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杏皮渣醋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了解其组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提取杏皮渣醋香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果]杏皮渣醋含有16种酯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49.84;.7种醇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17.86;.7种酸类物质,占香气成分17.03;.6种醛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3.20;.6种烯烃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0.36;.8种酮类物质,占香气成分的0.89;,其他物质共10种,占香气成分的10.83;.[结论]杏皮渣醋香气成分由酯类、醇类、酸类、醛类、烯烃类、酮类以及其他物质组成;杏皮渣醋香韵由酸香、果香、甜香、青香、木香、花香、焦香组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油菜籽在储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通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油菜籽挥发性成分条件的优化,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研究水分含量8.4%的油菜籽,在35℃储藏条件下,不同储藏时间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测定油菜籽挥发性成分最优萃取条件是:萃取头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温度70℃、平衡时间60 min.油菜籽在储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会增加,主要是烃类,其次是醛类和杂环类,酮类、酸类和醇类含量最少.其中烃类、醛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会先增大然后减少,而酸类挥发性物质会不断增加.[结论]试验可为研究储藏过程中油菜籽特征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和快速测定储藏菜籽品质、指导安全储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分析鉴定了单一型与拼配型(5∶12)(m∶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花袋泡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单一枇杷花袋泡茶检测出5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2.50%,主要为醛类,相对含量为63.47%,为其具有浓郁刺鼻气味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次为酯类、醇类、烃类,还有少量酸类、杂环类、酮类。拼配型枇杷花袋泡茶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2.98%;拼配后醛类物质种类减少、含量降低,烃类、杂环类醇类物质含量及酯类、醇类、酸类、酮类物质的种类、含量增加,从而使拼配型枇杷花袋泡茶具有和谐的栗香花香。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质谱(GC-MS)相结合方法,对5种不同来源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面粉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不同来源小麦面粉中鉴定出42种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13种,其相对百分含量约占各自香气总量的50%以上,可归为烃类、醇类、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等6大组分。其中,烃类和醇类组分数量和其组分相对百分含量都明显高于醛类、酸类、苯环类和杂环类,占各自香气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49.62%~78.74%。不同来源小麦之间的香气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小麦面粉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以烃类、醇类组分为主。  相似文献   

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combinedwithgaschromat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生鸭肉、烘烤鸭肉、水煮鸭脯肉和鸭腿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检测到55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10种、酮类8种、醇类8种、醛类12种、酸类5种、酯类2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10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及分析青海柴达木诺木洪枸杞挥发油成分.[方法]对青海柴达木诺木洪枸杞挥发油使用微波消解仪来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微波消解仪萃取枸杞挥发油的萃取时间20s为宜,GC-MS分离并鉴定出39种成分,相对含量占98.35%.其中酸类5种,相对含量占23.09%;烷烃类17种,相对含量占27.08%;醇类1种,相对含量占0.15%;酮类2种,相对含量占0.65%;酯类12种,相对含量占42.77%;其他2种,相对含量占4.61%.[结论]微波消解仪萃取挥发油萃取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相似文献   

7.
