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地区栽培上农黑糯已有数年,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对该品种进行了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本市作单季稻栽培时全生育期要求总积温达3600℃以上,属早熟晚粳类型,其全生育期有完全叶18张,不同播种期栽培叶龄有明显变化。该品种分蘖力偏弱,伸长节数稳定为5节,茎基部节间紧凑而粗壮,拔节和幼穗分化齐头并进,穗型较大但松散,结实率随灌浆期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栽培上农墨糯已有数年,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对该品种进行了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本市作单季稻栽培全生育期要求总积温达3600℃以上,属早熟晚粳类型,其全生育期有完全叶18张,不同播种期栽培叶龄有明显变化,该品种分蘖为偏弱,伸长节数稳定为5节,茎基部节间紧凑而粗壮,拔节和幼惠人化齐头并进,穗型较大但松散,结实率随灌浆期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莜麦的主茎叶片数相对稳定,一般在10片左右,叶片的出生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重叠性,各叶片功能期以近穗3片叶较长;莜麦的光合和非光合部分干重积累动态有一定的规律性;莜麦幼穗分化各期与主茎叶龄具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要为生产上幼穗分化各期鉴定的指标,叶龄与分蘖,节间的发生伸长都有较好的同伸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73个品种(系)和多个播期等试验观察,将多个春小麦品种(系)分为少叶型、普通叶型和多叶型.出叶数少的品种(系),能分蘖的叶龄期仅1—2个,出叶数多的品种(系)则为2—3个.春麦后一个节间开始伸长均比前一个节间伸长推迟1个叶龄期,各节间伸长的起这期一般跨3个叶龄期.春麦次生根发生普遍从4叶龄期开始,只要水肥等条件适宜,以后各叶龄期都可发根,直至叶片出齐后停止.春麦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前期具可变性,后期具同步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0.3mol/LKOH溶液浸泡籽粒或叶片,分析了上农香糯的香味遗传.采用的品种除香稻品种上农香糯外,无香味品种有上农黑糯07和太湖糯.香稻和非香稻各杂交组合的F_1植株均无香味.在后代,各组合无香味与有香味的分离比例符合3:1.正反交没有差别,表明水稻香味是细胞核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测交结果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对二棱、四棱、六棱大麦7个品种多年观察表明,各品种于二叶期幼穗开始分化,二棱期以后叶龄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不够稳定,雌雄蕊分化期开始后最后三个叶龄期与幼穗分化的对应关系比较稳定。各品种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时幼穗正处内外颖分化期,第二节间伸长时幼穗为雌雄蕊分化期,第三节间伸长时幼穗为药隔期,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为四分体期。幼穗分化进程与幼穗长度的对应关系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我们对上农香糯进行的观察、调查使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本院试验农场获得529.6千克/亩之单产。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是:根据它对有效积温的需要确定适宜播期;稀播足肥培育适令壮秧;充分发挥分蘖作用,改善群体光照条件;合理使用肥料;重视开沟搁田;抓紧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晚播小麦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晚播小麦主茎叶龄总数、幼穗进入伸长期、护颖分化期时的主茎叶龄数及株高、穗粒数、千粒重;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适宜基本苗、穗数和肥水运筹。研究结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晚播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粤优 938的播期、栽插密度试验 ,对其生育模式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粤优938主茎叶龄数与伸长节间数、幼穗分化进程、分蘖动态及穗数、穗粒数及粒重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这一模式特点在生产上应掌握 :粤优 938播量 1 1 2 .5kg/hm2 ,播期 4月底至 5月初 ,栽插规格 1 6.5cm× 2 3.1cm为宜 ,基本苗控制在 90~ 1 0 5万 /hm2 ,当大田总基本苗数达到 2 5 0~30 0万 /hm2 晒田。  相似文献   

10.
