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蹄草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鹿蹄草素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氢醌类物质,在植物界分布较广。鹿蹄草素在体内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羟自由基、抗氧化,以及在临床上具有治疗肺部、肠道和尿道感染等作用。介绍了鹿蹄草素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分离、合成和在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天然植物鹿蹄草和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两种化学防腐剂的抑真菌效果和在苹果防腐保鲜中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鹿蹄草对根霉、黑曲霉、青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苹果保鲜试验中,鹿蹄草0.20%酒精浸提物的抑菌效果优于0.50%苯甲酸钠、山梨酸钾,显示了鹿蹄草在苹果贮藏防腐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豆黄浆水处理过程中超滤膜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截留分子量和膜材料的超滤膜在超滤大豆黄浆水时的渗透通量、膜衰减系数、蛋白质截留率和总糖透过率,结果表明:PS-10膜是分离大豆黄浆水的适宜用膜。  相似文献   
4.
鹿蹄草素对采后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是黄河故道地区苹果(Malus sp.)树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苹果轮纹菌不仅侵染田间生长的苹果,由于其潜伏侵染特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取物对蔬菜两种采后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灰葡萄孢菌和链格孢菌为供试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培养板连续稀释法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木香、决明子等16种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活性,对其效果较好的中草药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进行了初步确定。试验结果显示,北豆根与黄柏在质量浓度为10.0mg/mL时,对两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高于60%。它们对灰葡萄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是12.5,25mg/mL,最小杀菌浓度浓度MFC分别为:25,50mg/mL;对链格孢菌的MIC分别是6.25,12.5mg/mL,MFC都高于MIC两倍,分别是12.5,25mg/mL。  相似文献   
6.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 mg?ml-1,MFC为0.156 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扭曲变形,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细胞壁破裂,表面出现絮状凝集物。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部组成紊乱,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结论】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使菌丝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鲜枣脯真空渗糖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枣脯的真空渗糖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真空度控制在0.080MPa,维持真空时间为30分钟、充气时间为60分钟;加糖采用喷糖方式、糖液的温度为95摄氏度时,为枣脯真空渗糖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自然发酵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干香肠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相对含量及其差异性。分别从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工艺生产中式发酵干香肠中检测出32和2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为醛类和酯类。其中醛类分别占自然发酵干香肠和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香肠挥发性物质的67H81%和63.39%,而酯类分别为自然发酵的18.75%和接种植物乳杆菌的29.19%。  相似文献   
9.
经过3年来的研究和指导生产的实践,对我国传统的熏枣加工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将该技术总结归纳成系统的加工工艺,以促进熏枣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复水、烘烤条件对加工工艺过程对干红枣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促进枣中非酶褐变及色素物质的变化,因此加工温度、时间对色泽变化的影响很大。即加工中降低温度、缩短加工时间可提高蜜枣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