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情况,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理念建立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偏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江苏长期保持第一的位置;中高水平区数量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增趋势,由中国沿海地区扩展到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正向集聚趋势不断增强;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相互之间联系较弱,呈现孤立发展的态势;农业高质量发展热点区域呈现萎缩然后又扩展的态势,热点区由北向南、由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演变且不断增强。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促进农业区域合作,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养猪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状况、污染原因,提出了减轻污染、改善环境的对策及对猪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发展的大问题,作为农业院校的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服务是其服务功能的扩展。当前,我国的社区教育刚刚开始发展,尤其是农村社区,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农业院校图书馆要抓住此契机,走出学枝。走向农村更广阔的天地,为农村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贡献自已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邹帆  陈雪姣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8):200-206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东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取消其变量间的相关性,保证运用DEA模型测算使用效率结果的准确性.应用DEA方法,以VRS模型计算效率值,得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过程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2011年广东省除深圳外的20个城市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横向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大部分城市财政支农效率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二是对1995年税制改革以来广东全省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自1995年以来,广东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以后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广东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处理,取消其变量间的相关性,保证运用DEA 模型测算使用效率结果的准确性。应用DEA 方法,以VRS 模型计算效率值,得到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过程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对2011 年广东省除深圳外的20 个城市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横向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大部分城市财政支农效率较低,存在改进的空间。二是对1995 年税制改革以来广东全省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自1995 年以来,广东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 年以后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6.
人地系统协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素,对适时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牧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类型结构,从农牧业、村庄、乡域、城镇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人地系统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人地系统协调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性和空间非均衡性,农牧业、村庄子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乡域子系统发展水平增幅明显;人地系统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稳步提高,整体由轻度失调衰退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空间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格局;阻碍人地系统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乡村人均草地面积、人均GDP、乡村人均肉产量,且障碍程度不断增强;子系统障碍度顺序为农牧业>村庄>城镇>乡域,农牧业、村庄子系统障碍作用突出,乡域子系统障碍作用明显减弱。综上,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仍面临农牧结构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三产融合发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就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来看, 2018年是该战略实施的起始年。而对于海南省来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其“三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战略。海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特区之一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海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整体趋势较好,但是仍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文章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海南现代化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这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在海南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海南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方法]休闲农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提升农业、美化农村、富裕农民的朝阳产业。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2017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营业收入7400亿元、从业人员1100万,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彰显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即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类型模式丰富多样、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经济发达地区优势明显等。当前应着力解决好同质化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队伍短缺、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等问题。[结论]中国休闲农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applied the evaluation DEA (Data-embrasing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from 1990 to 2005. It is found that the trend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al effectiveness in China presented a down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to agriculture in China wasn't high, and some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were put forward to optimized.  相似文献   

10.
张杰  邵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981-9983,9986
采用教育年限法估计了1993 ~2012年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利用DEA模型计算了其投资效率,并与发达和不发达省份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逐年递增,但年均增长率为其余各省的一半,增长率较小;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较为一般,保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规模报酬递增,并无投入冗余现象,投入结构较为合理;但是综合效率为0.636,属于DEA无效单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数都为1.基于此,从调整投资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农村市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基本状况,以2009年来可获得的农村居民点面积、村庄现状用地面积等官方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农村宅基地总量估算方法,测算分析2009—2019年中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利用特征等。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量在933.98万~1 194.13万hm~2,其中,村庄集镇,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且省(自治区、市)间差异明显;2)宅基地总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集镇增速村庄,西部增速东部中部东北,省(自治区、市)差异显著,未来在经济因素、管理因素和规划因素多重影响下,预计将保持下降态势;3)超占和闲置是现有农村宅基地利用的明显特征,农民认知不清晰、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农村人口流动加剧等是其主因。未来可通过构建完善的宅基地统计与监测体系等,加强对农村宅基地资源监控与管理,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孙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2-15914
