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枣提汁工艺参数的单因素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酶法提汁工艺技术,以延川团枣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按质量比1:2组成的混合酶进行酶解,在加水量固定的基础上,对酶用量、酶解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酶用量1 800 mg·L-1、酶解温度40℃和提取时间4 h时,浸提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Vc含量3.8 mg·mL-1、总糖含量9.04%,可以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处理对山楂汁提取及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山楂汁产品内在质量,提高出汁率,在山楂汁浸汁工艺中采用果胶酶处理。结果表明,使用果胶酶处理可提高浸提汁中含酸量和还原糖含量,而对Vc和单宁含量的影响不大。在相同浸提时间内,随酶用量的增加,含酸量和还原糖含量也增加。当酶用量为0.8g/kg,45℃,作用2h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黑莓速溶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黑莓速溶粉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黑莓原浆中加入0.3%果胶酶、0.15%纤维素酶,能明显降低浆料粘度,提高果汁的产出率;加入0.08%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黑莓汁的澄清度;浓缩后的黑莓汁添加干燥助剂(40%麦芽糊精),控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60℃)和进料速度(50 mL/min),可以生产出分散性好、香味突出的黑莓粉。  相似文献   

4.
芦荟凝胶中因含有果胶物质,制得的原汁易产生浑浊、沉淀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稳定化,澄清是芦荟凝胶稳定化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果胶酶澄清芦荟凝胶汁有快速、简便、效果好等特点,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用果胶酶对芦荟原汁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用量为60~80 mg/L,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在1 h左右,透光度可达到9 7%以上,芦荟凝胶汁中的多糖含量基本不变;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果胶酶用量为60 mg/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5 min的果胶酶对芦荟凝胶汁澄清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桑葚叶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方法]以桑叶和桑葚为主要原料,以可溶性糖为主要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桑叶汁、桑葚汁的最佳浸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将两种浸提液进行调配并确定工艺参数.[结果]桑叶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10~15 min,用水量6倍.桑葚汁的最佳澄清试验条件为0.20 mL/L果胶酶+0.2;澄清剂XF的复合形式.桑叶和桑葚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桑叶汁为10;,桑葚汁为40;,白砂糖用量12;,柠檬酸用量0.25;.[结论]按照此比例调配所得茶饮料滋味酸甜可口,风味纯正突出,清香爽口,颜色紫红,具有桑葚和桑叶特有香气.  相似文献   

6.
杜仲汁浸提及褐变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杜仲汁的浸提参数,得出杜仲汁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30 min,叶水比1:20,提取汁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温度对杜仲汁的透光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杜仲汁加热温度升高,透光率下降,杜仲汁加热时间延长,透光率下降.在杜仲饮料加工中尽可能减少加热处理.pH值对杜仲浸提汁的透光率有较大影响,pH7时透光率最高,pH4~5时颜色最好.杜仲汁极易褐变,添加β-CD、Na2SO3、Vc可防止杜仲汁色泽的褐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山萸肉澄清汁的澄清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萸肉澄清汁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0,10%果胶酶液化山萸肉所得浸提汁应直接于45℃下保温澄清4h;水直接浸提山萸肉所得浸提汁应添加0.04%果胶酶于45℃下保温澄清6h。  相似文献   

8.
胡萝卜红枣复合汁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胡萝卜、红枣为原料,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研究了枣汁浸提最佳的工艺条件以及最佳复合汁配方,并对枣汁的澄清和复合汁稳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干枣和水用量比为1:7,浸提温度70℃,pH值5.0,浸提时间8h;复合汁最佳配方为:复合汁含量70%,胡萝卜汁/枣汁(V/V)为6:4,糖度14%,柠檬酸量为0.10%;海藻酸钠用量为0.15%时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杏皮渣制备皮渣汁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果胶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杏皮渣出汁率、浸提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杏皮渣制汁的最佳条件是:果胶酶用量0.5%、纤维素酶用量2%、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4h。出汁率为73.41%,比空白提高15.75%,可溶性固形物质量为22.88 g,比空白对照相比提高9.14 g。【结论】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能提高杏皮渣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杏皮渣制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源  史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64-6366
[目的]优化红枣格瓦斯生产发酵工艺.[方法]试验以热风干制的骏枣为原料,以热浸提法和酶解浸提法进行枣汁的提取,并研究了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枣酒品质的影响,以枣酒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酒精度、感官质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枣酒酿造的最佳工艺.[结果]通过对比得出热浸提法制得的枣汁品质优于酶解法制得的枣汁,并且其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2.0h,浸提温度60℃,料水比1∶6 g/ml.确定了枣酒酿造的最佳工艺为酵母接种量0.2%,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6d.通过感官评价初步探索了红枣酒调配红枣格瓦斯的最佳配比为蜂蜜添加量为4%,由此得出最佳口感的红枣格瓦斯.[结论]研究可为红枣等外资源的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同时可为红枣格瓦斯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覆盖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生物覆盖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以及它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的分析研究,对春玉米、冬小麦、果园的生物覆盖技术作了简介;就生物覆盖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推广前景作了综述,认为生物覆盖在山西省旱作农业中,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产量的高低、稻米品质的好坏,除品种因素外,还取决于栽培技术以及施肥技术两 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种植及施肥技术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残留农药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作亮  樊志  郁铭  肖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1024-1027
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农作物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分析及检测技术 ,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的发展趋势 ,认为生物技术与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将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紫丁香的生长习性与特征,总结了繁殖技术,对推广于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新老方法。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在全球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危害严重,基因苗即将为其防制提供保障。认为,细菌学检验和凝集试验测将淘汰;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不理想;放射免疫试验不能广泛运用;变态反应主要用于绵羊,也用于山羊的筛检,不作山羊个体的诊断依据。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尚无诊断标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方法,但不能区别疫苗抗体与致病株抗体。PCR可检1pg的布氏杆菌DNA,应用细菌DNA检测是最可靠的方法。最近建立的荧光探针分析可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诊断,可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樱桃番茄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樱桃番茄栽培过程中对生长习性的观察,总结出了樱桃番茄的栽培季节、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生产技术,对樱桃番茄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基加固技术的研究,寻求适合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技术,并对加固技术的作用机理和工法进行分析研究。对注浆工法进行参数修正,给出了几种加固技术的常规经验值,使地铁车站地基加固的技术理论得到完善;并对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使我们对地铁车站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地铁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番茄驯化和栽培发展的历史。对美国罐头工业和株系育种在番茄生产中发挥的作用、遗传资源利用现状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历程、番茄及其制品的消费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分析了加工技术和新品种改良技术对美国番茄生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特优多系 1号系漳州市农科所选配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199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丰产性好 ,较汕优 6 3增产 3.34%~ 7.76 % ,平均单产约 6 730 .2kg/hm2 ,出糙率 81.3% ,精米率 73 .7% ,直链淀粉含量 2 1.6 % ,蛋白质含量 8.7%。栽培技术主要是适时播种 ,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 ;合理施肥 ,科学管水 ;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制种技术主要是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 ;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插足基本苗 ;科学施 ,及时去杂等。  相似文献   

20.
机械化技术与高新技术组合在北方大豆耕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北方大豆耕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人们把机械化技术与某些高新技术组合起来应用在大豆耕种上,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