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外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FAO联合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联合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已经有13个国家的31个传统农业系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各个国家的不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通过不懈努力,在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在分析国外各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这些成功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启示,并从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与发展规划、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可持续旅游发展、国际国内交流、科普宣传等方面对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闵庆文  何露 《古今农业》2012,(4):120-120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项目办公室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2012年8月以来陆续开展了系列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3.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悠久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一批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土地利用系统,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开展。本文介绍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及其项目进展,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在促进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最后从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两个角度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马萧  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36-938
随着GIAHS项目的开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起步并发展起来。采用旅游方式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和前沿。该研究以中国唯一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为例展开论述,从旅游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采用发展旅游的方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因、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转变保护理念、调整旅游模式、注重社区参与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业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90-10493,10602
解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认为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专注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系统、农业景观、传统农业知识体系、农业生物多样性等,指出其核心思想是"遗产不仅是关于过去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机制、传统农业知识的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探索方面。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是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重要方式,分析了其不同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以及"农家乐"旅游等形式的特点,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遗产旅游,其重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研究表明,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耕技术和乡村文化丧失、食物与生计安全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在该倡议提出20周年之际,为了系统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邀请了11位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遗产保护实践者,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农业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农业文化遗产对粮食安全保障的意义;农业文化遗产中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特征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对国际公约履约与国际合作的支撑作用;中国典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实践经验等。访谈结果表明:以活态性、动态性、系统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文化和结构合理的生态景观,对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特殊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建立全新的范式,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建立政策激励机制、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方参与及惠益共享机制,以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对传统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陕西佳县古枣园作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栽培历史、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传统技艺、文化情结、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但也面临来自地方、国家和全球三个层面的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了实现古枣园保护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措施,预期将对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会议概况 2009年2月12~13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农业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承办,联合国大学协办的“FAO/GEF--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0.
欧盟农业生态补偿对中国GIAHS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欧盟是全球最先发起农业生态补偿的地区,学习其先进经验在探索中国GIAHS生态补偿机制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探讨建立GIAHS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欧盟农业生态补偿的补贴政策,并从每年的农业转换面积占比、农民进入与退出比例方面分析了欧盟农业生态补偿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缺陷,发现补贴政策虽然在激励各成员国从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转换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无法保障农户持续地从事该行业。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GIAHS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中国学者们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之路。回顾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上2006—2019年学者们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结合部分实地考察的案例,阐述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变、生态系统退化、文化传承意识薄弱、申报资料欠妥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创新生产模式、激发文化创意内涵、完善相关文件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探索其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让其一直生存下去的根本,而这条道路不仅需要各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更需要政府和实践家的资金、时间和实践的投入,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动态并提供经验借鉴,在回顾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文化遗产相关内涵进行了梳理。国外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以实证研究为主,探讨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和可持续管理等问题;国内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研究内容聚焦在概念界定、特征、价值、类型划分以及保护与合理开发模式等,研究视角日趋多元,研究方法从定性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存在理论尚未成熟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尚未构建、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时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功能演变的数学模型,期待找出农业功能从古代的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变的原因,并且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谊 《古今农业》2008,(2):95-1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需要处理好农业遗产保护的问题,要充分认识我国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作者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做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体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对目前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类型、范围进行规划性研究;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濒危农业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以国家农业博物馆为龙头,实施多类型、多层次博物馆的农业文化遗产保存和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15.
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区域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日益紧迫。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增城市农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增城市农业遗产资源丰富,并具有挂绿荔枝、丝苗米、派潭凉粉草、何仙姑诞、麻车舞火狗、做会等一大批具有"垄断性"的遗产。针对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全面整理,加强农业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重要遗产系统化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农业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元素。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理论视角,揭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三生”空间人地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农业文化遗产”为关键词,采用Citespace5.5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归纳方法,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波动增长、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上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差异。目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景观价值挖掘、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初具规模,但在基础性理论方面尚未形成权威的认知。农业文化遗产在“三生”空间上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今后应更加关注基础理论的更新、强化实证研究、贯彻“分层”保护思维、完善社区参与、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动态保护,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