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莞山地果园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果园机械化的应用对于提高果园生产效率尧减轻劳动强度尧增加果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从灌溉尧 施肥尧植保尧修剪尧采收和运输等主要作业环节,对东莞市山地果园机械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果园机械的应用 现状。针对东莞市果园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果园机械化基础差尧农机农艺未能有效结合等问题,结合东莞市水果生 产的情况和特点,提出东莞市山地果园机械化发展思路,即从完善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尧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尧建立健全 果园农机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升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果园生草栽培是果树生态培育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重点介绍了果园生草栽培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探讨了生草栽培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的技术要点。针对我国果园生草现状,提出需要因地制宜选择草种及生草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加深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方面研究,倡导精耕细作,推进"果-草-牧"等良性复合体系的构建,为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果园生草栽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在欧美、日本等国已实施多年,应用十分普遍。果园生草可改善果园小气候、改善果园土壤环境、有利于果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我国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果园生草要因地制宜,按区域、气候和土壤类型等,选择适宜的生草模式、草种和配套措施。一、生草模式1.自然生草。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大力实施南方果园生草技术,推进生态果园、观光果园建设,将发展果园循环农业形成的现代农业形象和优美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休闲相结合,可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之一。本文分析整理了南方果园生草常用植物品种及适用情况,并基于南方果园不同生草用途,从草种选择、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利用模式等方面给出了科学建议,为南方生态果园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力实施南方果园生草技术,推进生态果园、观光果园建设,将发展果园循环农业形成的现代农业形象和优美田园风光,与乡村旅游休闲相结合,可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之一。该文分析整理了南方果园生草常用植物品种及适用情况,并基于南方果园不同生草用途,从草种选择、栽培技术、管理方法、利用模式等方面给出了科学建议,为南方生态果园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覆盖油菜研发团队研发的“草-旅-畜-沼-果”生态循环观光农业模式,该模式以覆盖油菜为载体,在果园行间裸露的土地上间作油菜,可以抑蒸保墒、提高果园土壤水分利用率和有机质含量、培肥果园土壤、抑制恶性杂草,减少化肥施用量,实现以地养地、无机换有机、秋雨春用,助力山地苹果园提质增效、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果园生草可采用全园生草、行间生草和株间生草等模式,具体模式应根据果园立地条件、种植管理条件而定。土层深厚、肥沃、根系分布深的果园,可全园生草,反之,土层浅而瘠薄的果园,可用后两种方式。在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无灌溉条件的果园,不宜生草。果树矮化、适度密植。行距为5-6米的果园,可在幼树定植时就开始生草,中等密度的矮化宜可生草,高密度的果园不宜生草而宜覆草;目前,提倡行间长草、行内除草制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休闲观光果园的深入调查、综合分析、科学研究,结合海南休闲观光果园实际,探索适合海南休闲观光果园循环农业模式--"热带果园种养结合模式"、"热带果园立体栽培模式"、"热带果园生态整合模式"、"热带果园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实现海南休闲观光果园的高产、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果园生草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变化量来估算福建省果园生草管理的土壤固碳潜力。结果表明:与1996年相比,2007年生草果园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0%,土壤容重降低了1.8%。与清耕模式相比,生草模式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其土壤碳年变化量是清耕模式的3.2倍,土壤固碳速率为714.52 kg.hm-2.a-1。福建省果园生草模式土壤固碳潜力为3.26×105t.a-1,其中,以漳州地区最高,占36.3%。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绿色、有机生产模式,旨为生产品质安全、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果品,同时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以太行山区连续9 a采用绿色、有机生产模式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其2003年和2012年的园地土壤、灌溉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检测对比。结果表明:2003年和2012年该果园的园地土壤、灌溉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与2003年相比,2012年大气中的NOx和氟化物浓度显著增加,总悬浮物浓度显著降低;灌溉用水中总铅、总镉、总砷含量显著提高,总汞和六价铬含量显著降低,灌溉用水质量与集雨场风化岩石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受生产模式影响较小;土壤中重金属汞、镉、铅、铬和铜含量显著降低,与生产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北省果园生产中出现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果品质量差等问题,阐述了果园生草的定义及果园生草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增加果园产量、改善果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果园生草对河北省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半山坡地有5.3万hm2,为了开发利用这些坡地,在西昌市西溪乡北河水库建设了以栽培枇杷,石榴,李子和油橄榄,其下土壤套种绿肥植物紫云英,苜蓿,三叶草和黑麦草为主的生态果园作为示范.建设9年后,对生态果园内的土壤进行物理特性分析,与未建设果园的荒地作比较。结果表明,生态果园建设使土壤容重下降,除油橄榄和枇杷树下40~60 cm土壤深度外,其余采样点的容重小于1.6 g/cm3,低于荒地容重。生态果园土壤的孔隙度比荒地土壤的孔隙度增加25.18%~31.70%,大于40%,平均44.41%。生态果园建设对土壤质地具有改良作用,土壤分散系数下降,结构系数升高。生态果园土壤水分含量高于荒地土壤60.0%以上,最高达144.2%,果园建设对土壤保水保肥有益。