上农香糯已于1987年10月通过市级技术鉴定,是当前上海地区高产、优质的糯稻新品种之一。本文对上农香糯的米粒外观、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取得了定量数值,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特种稻米新品种马坝香糯引进豫南稻区后,1985~1990年通过品比、区域、生产试验和应用研究表明:该品种属中籼中熟类型,产量比非香型中籼糯稻对照种显著增产,比非香型中籼粘稻对照种略增产;糯性好,香味纯正,适口性佳,营养价值较高;抗稻瘟病,中感纹枯病,白叶枯病HS级;耐肥抗倒,耐寒性中等,株型松散适中,中矮杆,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全生育期133.5天;亩产水平400~500公斤,高者可达500公斤以上,适宜在豫南稻区种植,1990年试种10万亩以上。该品种1991年4月通过了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晚粳稻产量与植株形态的关系。【方法】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时期水稻品种的产量、叶部、茎部和穗部性状,分析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及植株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产量和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在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1985年以前育成),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较矮,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而着粒密度高于早代品种。植株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倒1和倒2节节间长度与产量存在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产量的提高和植株形态的改良有很大的关系,提高浙江省晚粳单产的可行途径是在保持高结实率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播种期对各生育时期甜高梁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高梁品种辽饲杂3号在4个播种期条件下进行了叶片性状指标测定试验,分析了不同播种期甜高粱在拔节、孕穗、开花、灌浆期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绿叶数等叶部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孕穗期与开花期达最大值,早播时甜高粱前期叶绿素含量高,晚播时后期叶绿素含量较高。比叶重在灌浆期达最大值,且以晚播甜高粱的比叶重较大。叶面积指数随播种期延迟,并有下降趋势,但晚播甜高粱在成熟期时叶面积指数较高。绿叶数的变化趋势类似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株穗形水稻超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对不同株穗形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形态特征、上三叶对子粒贡献率及子粒灌浆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超高产水稻品种的冠层形成动态在不同肥力和栽培密度条件下反应不同,但所有类型参试品种的叶面积生长均呈二次曲线,符合Y=b1X+b2X2方程;在高肥水栽培条件下,半直立穗形品种冠层形成动态为最合理的“快起慢落”型,同时群体消光系数小、直射光透过系数大、全叶平均开张角度小,株形收敛,在较高的LAI条件下保持较好的田间通透性,使中下部叶片得到较多的阳光,有利于发挥中下部叶片对子粒的贡献作用,增加有效光合面积,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②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前期大部时间的生长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③不同株穗形水稻超高产品种抽穗后上三叶对子粒贡献率不同,半直立穗形品种倒三叶贡献率最大,且倒二叶与剑叶对子粒贡献率相似,弯曲穗品种剑叶对子粒贡献最大,倒二、倒三叶的贡献极小;直立穗形品种虽倒三叶贡献率最大,但与半直立穗形品种相比,倒三、倒二叶贡献率不如半直立穗形品种。④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下第1茎节的大维管束数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⑤以穗颈弯曲程度为指标,可将水稻划分为直立穗、半直立穗、弯曲穗3种类型,并且穗颈弯曲程度与剑叶长、剑叶长宽比、剑叶角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颈大维管束数与穗颈弯曲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进行鉴定与基因定位,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剑叶形态发育及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库中筛选到一个隐性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命名为dcfl1(dwarf and curled flag leaf 1)。田间小区种植,全生育期内观察dcfl1和野生型的株型变化。苗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鞘内表皮细胞大小;孕穗期和抽穗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剑叶基部形态;开花期测定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成熟期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配制西农1A/dcfl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生育期内,突变体dcfl1都表现出矮化性状。dcfl1叶鞘内表皮细胞长度明显比野生型要短,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野生型相比,穗长、倒1节间和倒2节间均显著变短,倒3节间和倒4节间无显著变化。抽穗期dcfl1剑叶的叶片和叶鞘连接处硬化,剑叶基部展开受阻,半边叶片向内卷曲,剑叶上部和中部正常,其他叶片也正常。农艺性状调查发现,dcfl1的有效穗数为14.24,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的11.62,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则无显著变化。此外,dcfl1的叶色略深,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略有升高,但仅剑叶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叶绿素b的含量则无显著变化。西农1A/dcfl1的F1群体中,株高和剑叶表型与野生型一致。F2群体中分离出正常和突变两种表型,突变表型与dcfl1类似,植株株高变矮,剑叶基部特异卷曲,说明矮化和剑叶基部特异卷曲是一对共分离性状。