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酰胺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及安全使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对氟酰胺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并使用Agilent 7890A-5975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酰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7.4 d,在花生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9~3.6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胺可湿性粉剂用于防治花生白绢病,最高用药量375 g a.i./hm2(666.7m2制剂用量125 g),每个季节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7 d。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上的残留特性和安全风险。[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及室内检测研究50%异甲·特丁净乳油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50%异甲·特丁净乳油按施药剂量为2 250、3 750 g a.i./hm~2,于花生播后苗前土壤喷施1次,收获期的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花生植株、花生壳、花生仁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异丙甲草胺残留量0.05 mg/kg,特丁净残留量0.01 mg/kg)。异丙甲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6~14.8 d,药后30 d消解90%以上;特丁净在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1~14.7 d,药后30 d消解87%以上。总的来说,异丙甲草胺和特丁净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结论]试验结果为异丙甲草胺·特丁净在花生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及其消解动态进行分析,评价嘧菌酯在花生生产上的残留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及采收间隔期与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及土壤中嘧菌酯最终残留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嘧菌酯进行了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嘧菌酯在花生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24~12.07 d和5.57~13.48 d.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1.135、0.154、0.922和0.957 mg/kg,嘧菌酯残留量排序为花生<花生壳<土壤<花生植株.根据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嘧菌酯在花生中的残留中值为0.05 mg/kg,普通人群嘧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418785 mg/k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3.32%左右.采收间隔期为21和28 d时,在不同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和采收间隔期条件下,嘧菌酯在花生植株、花生、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按常规方式施用嘧菌酯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但采收间隔期为14 d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对最终残留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和在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消解动态,评价其在水稻和土壤中的安全性,为该农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糙米、谷壳、水稻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空白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9.2%~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7%~10.4%。其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在糙米、谷壳、植株、土壤及田水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2、0.02、0.015、0.006、0.008mg/kg。2011年和2012年在河南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三地进行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5~0.9d,在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9~6.4d,在水稻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1~3.3d;其在糙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2mg/kg,在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5mg/kg,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06mg/kg,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最高用药量为15g/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d。  相似文献   

6.
吡草醚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安全使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定量分析,对吡草醚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1.2~13.3 d,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5.6~6.8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吡草醚2%悬浮剂以12~18 g a.i./hm2于小麦返青期施药1次,收获期小麦籽粒中吡草醚残留量均未检出(0.002 mg/kg),均未超过最高残留限量值0.02 mg/kg(MRL)。该药在小麦返青期及以前施药,推荐吡草醚2%悬浮剂在小麦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50 d。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Eclise XDB-C18色谱柱建立以乙腈-水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测定了吡虫啉在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2.02 d和4.31 d.吡虫啉在白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21 d)分别为0.13 mg/kg和0.025 mg/kg,此值低于FAO规定的吡虫啉在十字花科蔬菜和土壤中的最低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对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9.3 d,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1 d;甲霜灵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6.0~7.7 d,霜脲氰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1.9~2.0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施药剂量为625.0、937.5 mg a.i./kg,连续灌根3~4次,施药间隔期7 d,施药后14~21 d辣椒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0380~0.3100 mg/kg,土壤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1110~0.3580 mg/kg,均低于0.5 mg/kg(MRL);辣椒和土壤中霜脲氰均未检出。推荐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9.
