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瓜菌核病是北方春季冷棚西瓜上的重要病害,对西瓜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pH、碳氮源等条件对西瓜菌核病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在PDA培养基、25℃、pH值5.0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可达8.2cm;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菌落直径在7.5 cm以上;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8℃、10 min。胡萝卜煎汁培养基、PDA、PSA培养基利于菌核萌发,萌发率90%以上;菌核萌发最佳温度为20~25℃,pH值5~7;利于菌核萌发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萌发率均超过8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3℃,10min。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寒地春油菜菌核病菌能够广泛利用多种作物组织培养基,并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以甜醇和木糖为最好,病菌对氮源的利用以胰蛋白胨和脯氨酸为最好。春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范围在2~35℃,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在pH2~12均能生长,以pH5~7为最适。  相似文献   

3.
川芎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芎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川芎菌核病菌在PSA和麦麸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麦麸培养基上产菌核数量最多;菌落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 7~8。菌丝能对各种形式的碳氮源加以利用,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胰蛋白胨产菌核最好,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子囊孢子的萌发适温10~30℃p、H 7,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核萌发产盘率受到温度及覆土深度的影响。菌核和子囊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70℃和50℃。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文飞  高智谋  曹君  邹艳  杜雷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30-4331
研究不同温度、pH值以及碳源、氮源对棉花黄萎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3℃下,供试菌株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3~10时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8;葡萄糖作为碳源时,该病菌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的产生量最大;氮源以硝酸钠为最佳,其次为脲。硫酸铵作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率低于无氮源对照,菌落不形成微菌核,产孢量小,这说明硫酸铵为氮源时不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及微菌核和分生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菌核青霉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是板栗储藏期引起栗仁腐烂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明确该病菌生长及产孢的适宜环境条件,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法对不同营养、温度、pH值、通气状况等条件下病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栗仁菌核青霉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为25℃,pH值为6,光照条件为全黑暗;沙堡弱培养基最适合该病菌菌丝生长,燕麦马铃薯培养基最适合产孢;菌核青霉菌在以木糖醇为基础碳源的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为牛肉膏,产孢量最多的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浸粉;菌丝体在24 h连续振荡的条件下生长的最好;50℃为菌核青霉菌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5种碳源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方法]设固体培养条件下5种碳源(葡萄糖、淀粉、甘油、甘露醇、乙醇)和空白对照,3次重复,观测不同浓度(2%、4%、8%、16%、20%)碳源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的影响。[结果]碳源种类及浓度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较大影响。葡萄糖和淀粉是核盘菌的适宜的碳源,既适合于菌丝营养生长也适合于菌核形成,但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浓度不一致;甘油、甘露醇和乙醇3种碳源适宜于菌丝营养生长,但抑制菌核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找到可以控制核盘菌生长或菌核形成的靶标位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辣椒菌核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PDA等7种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生长较缓慢;菌丝在0~3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25℃;菌丝生长的pH值为3~11,最适pH值为3;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小,菌丝致死温度为47℃,10min。菌核在供试的9种碳源和10种氮源营养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为0~30℃,最适25℃,pH值3~11菌核均能萌发,菌核致死温度为50℃,10min。  相似文献   

8.
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离体接种法比较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对人参根组织的侵染特性,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中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和pH值对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产核及分泌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分泌液和菌丝均能导致人参根部产生坏死状病斑,且接种分泌液的病斑出现时间早于接种菌丝,但分泌液持续侵染能力比菌丝弱。分泌液和菌丝中均含有PG酶和Cx酶,分泌液中的PG酶活性高于菌丝,Cx酶活性低于菌丝,PMG酶仅在菌丝中检测到,分泌液和菌丝中均不含β-葡萄糖苷酶。病菌在S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在V8培养基中菌核产生数量最多,在MEA培养基中菌核鲜重和干重最重,在PDA培养基中,供试菌株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蔗糖与葡萄糖为碳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葡萄糖酸钠为碳源时,菌核产量最多,以果糖为碳源时,菌核鲜重和干重值最大,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核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为氮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核产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供试菌株菌丝生长、菌核数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形成最适pH值均为5。综上所述,人参核盘菌分泌液中存在PG酶和Cx酶,可导致参根出现坏死斑。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可促进人参核盘菌的不同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9.