且两种表型分离比符合3﹕1,表明dcfl1突变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620株F2隐性单株,最终将DCFL1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In Del标记Ind03-11和Ind03-6之间78 kb的物理范围内,包含15个注释基因,为DCFL1的克隆和水稻剑叶形态发育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dcfl1是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基部特异卷曲突变体,基因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78 kb的物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播期对直播稻干物质生产特征和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3 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直播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无论是从单茎还是群体来看,拔节、孕穗、抽穗、蜡熟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愈加明显。(2)随着播期的推迟,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抽穗至成熟期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各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单茎茎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单茎穗重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单茎叶重和单茎鞘重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差异很小,成熟期呈略微增加的趋势,单茎茎重和单茎穗重在各时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4)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生育中后期的叶、茎、鞘、穗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其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叶比例和鞘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蜡熟期和成熟期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上升趋势,茎比例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呈略微的下降趋势,蜡熟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成熟期呈一定的下降趋势,穗比例在孕穗期呈略微的增加趋势,抽穗期变化不大,到蜡熟期和成熟期则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5)随着播期的推迟,叶、茎和鞘的输出量、输出率和输出物质转化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拔节期相当,孕穗期、抽穗期和蜡熟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趋势,成熟期略微下降,播种期到拔节期、拔节期到抽穗期和全生育期的的光合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抽穗期到成熟期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7)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生长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拔节期至抽穗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净同化率播种期至拔节期和拔节期至抽穗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抽穗期至成熟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较迟播而言,早播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适宜,中后期积累旺盛,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T-DNA标记的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及其野生型为材料,用解剖学方法对比研究茎的外部形态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突变体A846平均株高38.64cm,大于野生型株高的一半,为半矮秆类型;其矮生性在拔节期显著表现;主茎茎秆各节间收缩比例不一,穗下第一节间显著缩短,与sh-型突变体类似;茎秆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由居间分生组织分化的细胞延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各节间基本组织细胞纵向长度相应缩短,穗下第一节间缩短比例最大,其平均值小于野生型的一半;主茎节间数目与旗叶的叶鞘长类似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夏谷幼穗分化及叶龄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夏谷品种幼穗分化进程及各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之间的关联,为谷子生产调控和生长模拟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济南试验基地,以抗拿捕净除草剂夏谷品种济谷16和糯性新品种济谷18为材料,于2015年4月29日至7月8日设置8个播期处理,处理间隔为10 d。60万株/hm2大田生产条件下按播期顺序种植试验小区。在5叶期,每个小区内标记生长均匀一致的谷子植株120株,之后到抽穗每隔1—2 d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在OLYMPUS SZX16数显体视显微镜下剥去样品苞叶至露出完整幼穗,进行系统观察与拍照,并详细记载不同播期条件下2个品种在各幼穗分化阶段的叶龄以及成熟期植株的总叶片数。【结果】播期和品种对夏谷幼穗分化的方式及形态特征没有影响,依据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刚毛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等5个幼穗分化阶段的特点,以济谷16的系列穗发育图片为例,清晰完整的描述了夏谷幼穗发育过程。播期对谷子生育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和持续天数的变化引起。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时期的起始时间提前,由出苗后32 d变为22 d左右;幼穗分化过程的持续时间缩短,由28 d变为19 d左右;谷子生育期缩短,由109 d变为83 d左右。在不同的幼穗分化时期,叶龄和叶龄指数随播期的推迟变化趋势不同,而叶龄指数与幼穗分化时期在不同播期间保持着更为稳定的对应关系。2个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阶段与叶龄指数均符合直线回归关系,R2值在0.977—0.997,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幼穗分化期Y依叶龄指数X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b X+a,且不同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应的直线回归方程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济谷16、济谷18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幼穗分化时期与叶龄指数的直线回归关系不可以用共用的直线回归方程来表示。【结论】2个夏谷品种幼穗分化发育形态基本一致,但播期对2品种幼穗分化的影响有所不同。播期造成的幼穗分化时间的差异是影响谷子生育期的主要原因。根据植株外部叶龄状态判断谷子幼穗分化时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