酶解处理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了酶解处理对‘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检索定性出未加酶‘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组分55种,加酶处理‘贵人香'干白葡萄酒香气物质组分68种,主要包括醇类、萜类、酯类、醛类、酮类及酸类化合物.经过AR2000糖苷酶处理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玉米对多粮浓香型白酒香气的影响,筛选出酿酒专用玉米品种。[方法]对不同玉米品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收集蒸煮时产生的香气成分,用GC-MS大体积进样方式分析。[结果]东北玉米共有香气成分物质99种,其中烃类18种、醛类13种、酮类15种、醇类12种、酸类7种、酯类9种、苯类13种、酚类3种、杂环类9种,含量较高的有2,4-葵二烯醛(1.12%)、苯并噻唑(2.67%)、4-乙烯基愈创木酚(2.50%)、2,3-二氢苯并呋喃(1.98%)等,因此玉米是浓香型白酒醇类、醛类、酮类、酚类、杂环类和芳香族等香气物质的来源原料,不是酸类、酯类和烃类呈香物质的主要来源原料。[结论]通过不同玉米品种蒸煮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发现,宜7008、众望玉88对浓香型白酒香气贡献数量和种类与原用东北玉米品种差异不大,可作为浓香型白酒专用玉米原料,而糯玉米品种不宜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专用原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 mm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一氧化氮(NO)、低温(5℃)条件下通过测定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贮藏条件对无核白葡萄干香气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入贮前的无核白葡萄干,样品检测出37种化合物,主要的是醛类、酯类、醇类、酸类、酮类,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醛类12种,其次是酯类9种,第三是酮类6种;一氧化氮(NO)和低温(5℃)的无核白葡萄干在贮藏360 d,,两处理组各检测出26和30种;与入贮前比较,两种处理在贮藏360 d时,香气成分既存在相同的主要成分也新增了许多不同的成分,共有的:酯类6种,醇类3种,酮类3种,酸类3种,醛类2种,烷烃3种,烯烃1种,共计21种.其中共有的乙酸含量由13.711;上升到23;左右,乙酸乙酯含量由17.67;下降到9.5;左右,乙醇含量由15.265;上升到31;左右;两处理间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无核白葡萄干主要的香气成分是醇类、酸类、酯类、醛类和酮类,一氧化氮(NO)与低温(5℃)两处理在贮藏末期,香气成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质联用(GC-MS)技术,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常温和冷冻(-20℃,60d)后酸、甜两种品系香水梨果肉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及分析鉴定。常温酸梨共检出21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9.07%)、醇类(4.49%)、胺类(3.30%)的相对含量较高;冷冻酸梨共检出18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2.73%)、酮类(11.75%)、醇类(2.22%)的相对含量较高;在冷冻酸梨中未检测到常温酸梨中的胺类,但检测到了常温酸梨中未发现的酮类、醋酸酐(0.77%)成分。常温甜梨共检出2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8.00%)、胺类(1.98%)、醋酸酐(1.62%)的相对含量较高;冷冻甜梨同样检出2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8.22%)、醇类(4.21%)、酸类(3.76%)的相对含量较高;在冷冻甜梨中未检测到常温甜梨中的胺类,但检测到了常温甜梨中未发现的醇类、酮类(1.47%)成分。两种品系梨酯类含量均很高,说明酯类可能是香水梨果肉的主要呈香物质,冷冻处理梨的香味物质较常温梨总量变化不大,并未影响香水梨风味。  相似文献   

11.
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总分和香味特征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特色烤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同等级烟叶的香气成分及其评吸总分、香气质、香气量及香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初烤烟香气成分与其评吸品质和香气特征的关系。[结果]从烤烟中共检测出41种香气成分,与评吸总分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显著正相关)、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香叶基丙酮、2-乙酰吡啶(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气质关系密切的有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显著正相关)、2-乙酰吡啶和2,3-二甲基吡嗪、2-甲基戊酸和四甲基吡嗪(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香型关系密切的有四甲基吡嗪、茄酮、氧化茄酮、异戊酸(显著正相关)、二氢猕猴桃内酯(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各香气成分与烤烟香气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广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87-3888