玉米圆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许寒晶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33-16635
[目的]研究玉米圆斑病(Bipolaris carbonum Wilson)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玉米圆斑病病菌菌种为供试材料,试验不同碳源、氮源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氮源为硝酸钾;最适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6℃;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氮源为L-亮氨酸、L-丙氨酸和甘氨酸;最适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适宜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的pH为7。[结论]该研究为防治玉米圆斑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菌核木菇菌丝生长、子实体及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核木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最适碳源为果糖、蔗糖;能利用多种有机氮源,对无机氮源的利用较差;最适pH为6;最适培养料含水量为60%;子实体形成温度为25~28℃;菌核的形成温度与子实体的形成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白头翁菌核病是近年辽宁省白头翁种植中新发现的病害。为探究白头翁菌核病的流行成因,试验对该病原菌与7种不同来源的寄主核盘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8株供试菌株在MEA和MEA-peptone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在MEA、OA和OA-YE上菌核形成最多;在5~25℃均可生长,其中人参菌核病菌(PSn S-R)、苍术菌核病菌(SN110812)、垂盆草菌核病菌(Ss Sn-24)、莴苣菌核病菌(Let-19)、白头翁菌核病菌(PSn F-0)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15℃,大豆菌核病菌(Gm-S)、油菜菌核病菌(Bc-S)、向日葵菌核病菌(Ha-S)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5℃;8株供试菌株在p H 4~10条件下均可生长,且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p H为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接种Gm-S和Bc-S病情发生发展最快,3 d病情指数(DSI)分别为3.3和3.7,5 d病情指数最高,达6.0;刺伤接种PSn SR、SN110812、Ss Sn-24、Let-19和PSn F-0较未刺伤接种先发病,且病斑扩展更快,而刺伤接种Gm-S、Bc-S和Ha-S,与未刺伤接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4.
谷春艳  林琳  胡飞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43-10445
[目的]探讨营养成分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对从辣椒炭疽病发病病株上获得的2种炭疽病菌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研究了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对辣椒炭疽菌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黑点炭疽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麦芽糖和淀粉;红色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产孢的最适碳源为山梨糖。2种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产孢的最适氮源为酵母。[结论]为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核盘菌致病性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李沛利  严吉明  秦芸  叶华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27-18629
[目的]探讨核盘菌致病性测定的方法。[方法]研究了菌丝圆片活体叶片接种法、菌丝圆片离体叶片接种法、菌丝圆片活体茎杆接种法和带菌牙签活体茎杆接种法4种方法(9种处理)对核盘菌致病性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各方法(处理)都能根据病斑大小区分出菌株间致病性的差异,但用菌丝圆片在离体叶片上不穿刺接种是最为简便易行、快速可靠的测定方法。[结论]为菌核病的防治及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浩  宁睿  苏兴海  李优琴  王春梅  石志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84-1485,1510
[目的]对中药提取物进行抑菌成分分析,为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研制提供基础。[方法]以丁香等14种中药乙醇提取物为材料,测定各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丁香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并测定其对油菜菌核病菌抑菌活性和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丁香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结论]初步证实丁香酚为丁香提取物的主要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17.
较系统地比较了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及其在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源、氮源、pH值和光照条件下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菌落生长速率、菌落和菌核颜色、菌核数量和菌核在培养皿的分布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在Czapek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的菌核最多,在Richard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慢,在WA培养基上产生菌核极少或无;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而小麦纹病菌枯菌株生长温度范围为5~30℃,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3种纹枯病菌菌株对供试碳源中的可溶性淀粉、蔗糖和葡萄糖能很好地利用,但水稻和玉米纹枯病菌菌株对甘露醇的利用能力最差,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最差;硝酸钾、亚硝酸钠、硫酸铵、脲和L-亮氨酸5种氮源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菌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3种纹枯病菌菌株在pH 4~10时均可生长和形成菌核,pH 6时生长最快、形成菌核较多。试验结果还表明,光照对3种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对菌核数量和颜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汝洋  潘月敏  许旭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7-13808,13810
[目的]探讨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安徽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安徽地区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查彼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结论]为该菌的相关研究以及所致大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