建议在安宁河流域种植根系发达,雨季需水量大,干季耐旱的果树品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红壤山地果园开发中存在生态退化,经济效益低等现状,依据红壤山地农业资源开发整体耦合效应理论,提出了以套种优质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开发模式,并详细论述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这一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和提高果树产量与品质,同时以牧草为纽带发展牧业、渔业、食用菌业和气能源业,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促使丘陵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得以优化发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联网和LSTM的柑橘园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柑橘果园环境信息物联网实时采集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和长短期记忆(LSTM)的柑橘园土壤含量和电导率预测模型,为果园灌溉施肥管理、效果预测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土壤温度、含水量、电导率三合一传感器,在柑橘果园中设置5个节点和1个气象站,通过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和GPRS远距离无线传输,将果园气象数据和土壤墒情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利用LSTM模型建立气象数据与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预测模型,计算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以进行性能评估。结果 物联网系统能够实现远程传输柑橘果园环境数据,建立了基于LSTM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预测模型,模型在5个节点的数据集的训练结果分别为:LSTM模型训练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RMSE范围分别为6.74~8.65和6.68~8.50,GRNN模型训练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RMSE范围分别为7.01~14.70和7.60~13.70。利用生成的LSTM模型和气象数据进行拟合,将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回归分析,LSTM模型拟合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R2范围分别为0.760~0.906和0.648~0.850,GRNN模型拟合的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R2范围分别为0.126~0.369和0.132~0.268,说明LSTM模型的性能表现较好。结论 建立了柑橘果园环境的物联网信息传输系统,构建的基于LSTM的果园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指导柑橘果园的灌溉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7.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are fundamenta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pear produc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nutrients in a pear orchard. With the soil of the pear (cv. Dangshansu on P. betulifolia Bunge. rootstock) orchard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odels as test materials,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itrogen (STN), total phosphorus (STP), total potassium (STK), available nitrogen (SAN),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SAK) in and between rows at different soil depths (0–60 cm).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the different soil layers under the two tillage models were different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SOM, STN, STP and SA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20–40 and 40–6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of 40–60 cm soil lay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0–20 and 20–40 cm soil layers. The STK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the clean cultivated pear orchard. Variability of the SOM, STN, STP, STK, SAN and SAK of sample sites in between rows of the same soil layer was found in the pear orchard soil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under clean and sod cultiv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except that STK of all sites did not show the difference in identical soil layers in the pear orchard under clean cultivation. The sod cultivation model improved the SOM, STN, and STK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in the pear orchard, and the three components increased by 12.8, 12.7 and 7.3% compared to clean cultiv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cable to plan collection of orchard soil samples, assess orchard soil quality, and improve orchard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平凉市苹果园化学农药用量,根据国家及地方标准,结合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制定了平凉市苹果园农药减量施用技术规程。本技术规程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依据本技术规程开展苹果园病虫害防治,可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降低苹果园化学农药施用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平凉市苹果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了解间作牧草枣园地表昆虫种类及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有效地控制枣树害虫。2009年7—10月,研究了间作苜蓿草枣园地表昆虫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10月份枣园地表昆虫群落总计9目42科,优势种是长蝽科和果蝇科。地表昆虫群落结构随着季节气温变化而不断变化,优势天敌昆虫有步甲、草蛉、缘蝽和食蚜蝇,优势天敌害虫有叶蝉、蝽和长蝽。枣草间作不仅可增加枣林植被的多样性,扩大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生态容量,而且有助于实现枣树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20.
果农复合经营模式系统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农复合经营模式可以开发和利用低丘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提高土壤肥力 ,增加农民收入 ,是沿江丘陵地区适宜的种植模式。研究了果农复合经营系统中的 6种模式和 1种单种作物 ,测定了这些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氮、磷、钾含量和微生物生理群数量。试验结果表明 :果农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肥力高于单种作物土壤的肥力 ;6种复合经营模式中“鸡 +桃”模式和“桃 +紫花苜蓿”模式的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