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6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89篇
  53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秃杉扦插繁殖的方法,以6~7年生长健壮秃杉的1~2年生侧枝为插穗材料,将5种不同质量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1000、500、250、100、50 mg·L-1)分别以5个不同处理时间(5、15、30、60、360 min)进行浸泡处理,随后于圃地进行扦插试验,12个月后调查扦插育苗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扦插效果有显著差异.所有处理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15 min,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3.33%;愈伤组织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0 min、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愈伤组织的直径均达到0.61 cm;生根率最高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及使用质量浓度为10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15 min,其生根率均为46.67%;生根数量最多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平均生根数量为2.43条;根系长度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其平均根长为10.04 cm;苗高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苗高为7.88 cm;地径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10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5 min,其地径生长量为0.58 cm;新梢生长最佳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50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0 min,其长度达到3.93 cm.最适宜秃杉扦插繁殖的处理为使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360 min,此时扦插成活率最高,生根数量最多,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低振动步行轮仿生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具有高通过性的步行轮平顺性,基于鸵鸟足运动姿态与跖趾关节储能减振机理,运用工程仿生学原理与技术,设计了一种仿生自适应低振动步行轮。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轮上载荷30 N,角速度10(°)/s情况下,相比于传统步行轮,仿生步行轮轮心波动范围在软路面和硬路面分别降低了85.71%和93.33%。采用轻载荷月壤/车轮土槽测试系统验证了仿生步行轮的减振性能。当滑转率小于40%时,仿生步行轮的挂钩牵引力均大于传统步行轮;当滑转率大于40%,且仅在角速度为20(°)/s时,仿生步行轮的挂钩牵引力才小于传统步行轮,表明仿生步行轮在松软地面具有较好的牵引通过性。同时,相比于传统步行轮,当角速度为30(°)/s时,仿生步行轮在软路面和硬路面的加速度分别减少了6.3%和15.8%,振幅分别减小了14.6%和9.6%。在保证松软地面优越牵引通过性能前提下,仿生步行轮比传统步行轮的轮心波动更小,振动明显降低,有效解决了步行轮多边形效应引起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国务院提出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对16种动物疫病逐步进行控制、净化和消除。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国297个规模养鸡场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疫病净化对养鸡场动物后代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已净化养鸡场的日最高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分别比未净化养鸡场高1.091%、1.090%、0.892%、0.528%。相比已净化养鸡场与未净化养鸡场之间后代繁育指标的差异,净化不同病种带来的差异较小。增加疫苗投入、减少兽药使用、合理设置技术人员数量可有效提升鸡群的后代繁育能力,采用封闭式的栏舍、非笼养的饲养方式、非自繁自养的引种方式以及整批的出栏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养鸡场动物的后代繁育能力。全国7个区域中,华北地区养鸡场的后代繁育能力最强。建议国家加强对疫病净化的宣传,积极组织疫病净化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养鸡场在开展疫病净化的同时,重视疫苗免疫工作,尽可能减少兽药的使用,有效地聘用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用电增速较快,电网改造投入资金较多,新建、改造的电力线路相应较多,但是部分电力线路投运不长时间,不少杆塔出现倾斜的现象,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笔者通过对杆塔倾斜的原因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政府加大了造林项目的实施力度,使造林工程形式多样,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这对于解决环境解决问题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地方观念比较落后,只是一味地把植树造林口头话,不付诸实际行动,就严重影响了植树造林项目的发展,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提高林业工程中现代营造林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确定牛支原体P48基因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筛选牛支原体免疫保护性基因奠定基础。本研究以牛支原体新疆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运用Overlap PCR方法扩增得到点突变后的牛支原体新疆分离株P48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P48,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在诱导剂ITPG的诱导下获得重组蛋白P48,纯化后的重组P4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验证其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P48,重组蛋白P48大小约为66 ku,纯化后的牛支原体P48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D450 nm值为1.12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牛支原体P48重组蛋白的鼠血清与牛支原体P48重组蛋白及牛支原体全菌蛋白抗原均能产生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表明P48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可作为牛支原体新型疫苗的候选基因,且牛支原体新疆分离株P48基因与国内外5株牛支原体P48基因的同源性很高,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功能技术的快速崛起与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来到了一个簇新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对社会上各行各列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尤其是桂林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桂林农产品应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浪潮,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于桂林的认识已经不仅局限于山水甲天下可供游山玩水的旅游胜地。桂林的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也随着互联网的浪潮进入人们的视野,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产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桂林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核桃当年生二次枝饱满芽体为接穗,进行夏季方块芽接和带木质部芽接。比较2种嫁接方法发现过早期嫁接核桃成株率低于中晚期。早期带木质部芽接成株率高于方块芽接,晚期方块芽接高于带木质部芽接。比较成株率发现最佳的嫁接时期为6月中旬,并且选择适宜时期嫁接壮芽,嫁接时注意保护芽体,可有效提高嫁接核桃成株率。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讨主干形核桃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基础,选择8年生主干形新温185核桃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氮肥与甲哌■耦合模式,研究其对核桃品质和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整个生育期内核桃结果枝节间增长长度在同等氮肥条件下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A2B3处理下核桃节间增长长度出现最低,为0.43 cm。在核桃的4个生育期内均出现随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土壤含氮量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油脂转化期20~40 cm土层土壤含氮量均低于同期对照,在16.31~34.03 mg/kg范围内变化。A2B3耦合处理下核桃果实三径、单果质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均高于对照,而单宁含量却最低,为1.19%。甲哌■的喷施浓度为800 mg/L、氮肥施入水平为3 271.73 kg/hm~2时,可显著提高核桃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