通过分析白肋烟香气的农业影响因素,采用"达白1号"研究了增施农家肥,不同N肥用量和增施菜枯肥,不同成熟度采收,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留叶数,不同施肥水平与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部叶农家肥施用量15 000 kg/hm2的评吸总分达到80.5分.在施纯N 150~195 kg/hm2范围内,随施N量的增加,香气质、香气量也随之提高.下部叶在八成熟时采收烟碱为3.15%,评吸质量好,其香气质、香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甜瓜果实香气的化学成分以及果实的品种、成熟度和采后贮藏条件对甜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从分子水平对甜瓜香气调控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改善甜瓜果实风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草莓香味的形成和香味育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草莓的香味成分以酯类为主,在成熟的草莓果中酯的含量占总挥发物的25%~90%,酮类、呋喃、萜类和硫化物在草莓不同品种特征香味中也起重要作用。香味挥发物的产生受种类、品种、栽培条件、成熟度和采后因素的影响。乙酰转移酶和乙醇脱氢酶是酯类挥发物形成的关键酶类,果糖可能是呋喃形成的前体物。目前为止,丰香是草莓中香味最浓的品种之一,通过种间以及品种间杂交选育风味浓的品种是草莓育种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的差异。[方法]在感官评吸确认的基础上对我国主体浓香型、浓透清、清香型代表烤烟进行常规化学成分、香气物质的检测和多重比较。[结果]清香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在丰富性上较为充分,其次为浓透清烟叶,浓香型烟叶最低;浓香型烟叶中与改善烟气柔和性有关的化学成分较为适合,其次为清香型烟叶,浓透清烟叶最弱;浓香型烟叶具有低糖、低碱、高烟碱比值、高有机酸、低脂肪酸、低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特性,浓透清烟叶具有低有机酸、高脂肪酸、低类西柏烷降解物质等特性,清香型烟叶具有高微碱/总碱比、中等脂肪酸、高酚类降解物质等特性。[结论]不同香气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番茄果实主要芳香物质的种类,不同芳香物质对番茄果实风味的具体贡献入手,阐述了不同品种间、不同成熟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变化情况和芳香物质分子遗传标记进展;对番茄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形成途径、关键酶及影响番茄果实芳香物质变化的外界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番茄果实芳香物质的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烤烟品种间香气成分差异及其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具有特殊香气的‘大白筋599’和具一般香气的‘G28’烤烟品种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测定了烟叶致香成分,利用常规遗传分析和RAPD法对烤烟特殊香气性状进行了遗传和分子标记探讨。结果表明:(1)测出的67种香气成分中,两品种间55种相同,12种不同。相同成分中,‘大白筋599’有25种含量高于G28。‘大白筋599’有8种特有成分,‘G28’有4种特有成分。(2)特殊香气性状在F1显性遗传,F2表现分离,且符合显性单基因遗传的3:1分离规律。(3)两品种间筛选到4个多态性引物,其扩增多态性片段可作为鉴定两品种的分子标记。用引物Y466对两品种及其F1和F2的17个单株进行遗传分析认为,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与特殊香气性状呈连锁遗传趋势,可能是与香气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烤烟香气指数的建立及其与烟叶质量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首次建立了反映烤烟烟叶香气品质和质量风格的香气指数AI.结果表明,AI可以反映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的烟叶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9.
红茶香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茶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主要茶类之一,其色泽红艳、滋味醇厚、兼容性好,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一种茶类。我国红茶有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等。在影响红茶品质的诸多因素中,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将以红茶香气为出发点,从茶树品种、自然环境、加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不断提高和改进红茶总体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云南片烟感官质量与香味成分的关联关系,改善片烟质量.[方法]以云南片烟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别以不同类别致香成分、具体香味成分为出发点,探索影响片烟香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分析表明,8种致香成分中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醛类、氮杂环类和酮类,其中醛类物质己醛、糠醛和5,5-二甲基-3-氧基-1-环己烯-1-甲醛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关联程度最高并且关联序一致.氮杂环类物质吡啶、吡略、2-甲酰基吡啶3种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之间的关联程度最高;其中吡啶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关联程度最高.酮类物质与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关联程度排序不尽相同,其中羟基丙酮对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在片烟致香成分与感官质量特别是香气质量研究中,可以重点关注醛类、氮杂环类和酮类物质,对己醛、糠醛、5,5-二甲基-3-.氧基-1-环己烯-1-甲醛、吡啶、吡咯、2-甲酰基吡啶、羟基丙酮和2,3-戊二酮等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