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法探究金顶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结果显示:加富PDA液体培养基培养5天的菌丝,在以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配制2%浓度的溶壁酶条件下,30℃酶解2.5 h,原生质体得率为2.36×107个/m L;选择蔗糖再生培养基,再生率可达0.71%。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我国"十三五"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方向,阐述海洋渔业经济遵循的发展理念,提出主要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典型双季稻田基施碳酸氢铵和尿素的氨挥发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湖南典型双季稻田,尿素和碳酸氢铵基施后的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基施碳酸氢铵(NC)稻田初始氨挥发强度和氨挥发总量大于基施尿素(UR)稻田。早稻季NC处理稻田氨挥发排放量为45.19 kg·hm-2,损失率达30.12%,UR处理氨挥发排放量为32.93 kg·hm-2,损失率达21.95%;晚稻季NC处理稻田氨挥发排放量为70.91 kg·hm-2,损失率达31.93%,UR处理氨挥发排放量为61.78 kg·hm-2,损失率达27.04%。基施尿素能够显著降低稻田氨挥发排放,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不亲和性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9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经单孢分离获得的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锁状联合,配对结果将金针菇的A因子确定到10个,B因子确定到8个.13个黄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包含了从A1到A9,B1到B8;而16个白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大多为A2A3B2B3类型.有24个金针菇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有4种交配型且符合1∶1∶1∶1比例,其它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交配型与理论数据有偏离.  相似文献   
5.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方双季稻田稻季无草翻耕冬季休闲(CK)、周年稻草焚烧还田翻耕(BST)、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SNTH)、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翻埋(SNTB)和稻季稻草翻耕还田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进行观测,分析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旨在探索双季稻田CH4减排最佳的稻草还田方式及土壤耕作调控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晚稻季CH4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CH4排放总量的43.9%和52.1%,冬闲季CH4排放比例很小,仅为4.0%;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周年CH4排放总量(P<0.05),增加幅度为25.9%~92.8%(P<0.05),与STB处理相比,SNTH处理和SNTB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H4排放(P<0.05);不同稻草还田处理周年CH4温室效应大小顺序为:STB>BST>SNTB>SNTH>CK。可以看出,双季稻田稻季稻草覆盖免耕还田、冬季翻埋稻草还田或留桩还田能显著减缓因稻草直接还田CH4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在南方双季稻区是一项可行的CH4周年减排的稻草还田调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湖南典型双季稻田氨挥发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湖南典型双季稻田为对象,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水平(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下,早稻氨挥发损失氮量占施氮量的39.8%,晚稻则达46.9%,双季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达43.7%。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的NH+4-N浓度和 pH 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氨挥发是该区域稻田氮素损失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效优质金针菇新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毅  朱坚 《中国食用菌》1993,12(2):16-17
金针菇种植热近年来从福建蔓延至浙江、江苏等省。大多数是在适宜栽培季节内以棉籽壳为栽培主料,采用常规代用料熟料栽培技术工艺。管理方法也多选用“直生”法栽培模式,即原基形成后,拉高袋口的塑料薄膜,覆盖塑料地膜、布或报纸,进行保湿,直至采收。然而由于金针菇种性所决定,往往形成菇蕾不同步,造成子实体高度参差不齐,商品外观较差,市场竞争能力差,三潮菇的总产量也仅为70—100%(生物学效率)栽培管理期也偏长,管理人工费用也随之增加,同时,市场时间效价也较低。为此,我们在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完善了“再生法”栽培工艺。  相似文献   
8.
1992年9月15日。我村某桔农用40%乙烯利500倍液,0.4%尿素,0.2%磷酸二氢钾,再加0.2%洗衣粉液,对7年生宫川温州蜜柑进行全树喷布,企图促进果实提早着色成熟。可事与愿违,喷后第4天即发生大量落叶落果。脱落近一半,未落果实呈淡黄  相似文献   
9.
黄建聪  杜红慧  朱坚 《蔬菜》2018,(12):69-73
为探究灰树花菌糠对灰树花栽培的影响,在新栽培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灰树花菌糠,比较菌丝生长情况、栽培周期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菌糠10%、20%时,菌丝长速显著加快,30%时不显著,大于30%后菌丝长速下降且菌袋培养后期黄水增多;菌糠添加的比例对原基形成到采收的时间影响不显著,主要影响原基的形成时间,添加菌糠10%、20%时形成时间显著缩短,添加菌糠30%影响不显著,之后显著延迟;当菌糠比例为30%时,生物学效率最高。最终确定,最佳菌糠添加比例为20%~30%,平均生物学效率可提高10.84%。  相似文献   
10.
古田县银耳绿色食品栽培技术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技术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示范基地银耳产品95%以上达到绿色产品标准,远销海内外。同时产量、产值均比示范前增加3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古田银耳绿色栽培关键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