通过山东、安徽两地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抑芽丹在马铃薯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并对其在马铃薯上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抑芽丹在马铃薯植株中的半衰期为8.5~14.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3~14.5 d。30.2%抑芽丹水剂以4,6 kg/hm2,在收获前施药1次,7 d后收获的马铃薯中抑芽丹残留量均低于50 mg/kg,故推荐该药在马铃薯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二甲戊灵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消解很快,土壤中消解较慢,半衰期为8.7d~13.9 d。我国尚未制定马铃薯中二甲戊灵残留限量,参照欧盟的限量标准0.05mg/kg。土壤中二甲戊灵最终残留量为0.005 mg/kg~0.84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噻虫啉防治茶尺蠖的效果及其在茶叶、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与最终残留量,解决茶树茶尺蠖危害及农药残留问题,进行了噻虫啉田间药效、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能有效防治茶尺蠖危害,防效在药后1 d即达到75%以上,药后7 d达到最高,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225.00 g a.i./hm~2处理在鲜茶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25 d,450.00 g a.i./hm~2处理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7.02 d;150.00 g a.i./hm~2施药1次、2次处理10 d后干茶残留量为4.8512、7.7275 mg/kg,225.00g a.i./hm~2施药1次、2次处理10 d后干茶残留量为4.2017、9.6464 mg/kg,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腈提取水稻植株、土壤、田水、稻米中的吡虫啉和噻嗪酮,经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和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别采用反相HPLC-DAD和GC-μECD检测。结果表明,样本中吡虫啉和噻嗪酮添加回收率均在89.2%~106.4%,变异系数为1.7%~13.2%,吡虫啉最小检出量为5×10-10g,噻嗪酮最小检出量为2×10-11g。吡虫啉在植株、土壤和田水的半衰期分别为1.7~2.2、2.3~2.8和1.3~2.0 d;噻嗪酮在植株、土壤和田水的半衰期分别为2.3~2.9、9.4~12.7和1.8~2.3 d。16%吡虫啉.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按照推荐施用剂量,最多施药两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14 d,收获稻米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噻嗪酮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3mg.kg-1。两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区和河南省新乡市郊区进行22%氟虫腈悬浮种衣剂在玉米上的残留试验。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植株上的降解半衰期为6.6~7.5 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0.7~24.2 d。土壤样品中能检测到代谢物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醚,玉米植株样品中没有检测到代谢物的残留。2年2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收获的玉米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44-149
为了评价烟嘧·辛酰溴油悬浮剂在玉米上的使用安全性,在山东、安徽两地采用田间试验及液相、气相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嘧·辛酰溴油悬浮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烟嘧·辛酰溴油悬浮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8~3.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5~8.8 d;辛酰溴苯腈在玉米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5~2.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1.6 d,烟嘧·辛酰溴油悬浮剂在玉米上未检出最终残留量(<0.01 mg/kg)。推荐20%烟嘧·辛酰溴油悬浮剂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时,以300~450 g a.i./hm~2、于玉米田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药液600 kg茎叶喷雾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5.
嗪草酮在土壤和大豆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μ-ECD分别对嗪草酮在大豆、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分析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方法的添加浓度为O.O1、10、1.00 mg/kg,嗪草酮在土壤、大豆植株和大豆籽粒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9.4%~104.4%、91.1%~101.9%、80.O%~98.4%,标准偏差分别为1.46%~5.47%、1.59%~2.96%、2.51%~6.23%.70%嗪草酮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945 g/hm<'2>施药1次,2年3地试验结果表明:嗪草酮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上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式(C=C<,o>e<-kt>),嗪草酮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4-17.7 d,施药60.0 d后消解率即达到90.O%以上;在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2.7-7.O d,在植株中消解速度快于土壤.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材,毒死蜱喷雾施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毒死蜱在植株、田水、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糙米、稻壳、植株、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植株、田水、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相对较快,半衰期分别为5.5、11.7和12.5 d。采用推荐剂量施药,毒死蜱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MRL值。  相似文献   

17.
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使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溴氰菊酯在油麦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在油麦菜中的半衰期为2.6~2.9 d,药后14 d消解96%以上。溴氰菊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5~8.2 d,药后14 d消解73%以上。25 g/L溴氰菊酯乳油18.75、28.12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5 d收获的油麦菜中溴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推荐该药在油麦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中毒死蜱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法对水稻及稻田中的毒死蜱残留量进行测定,旨在为该药在水稻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毒死蜱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5~3.48 d、3.16~6.36 d和2.05~2.98 d。毒死蜱在稻田土壤、糙米、谷壳和植株中的最终残留量随施药剂量、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随采样时间延长而降低。按推荐剂量1 8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2 700 g/hm~2各施25%异丙威·毒死蜱乳油3~4次,距末次施药33 d,土壤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4 7 mg/kg和0.081 2 mg/kg,植株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7 9 mg/kg和0.063 2 mg/kg,收获的糙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45 4 mg/kg和0.076 5 mg/kg,谷壳中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量分别为0.084 3 mg/kg和0.093 6 mg/kg,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毒死蜱在稻谷中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此时收获的稻谷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甲咪唑烟酸及其代谢物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应用HPLC法进行测定,研究了甲咪唑烟酸(CL263,222)及其代谢物(CL263,284)在花生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甲咪唑烟酸及其代谢物在花生植株中消解速度较快,其半衰期为2.87~3.94d;在土壤中的消解速度有较大差异,其半衰期为5.82~17.37d;花生1.5复叶期时,按甲咪唑烟酸108g(a.i.).hm-2施药1次,收获期取样测定,甲咪唑烟酸及其代谢物在花生仁、植株、壳、土壤中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按推荐剂量施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6.9~8.0 d,药后21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8~6.2 d,药后14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40%微乳剂以267、400.5 mg a.i./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14 d收获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