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86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120篇
  116篇
综合类   572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基于超声提取黄精总酚的工艺体系,围绕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次数等5个因素对黄精总酚提取率的影响分别开展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以黄精总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次数这3个对黄精总酚提取影响较大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黄精总酚的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温度37 ℃、超声时间30 mins、超声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黄精总酚的提取率可达7.003 35 mg·g-1。  相似文献   
2.
以观赏灌木火焰南天竹幼嫩茎尖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成活率及污染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无菌环境下,用70%酒精消毒5 s,再用10%NaClO灭菌12 min的灭菌效果最佳;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1 mg·L-1+AC 1.0 g·L-1,最高诱导率为8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AA 0.1 mg·L-1L +AC 1.0 g·L-1,增殖系数最高可达5.29;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 +AC 4.0 mg·L-1,生根率最高可达98%。将火焰南天竹组培苗移入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8∶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较高,最高可达94%,且组培苗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组织培养指通过使用抑菌剂,使外植体脱离无菌环境进行组织培养的一种方法。辣椒花药开放培养过程中,添加抑菌剂的培养基不需要在高温高压下灭菌,接种外植体也不需要在超洁净的工作台中进行,该方法简化了培养环节,降低培养成本,可用于进行大规模胚状体诱导和双单倍体植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酶解羽毛粉替换鱼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28日龄断奶三元杂交(杜×长×大)健康仔猪,将其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试验组分别用酶解羽毛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0%、100%的鱼粉。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和腹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0%替代组(P0.05);各组白蛋白、尿素氮、血糖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以及转氨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酶解羽毛粉替代鱼粉不会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对单环刺螠体壁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结果表明,三种酶中胃蛋白酶在4 h达到最高水解度38.5%。比较三种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总还原力和降血糖功能,中性蛋白酶酶解5 h的产物其亚铁离子螯合力最高,可达50%;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可达51.5%,为胃蛋白酶酶解3 h的产物;胃蛋白酶酶解4 h产物的总还原力最高;胃蛋白酶酶解2 h的酶解产物其DPP-4抑制率最高,可达41.3%。本研究为单环刺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早期培土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应用自主研发的马铃薯专用中耕培土犁分别在马铃薯出苗拱土前培土和苗后4~5片叶及块茎形成期进行统一培土,研究蒙头培土对马铃薯各生育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出苗拱土前进行培土,出苗较对照(常规中耕)晚2~3d,但提高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使马铃薯主根增长、结薯茎数增加,并促进地下干物质的积累;蒙头培土使马铃薯产量提高6.3%~8.8%,其中中薯相对于对照增产20.2%~27.1%,中小薯增产26.1%~30.8%,小薯增产13.2%~26.1%。早期蒙头培土技术也是马铃薯增产的一项关健技术,此项技术为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湟水流域土壤全氮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湟水流域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45个剖面数据和2015年土壤调查的61个剖面数据,采用统计和地统计学法,分析了流域0~15 cm和15~30 cm土层近30年全氮(TN)的时空变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1985年至2015年,0~15 cm和15~30 cm层TN均值分别由1.33 g kg-1和1.15 g kg-1升高至2.25 g kg-1和2.08 g kg-1,增幅为69.20%和80.87%;近30年来,湟水流域0~15 cm和15~30 cm土层全氮呈现增加趋势,其中西部、北部、中部以增加为主,东南部以递减为主;空间相关性由强变为中等,1985年TN含量在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2015年则整体呈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气候因子、海拔、土壤质地、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施肥、种植结构以及农业机械化等人为因素共同导致了TN时空分异,人类对土壤养分干预作用表现出增强的趋势。考虑到TN含量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异,建议建立湟水流域土壤TN含量长期监测点,并对农业氮肥的施用实行分区管理,以保障整个农业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3个种衣剂配方,对感茎腐病玉米品种瑞丰168的种子进行了包衣处理,田间种植并做接菌处理,全生育期调查记载了相关的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用精甲霜灵+咯菌腈种衣剂处理后对玉米茎基腐病防治有一定效果,最高抗性可提高11.94%;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出苗期有一定影响,出苗推迟0.33~1 d;对出苗率基本没有影响(-0.88%~0.52%);药剂处理种子后有一定增产作用,增产效果为1.60%~3.29%;无论是提高抗性还是增加产量,配方一都是最好,因此配方一为本试验条件下提高瑞丰168茎腐病抗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仔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圆环病毒病属于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两种疾病混合感染发生,常常会导致临床症状难以明确。近几年,随着山东省泰安市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仔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的现象呈现加重发生趋势。文章介绍了此种病症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与病理学变化,阐述了实验室诊断与防治防控手段,希望能降低感染,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著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