选取云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分析的变量指标,采集《云南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RHL值和泰尔指数,对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经济增长对城乡差异收敛与发散的空间分析及城乡经济差异演变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7年,城市经济发展以向下收敛为主,农村经济发展以向下发散为主,导致城乡发展分离趋异,总体表现云南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镇的发展;城乡差异发展趋势显示库兹尼次曲线的倒“U”形特征。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加速总体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适当扶持贫困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基础产业,发挥着基础作用,对山西这样的资源型省份也不例外。根据山西自然条件和国家对山西的功能定位,分析了山西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明确了发展的路径和目标;探讨了改变山西农业产业发育不足和滞后现状,需用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新一轮改革的"天时",用好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地利"等条件,大胆试验,率先创新;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依靠科技引领、科技支撑培育农业产业,依靠产业带动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推进城镇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王亚青 《北京农业》2012,(6):142-143
随着中国畜禽养殖规模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伴随化肥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有机粪肥大量闲置,不能及时还田,导致环境污染。本文旨在了解沼气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牲畜排泄物的综合利用方式,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为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农业集聚度时空变动态势,实证检验了农业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985—2011年我国农业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呈现波浪型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主要农作物整体的集聚度呈现波浪型上升变化,表明以市场为导向的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程度在提升。但不同农作物之间的空间集聚变动存在明显差异;农作物空间集聚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的提高带来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产业集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肉鸡生产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农业展望》2013,(10):68-74
分析了中国肉鸡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生产方面,中国鸡肉产量增长较快,在肉类中比重增加;肉鸡养殖的地理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消费方面,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和在肉类中比重不断增加;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肉鸡产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定量计算了消费者针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反应,对鸡肉需求弹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鸡肉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城乡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城镇。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鸡肉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肉鸡消费的价格弹性变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国肉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7.
洪名勇  钱龙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0):205-210
从公共财政支出视角来看,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1)落后的基础教育,制约了农民智力素质的提升;(2)落后的交通环境和市场交易环境袁使农村发展面临较高的成本;(3)水利设施严重不足,降低了民族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业生产面临较大风险。从理论上来看,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两大途径发挥作用的:(1)通过社会支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农民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和能力,而且社会支出还通过再分配途径为那些收入特别低下的农民提升社会保障;(2)通过投资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9年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财政支出对农业增收有较大影响。因此,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8.
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政府的长期奋斗目标。当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出总体大幅度下降,相对贫困突出,返贫现象严重,并有向城市蔓延的态势等特征。本文分别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贸易自由化、农村劳动力流动以及财政支农投入等方面,对农村贫困状况进行了经济学解释。提出了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强化教育培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及支农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e global community has committed, as the first priority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to end poverty in all its forms everywhere. While the decline of global poverty continues, progress has slowed and remains uneven through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To ensure that no one is left behind in China and beyond, research will be critical to inform paths out of poverty. In this regard, it is valuable to take stock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and the various pathways out of poverty with a focus on agriculture. Africa's agricultural growth has been largely driven by land expans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has been the slowest among all regions. South Asia agriculture has been led by diversification of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and its poverty reduction impact has been large, but its future poverty reduction is limited by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lack of formal jobs in urban centers. Social protection programs have been used by many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s the region is more urbanized than any other developing regions.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success was driven by agriculture-led reforms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se changes brought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omes among rural residents, which accounted for highest initial levels of poverty and hunger, and in 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food at affordable prices. Investments in nutrition, health, education, clean water, and good sanitation also complemented progress. The foremost lesson is that smallholder-led agriculture growth in land scarce countries often have the largest impact on poverty reduction. Secondly, nonfarm employment and rural–urban migration must follow onc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has reached a certain level. However, premature exiting from agriculture can do more harm. Thirdly, even before large scale poverty reduction through sector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exhausted, social safety nets must be established to cover those who have not benefited fro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ve social safety nets have proven to be cost-effective in many countries. Urban poverty should also be part of the protection scheme when large proportion of rural population moves to cities.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活性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的最佳肥料配比,在云南红河州烟区进行了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60kg/hm~2,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85kg/hm~2,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110kg/hm~2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活性有机肥用量增加,烤烟产量增加,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烟碱、总氮和钾离子含量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香气质、香气量和使用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烤烟种植以施复合肥450kg/hm~2+活性有机肥85kg/hm~2的效果最好,其产值、上等烟比例分别达53 475.75元/hm~2和6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